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型猪髁状突骨折后髁突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髁突骨折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有许多研究,但骨折后髁突骨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生物力学方法观察了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对髁突的影响,结果显示:髁突纵行骨折引起髁突骨密度减低及生物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髁突横断骨折对幼年小型猪下颌骨骨密度及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2头,造成左侧髁突横断骨折模型,在术后6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生物力学方法检测下颌骨。结果:髁突横断骨折后引起下颌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轻度下降,但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幼年小型猪髁突横断骨折对下颌骨骨矿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薛氏位X线片与矢状位CT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关系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影像检查和不同解剖层次上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位置关系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60侧颞下颌关节在牙尖交错位拍摄薛氏位X线片并行轴向位CT扫描,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别对薛氏位X线片和CT矢状位3个层面上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结果:不同图像上应用不同测量方法所得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相应的关节间隙基本对称。线性测量显示,薛矢位X线片上在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基本处于中位,而在其它方向上髁状突则多处于关节窝的后位;CT矢状面外1/3层面上髁状突基本处于中位;中1/3层面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多处于后位,而在其它方向上髁状突则分布于前位或中位;内1/3层面上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位置多居中。面积测量结果显示薛氏位X线片上髁状突略处后位,而CT矢状面外1/3层面上髁状突位置稍偏前,中和内1/3层面上髁状突则多处于中位。结论:在不同影像检查方式、不同关节层面、不同定点测量方法和不同取值标准条件下,髁状突和关节窝的位置关系表达并不一致,在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髁突横断骨折对幼年小型猪下颌骨骨密度及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小国实验用小型猪12头,造成左侧髁突横断骨折模型,在术后6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生物力学方法检测下颌骨。结果:髁突横断骨折后引起下颌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轻度下降,但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是颌面骨发病率较多的部位之一,其常规X线检查方法为下颌骨侧位摄影,一般下颌骨体部显示较好,而踝状突及领颌关节则多与颈椎及依底部影像重叠,故而很难在一张侧位片上显示出一例下颌骨完整的影像(体部十升枝十啄状突+髁状突及颞颌关节)。1传统投照下颌骨侧位影像分析近年来我们对原有存档的50例下颌骨侧位X线片各主要部位显示状况进行了分析,对造成联状突、啄状突和领颌关节与周围组织重叠而显示不好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互联状突:在摆位时,下颌过份前伸造成下颌骨后仰,使键状突与颈椎及颅底部影像重叠。1.2啄状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 1 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CT征象分析 ,目的在于讨论CT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0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右侧 7例 ,左侧 3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2 1岁 ,平均年龄 42岁。 1 0例患者均有颌面部及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 9例表现为张口困难 ,颞颌关节部肿胀、痛疼 ;1例患者为昏迷状态 ,体检时发现患者牙列咬合不齐 ,同时右侧颞颌关节部肿胀。 1 0例患者均因合并胸部外伤不能行下颌骨侧斜位X光片而直接行颞颌关节部CT扫描。1 .2 CT表现1 0例下颌髁状骨折患者CT表现为 :①下颌头线性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外伤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外伤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头面部外伤史,颞颌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关系紊乱,耳颞区压痛及颅内非典型疼痛是本病常见的症状。耳颞部或颅底的X线断层及CT检查能明确诊断。单纯用髁状突切断或髁状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且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采用以恢复颞颌关节功能为主的关节重建术,临床效果较理想。结论:本病临床行颞下颌关节及颅底X线断层或CT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首选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同时早期诊断与正确选用手术治疗是防止和减少术后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与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颞颌关节的X线摄相是诊断颞颌关节疾病的重要依据。颞颌关节摄影的方法较多,但是由于颞颌关节的解剖位置关系及周围组织的骨质结构复杂,加上双侧髁状突同时联合旋转运动,容易出现胶片影相失真或模糊,影响临床诊断的确定和及时治疗。常规摄照颞颌关节像时用13×18厘米的X光胶片放在片架上摄照,容易出现照片所显示的髁状突与关节凹的影相失真。  相似文献   

9.
