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 IBIL、 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0例利用抚触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3.13±0.46)天,对照组为(3.89±0.8)天,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P 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加快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新生患儿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9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232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的新生患儿依照病情将其分成高胆红素血症组78例及低蛋白血症组154例。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采用标准蓝光照射联合注射白蛋白进行治疗,低蛋白血症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新生患儿心功能、胆红素状况,并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有效率为98. 72%,低蛋白血症组治疗有效率为100. 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患儿的TBIL (总胆红素)、IBIL (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低蛋白血症组新生患儿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新生患儿的心功能AST (谷草转氨酶)、LDH (乳酸脱氢酶)、CK(肌酸磷酸激酶)、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用蓝光照射并口服茵栀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7%和68.33%。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钟艳玲 《医疗装备》2022,(20):154-156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仪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保护性睡眠护理,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清胆总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仪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其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8例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同期收治的11例胆红素脑病患儿(胆红素脑病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儿的详细资料,包括体温、是否合并酸中毒、新生儿Apgar评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B/A比值)、开始治疗时间等,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结果胆红素脑病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B/A比值1、开始治疗时间48 h的患儿所占比例大于高胆红素血症组(P0. 05)。两组患儿体温、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A比值增大、开始治疗时间越晚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和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PON1及氧化应激水平指标丙二醛(MDA)。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腹部按摩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并有效提高了血清PON1水平,降低了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8.
丁小美  辛洪霞  龚飞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362-2364,2368
目的分析新生儿烧伤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因素,总结烧伤后高胆红素血症的蓝光治疗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方法通过检测62例普通黄疸及27例烧伤合并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分析烧伤新生儿与普通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并对烧伤新生儿烧伤程度与胆红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蓝光照射疗法。结果烧伤新生儿较普通新生儿更易发生黄疸(84.37%),尤以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烧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P0.01);烧伤组黄疸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烧伤程度与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黄疸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846,0.831,0.862;均P0.05);烧伤组患儿经蓝光治疗、积极护理在1~2.5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烧伤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加强烧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尽早行蓝光照射治疗,有助于尽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有效减少新生儿烧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5日后的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及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花儿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哭闹、皮肤损伤、皮肤干燥、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治疗1d后与对照组胆红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5d后其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退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凤喜 《现代保健》2010,(13):78-79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黄疸患儿胆红素值的疗效观察,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降低患儿胆红素血值,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方法应用日本东芝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新生黄疸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实施动态评估,分别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根据治疗前后监测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稳步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胆红素值动态监测,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胆红素值,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胱抑素C(Cystatin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0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轻、中、重程度分3组,轻度黄疸(24例)组:胆红素205.2~256.5mmol/L,中度黄疸(38例)组:胆红素256.6—342.2mmol/L,重度黄疸(41例)组:胆红素〉342.2mmol/L;选同期正常新生儿(24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及正常新生儿(24例)测定。肾功能、β2微球蛋白及血清胱抑素水平。结果10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CystatinC、β2MG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轻、中、重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与血CystatinC、132微球蛋白无关(P〉0.05),B2MG与CystatinC之间呈正相关(r=0.845,P〈0.01)。不同程度高胆患儿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肾功能损伤,血良MG与CystatinC均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方法 60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间歇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与对照组(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胆红素、 CK、 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A、 IgG、 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治疗NHB可减轻新生儿心肌损伤,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张掖市某医院收治的3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3%,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室检验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比对照组的82.86%高,且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更短,治疗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蓝光和不同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2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冷光源蓝光持续照射组(A组,n=32)、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组(B组,n=32)、传统蓝光持续照射组(C组,n=31)和传统蓝光间歇照射组(D组,n=32),四组疗程均为72 h,分别观察四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听性脑干反应,记录并比较四组新生儿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冷光源蓝光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传统蓝光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冷光源蓝光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蓝光组(p<0.05);冷光源蓝光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传统蓝光组(p<0.01),且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D组(p<0.05);治疗后3d冷光源蓝光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明显低于传统蓝光组(p<0.05);治疗后3个月四组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四组听性脑干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损害,且间断照射与持续照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β2-MG、Cys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面蓝光光疗与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面组和双面组各40例。单面组采用单面蓝光光疗治疗,双面组采用双面蓝光光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以及SCE频率。结果治疗后,双面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两组的血清IL-2、 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面组的SCE频率明显低于单面组(P <0.05)。结论与单面蓝光光疗比较,双面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且对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水平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高玉胜 《现代保健》2013,(13):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间继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TBIL血清含量为(32.3±3.2)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TBIL血清含量为(89.4±12.3)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继性蓝光照射能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