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子阳  尚希福  陈敏  吴科荣  张贤祚 《安徽医学》2018,39(11):1359-1362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L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DAA组和PLA组,每组各32例。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第1、3、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HHS),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股骨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以及异位骨化)。结果 LDA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VA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为止,PLA组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8例。;LDAA组出现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A手术入路比较,LDAA入路治疗AS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康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后外侧组(38例)和前外侧组(43例).后外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 d、术后1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平均31分,术后(64~94)平均8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0.14°矫正到术后平均6.2°。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使用前外侧入路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手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脱氧吡啶酚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脱氧吡啶酚水平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xford hip score,OHS)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OHS总评分均有下降(P&...  相似文献   

8.
9.
杨永超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2):969-971,974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观察患者的假体位置及假体松动等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3±38.9)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96.1±322.4)mL。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38.9±11.9,术后12个月为93.2±14.6,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前(t=-2.689,P=0.008)。臼杯前倾角平均为18.0°±7.6°,外展角平均为46.1°±8.5°。体质量指数与术中失血量及臼杯前倾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02,P=0.089;r=0.112,P=0.075),但与手术时间(r=0.178,P=0.036)及臼杯外展角(r=0.154,P=0.028)呈弱正相关关系;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有减少趋势。术中发生手术切口周围神经损伤2例(3.8%),股骨近端骨折2例(3.8%);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5.6%),髋关节脱位3例(5.6%);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结论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保留髋关节周围肌群正常张力,维持髋关节稳定。采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应熟练掌握手术技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攀  沈骏  史睿  潘杰 《中外医疗》2023,(1):82-86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骨伤科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tsy, THA)的1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DAA组)31例、后外侧入路组(PLA组)29例、外侧入路组(DLA组)40例。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手术切口长度为(9.67±0.26)cm,均小于PLA组的(14.59±0.22)cm、DLA组的(12.63±0.1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为(240.48±14.07)mL,均少于PLA组的(440.28±14.86)mL、DLA组的(420.93±10.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输血率为9.7%,均低于PLA组的20.7%、DLA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周、4周H...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与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则接受Gibson后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优化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创伤,提升远期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伟 《西部医学》2009,21(11):1929-1930,1932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3-82岁,平均73.5岁,术前Harris评分39.6分。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例的切口长度、术中髋关节囊处理、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小于10cm,手术过程中均未行关节囊切除,对关节囊行缝合修整,围手术期出血量312±113.6ml,假体的安放和固定较常规手术未因手术切口的改变而改变,术后扶拐下床时间5.3±2.2天,术后6周均脱拐行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4.3分。术后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关节脱位、感染。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多数病例能替代传统手术,但手术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医师需具有丰富的关节置换经验,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关节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0分(23~52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5分(88~99分),截止到本组末次随访时未见需翻修,未见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 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分,平均29.3分,术后64~94分,平均84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7.9°矫正到术后平均6.23°.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4°提高到术后平均16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而且有一些患者髋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措施。我们近年来对23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病例施行了全髋置换手术,经过平均51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95例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THA,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DAA组(n=50)和后外侧入路(PLA)组(n=45).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健雄  沈彬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6,27(3):236-24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见症状为腰骶僵硬和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四肢大关节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以来,现已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局部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殊性。其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假体选择及对手术远期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预测仍存在争议。本文时国内外各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