颞颌关节解剖结构复杂、组织重叠多,常规的颞颌关节侧位断层片常不能准确地反映髁突的侧位影像,而校正断层技术则能弥补常规断层片的不足.利用校正断层的理论并以该方法对23例 TMJDS 患者颞颌关节的薛氏位片、常规断层片和校正断层片初步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在显示髁突骨质改变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方法:93例外伤骨折患者,均摄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行骨三维重组。结果:颌骨体、颏部骨折X线平片、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清晰显示。三维成像准确显示全部髁状突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而X线仅显示1例髁状突骨折、1例颞颌关节脱位。肩关节盂及肩胛骨骨折,平片较难显示,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准确显示。脊柱骨折38例。X线平片能显示骨折的存在,对椎管内的碎骨片或小关节等骨折显示不清。三维成像能立体观察椎体前中后柱及附件骨折,椎管狭窄程度。X线平片对髋臼骨折显示不清,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及常规CT仍是判断骨折的可靠手段。三维成像能直观、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e夹板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为颞下颌关节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用小型猎8头,随机分为戴He夹板组与正常对照组,6周,12周后,采用光镜,电镜,螺旋CT扫描等方法观察。结果:小型猪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对称;戴入He夹板后,髁状突均向下,向前移动。关节盘,髁状突软骨与骨质,均未见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 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角度的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分析下颌骨及髁突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同时,比较有无关节盘、咬合与非咬合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准确建立了包含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时,髁突、升支前缘及颏部受力区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最大值位于髁突顶部。随着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由0°逐渐增大直至60°,下颌骨上的应力由分散逐渐集中至颏部与双侧髁突三个部位;超过60°时,应力又出现分散的趋势。当对关节盘进行模拟后,髁突关节面及髁颈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与非咬合状态相比,咬合状态下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于咬合面,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 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呈60°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颏部及双侧髁突顶部,即三点骨折发生的部位;在下颌骨颏部受力过程中,关节盘的存在以及稳定的咬合状态下,髁突部位(包括颈部和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治髁状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髁状突骨折行螺旋CT扫描检查和三维重建后处理,将所得图像与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照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诊断采取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复位内固定、髁状交摘除三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5年,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作为术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髁状突骨折行多层螺旋CT后处理均能全部显示,显示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DR照片的78%准确率,并能直观、立体显示骨折及颞颌关节对应关系,使开放手术更合理、容易。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为髁状突骨折的诊断提供准确信息,指导手术的设计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功能位颞下颌关节盘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依据.方法筛选11具牙列整齐、磨牙完整的新鲜中青年尸头及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行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侧移位及闭口位MR扫描.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将闭口位标本制成横断、斜矢状及斜冠状位三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标本,比较不同功能位关节盘的断层影像表现.结果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及下颌侧移位的平衡侧关节盘不同程度地向前移位,关节盘后带变为凹盘或三角状以适应关节结节的形态;下颌侧移位的工作侧关节盘移位不明显.结论颞下颌关节不同功能位时关节盘与髁突、关节窝的关系表现不同.关节盘后带形态变化较大,但关节盘双凹形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杨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00-101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2 5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 ,其中15例采用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2 5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根据 L 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 ,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2 5例髋臼骨折中 ,1简单骨折 10例 ,其中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 2例 ,后壁骨折 3例 ,后柱骨折 1例 ,横行骨折 1例 ,X线平片仅显示 8例骨折 ;2复杂骨折 15例 ,其中双柱骨折 4例 ,T型骨折 3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4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 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8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2块 ,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结论 :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 ,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间接性TMJ创伤后髁突软骨中IL-6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羊颞颌关节(TMJ)间接性创伤后不同时期髁突软骨中IL-6的表达,探讨IL-6在TMJ创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自制撞击装置造成山羊双侧颞颌关节间接性创伤,分别于伤后2h,7d,1mo和3ml取材,并以正常TMJ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进行观察。结果 TMJ创伤后髁突软骨中IL-6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着色程度越靠近结构破坏区越明显。结论 IL-6在TMJ创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关节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34例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并配合正畸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消失或缓解.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能有效矫治下颌骨前突,手术时应确保髁状突在关节窝就位,防止关节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比较伴有及不伴有颞下颌关节损伤的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下颌骨形态和位置。方法 :研究组选择 8名患有慢性类风湿关节炎伴有颞下颌关节损伤的生长期女孩。选择三个生长阶段 ,第一阶段平均 10岁 ,第二阶段平均 12岁 ,第三阶段平均 14岁。测量生长高峰期前 ,高峰期 ,高峰期后的头颅侧位片 ,分析下颌骨及下颌牙齿的变化。对照组选择 8名患有慢性类风湿关节炎不伴有颞下颌关节损伤的相同时期女孩。结果 :研究组下颌骨发育障碍 ,围绕磨牙区向后旋转后缩 ,下颌支变短 ,下颌角前凹加深 ,下颌骨前部增高 ,呈高角形 ,下切牙前突。结论 :生长期患有慢性类风湿关节炎伴有颞下颌关节损伤的病人下颌骨发育障碍 ,随颌面生长畸形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儿颅骨骨折远期并发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杨波 《河南医学研究》1997,6(4):337-339
目的:通过对小儿颅骨骨折重要的远期并发症—生长性骨折的研究,为临床上避免颅脑损伤后出现远期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9例儿童生长性骨折患儿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应用X线平片,头颅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其中3例颅骨修补术进行观察。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对9例患儿的颅内血流速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头颅正侧位平片、CT和MRI可见大小不等的颅骨缺损区,单侧或双侧脑萎缩,脑囊肿形成和脑穿通畸形出现。3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帽状腱膜下组织增厚、骨缺损边缘骨板全层增厚。TCD可见5例患儿颅内血流速度减低为10~35cm/s;2例患儿血流速度正常;2例血流速度略高。结论: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作为颅骨骨折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其诊断意义非常重要。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是生长性骨折的决定性因素。TCD对检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