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距溶栓6h内12例,6~12h8例,超过12h6例,应用大剂量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6hx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例,结果: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发病6~12h再通率为50%,超过12h再通率为33.3%,急性脑梗塞发病距溶栓6h内基本痊愈率达70%。结论:在剂量国产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  相似文献   

2.
评价血清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AMI和心绞痛患者症状出现后3、6、12、24、48h常规酶学和血清TnT检测结果及相应心电图变化,检测结果行配对X^2检验。结果不典型AMI组36例发病后12h常规酶学检查29例阳性,血清TnT全部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发病后常规酶学AMI组36例发病后12h常规酶学检查29例阳性,血清TnT全部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6h内进行溶栓有效率87.5%,6~12h77.8%,而12~24h,42.9%。24例中临床治愈12例,显疗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3.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上前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与常规用维脑路通治疗32例急性脑梗塞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尿激酶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总有效率尿激酶组为86.7%,对照组46.9%,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发病在12h内急性脑梗塞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以期改善脑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MRI(DWI)对早期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和对急性与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1例脑梗塞(4例超急性,7例急性,12例亚急性,8例慢性)患者行头颅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 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6.
用纳洛酮治疗15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于发病48h内,48h-10天,10天以后用药,结果发现治疗组,尤其48h内给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内10天后给药者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且是发病后越早应用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深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疗效,对189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UK剂量为100 ̄150×10^4IU,个别病全炙175 ̄200×10^4IU,基本痊愈率为60.4%(61/101),总显效率为88.1%(89/101),病死率为3.0%(3/101);常规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6.8%(6/88),总显效率为37.5%(33/88),病死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发病12~48h脑梗塞28例采用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均系1997年元月至1999年元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发病均在12~48h内,临床诊断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对急性脑梗塞(发病后6h内)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对照分析,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MRI DWI提示脑梗塞的15例患最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15例)在DWI上显示率达100%,而此时传统MR扫描均不能显示,对慢性期(10例)DWI不能显示,而传统MR扫描可以显示。在信号强度方面,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DWI信号最强。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等疗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1〕。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发病3...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新剂型可减少急性肝排斥据Lancet(1997,349:701)载美国研究人员Morga等医师报告称,一种环孢素的微粒乳化剂(Neoral)比常规环孢素更能降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研究者对肝移植的病人进行分组,一组每12h口服Neo-ra...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梗塞有效治疗方法,对3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病人采用病灶侧颈动脉直接注射生理盐水30毫升稀释东菱栓酶10单位,12h后同样方法再注5单位,与该药常规静脉滴注方法相对照,显示梗塞体积缩小,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脉冲民有效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值〈0.05),表明该方法可使药物在病变脑血管及病变脑组织药理作用得到增强,发病早期采可使进缺血半暗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亚  蒋焕平 《吉林医学》2001,22(2):110-110
目前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抗栓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对于治疗的时间、药物的种类、剂量都有不同意见,故此,我们于1997年6月至2000年9月对发病12h之内的脑梗塞患者10例应用超大剂量降纤酶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下列情况不予入选:①发病后昏迷者.②发病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③6个月内有手术者,④原有血液系统疾病和消化性溃疡者.⑤有严重肝肾疾病者,⑥发病时有明确的心房纤颤或心功能不全者,⑦发病时血压升高者:收缩压>26.7kPa,舒张压>16kPa,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肌钙蛋白 T( Tn T) 在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 A M I和心绞痛患者症状出现后3 、6 、12 、24 、48 h 常规酶学和血清 Tn T 检测结果及相应心电图变化,检测结果行配对χ2 检验。结果:不典型 A M I组36 例发病后12 h 常规酶学检查29 例阳性,血清 Tn T 全部阳性( P< 0 .05)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 例发病后常规酶学检查3 例阳性,血清 Tn T10 例阳性( P< 0 .05) ,其中7 例最终诊断 A M I。结论:血清 Tn T 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可弥补常规酶学检查的不足,提高 A M 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詹华芝  陈步星 《铁道医学》2000,28(4):241-242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3h,〉3 ̄6h,〉6 ̄12h3组,于发病30min至12h,在90min内给予rt-PA,总量50mg,比较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 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2%,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3h,〉3 ̄6h,〉6 ̄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81.  相似文献   

16.
作者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在72h以内,无严重心、肝、肾疾患,无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多巴胺及乙酰胆碱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性脑病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的多巴胺(DA)和乙酰胆碱(Ach)DA、Ach水平的对照研究,探讨DA和Ach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及Hestrin碱性羟胺比色法对1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4例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和21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和脑脊液进行TDA、Ach水平的检测,测定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DA水平显著降低,恢复期血清中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脑脊液中DA水平仍低于正常。迟发性脑病组急性期全血Ach显著降低,脑脊液中Ach明显增高,恢复期恢复正常。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全血Ach水平明显高于迟发性脑病组及正常组,但血清DA与正常组、迟发性脑病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A、Ach水平异常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与迟发性脑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梁雅  周北玲 《铁道医学》2000,28(3):189-190
观察重组织型纤维溶酶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31例,21例在发病6h内入院,10例在发病6-12h入院,均接受了rt-PA治疗。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67%,有轻度出血者占6%,结论急性心梗死用rt-PA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根据发病的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急性期(6~72小时),亚急性(3~10天).对于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进行常规CT、MRI检查,尤其是弥散加权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DWI)检查能及早作出诊断,得到及时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后遗症及死亡率有临床意义.目前世界各地广泛应用MRI诊断急性期脑梗塞,但CT对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仍不失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及血浆纤溶效果的变化。方法:对起病超过12h,小于72h,CT证实的30例脑梗塞患者。静滴降纤酶10单位,每日1次,连用3日,总量为30单位,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溶酶活性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D—二聚体及纤溶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