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将 2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 (康复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手肿胀的程度 (体积 )、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简易手功能检查 (STEF)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 ,掌指关节活动度能较好保持 (P <0 .0 1) ,STEF量表提示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患侧手肿胀的早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笑笑  严程  张翔  陈程  张一 《中国康复》2017,32(5):411-413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早期手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9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张力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贴扎疗程均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评估患者手部肿胀程度(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差)和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受限度。结果:治疗7及14d后,2组掌指关节围度差、8字缠绕法围度差及掌指关节ROM受限度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明显减轻偏瘫患者早期患手肿胀,增加掌指关节活动度,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静脉脉冲泵(artery vein impulse pump,A-V脉冲泵)对危重患者上肢静脉回流障碍作用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非创伤性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抬高患肢方法消肿,观察组采用A-V脉冲泵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患手的肿胀程度以及掌指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2组患者患手肿胀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手肿胀程度恢复和患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好,且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好转不明显(P0.05)。结论 A-V脉冲泵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手肿胀和手掌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考虑曲率因素后的定制加压手套和普通加压手套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患手穿戴传统销售加压手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患手穿戴通过三维肢体扫描并在设计时考虑了曲率因素而定制的加压手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水置换法测量患手水肿体积,通用量角器检查法测量掌指关节活动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语义差异标尺法评价压力舒适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手水肿体积、掌指关节活动度、FMA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手水肿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掌指关节活动度、FMA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手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掌指关节活动度、FMA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舒适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手套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患手水肿,基于三维肢体扫描从而在设计时考虑了曲率因素的定制加压手套较传统销售加压手套更有助于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姜增明   《护理与康复》2018,17(6):59-61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压力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肿胀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早期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按常规接受良姿位摆放及肢体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压力治疗仪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观察时间为2周(14d),采用测量患手肿胀的体积、患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和治疗前后患者手的Brunnstrom分级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手肿胀程度均有较大改善,但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掌指关节活动度及Brunnstrom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压力治疗能更有效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手肿胀。  相似文献   

6.
促通技术中的抑压法常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前降低患手屈肌张力.但过度牵伸挤压关节导致掌指关节囊损伤者目前报导较少.本文报告2例中风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上述情况.资料介绍 例1;男性,65岁,中风后2月,右上肢轻瘫.右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肘关节轻度内旋,腕关节背伸欠佳,屈肌张力稍高,五指伸展不能自如,握半空拳,右手肿胀.无手指关节疼痛.用反射抑压法(肩后伸外旋,肘伸直、旋前,腕背伸,五指伸直打开)治疗右上肢并轻扣三角肌、肱三头肌,约5min,然后牵伸挤压指关节,每个关节约 2~3次,第3天患者诉右手中指掌指关节掌侧痛.检查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腕背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背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2周分别对两组的最大肌电幅度、腕背伸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一种动态腕手矫形器(Saebo Glove康复手套)辅助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抓握、伸展训练。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脑卒中慢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11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后进行抓握、伸展训练,共3周。比较训练前后腕背伸肌、腕掌屈肌肌电值;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屈腕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和三倍痉挛量表(TSS)进行评定;测量握力,主动屈、伸腕关节,屈掌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患者FMA-UE和ARAT评分、主动腕背屈活动度增大,腕屈肌TSS评分下降(t 2.739, P 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辅助下抓握、伸展训练可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降低屈腕肌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功能位保持枕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腕手矫形器,观察组采用手功能位保持枕,比较两组在入组时、入组后4周及入组后8周的偏瘫手握力、腕关节掌曲肌和背伸肌肌力、改良版Ashworth量表评分(MAS)、Fugl-Meyer量表(FMA)手指部分及对康复辅助支具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入组时及入组后4周,两组患者握力、腕屈肌力、腕背伸肌力、MA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8周,除腕屈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患者握力、腕背伸肌力、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AS评分等级优于对照组(均P<0.05)。除耐用性外,观察组患者对辅助支具的美观性、重量、使用的简易度、舒适度、性价比和向别人推荐的可能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功能位保持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手的握力、肌力及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后前臂、腕及手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9例前臂远端骨折拆除固定后遗留功能受限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关节松动训练、肌力训练、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10周,分别于训练前后对患肢前臂及腕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手指握力、上肢功能以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价,了解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肢前臂旋前/旋后以及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侧偏/桡侧偏关节活动度分别由治疗前的18.33°/19.44°、10.11°/18.33°、9.44°/6.11°改善到治疗后的72.44°/69.33°、65.67°/57.67°、37.33°/16.78°,训练后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1);训练前徒手肌力分级评价患肢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掌曲/背伸、尺侧偏/桡侧偏各肌群肌力均在Ⅲ~Ⅳ级之间,训练10周后增至V级,恢复正常;手指握力由4.67kg增加到36.67kg(P<0.01);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由37.36分均提高到96分以上,恢复正常;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活动部分)由24.32分增加到满分42分,所有患者均能用患肢独立完成自理活动。结论:关节松动训练、肌力训练、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治疗中老年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后遗留前臂、腕及手功能障碍者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于每天训练结束后累计穿戴4~8 h,每次30~60 min,休息15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进行评定,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关节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善,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两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腕关节各方向A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其中背伸ARO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12周时,观察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8周时进一步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背伸、掌曲、桡偏ARO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促进腕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自行设计一种适合矫正前臂、腕、掌、指功能障碍的矫形器,有利于前臂外伤、手外伤后的保护和功能训练。该矫形器由主架、掌指关节背杆架、前支架、各指的手指套圈和弹力带及钢丝结构组成。由掌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掌背护板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掌背护板的食指套圈外侧;一用于腕臂套置的腕臂套圈通过弹力带连接在U形前支架的横杆上。根据训练方式不同,起到了保护神经、肌腱、血管吻合端和防止骨折端错位的作用;起到了改善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度的作用;起到了增强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腕伸肌、腕曲肌、指总伸肌、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肌力的作用。该矫形器可用于前臂、腕、手损伤术后,能较好地促进该部位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冉春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8,(26):5120-5122
自行设计一种适合矫正前臂、腕、掌、指功能障碍的矫形器,有利于前臂外伤、手外伤后的保护和功能训练。该矫形器由主架、掌指关节背杆架、前支架、各指的手指套圈和弹力带及钢丝结构组成。由掌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掌背护板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掌背护板的食指套圈外侧;一用于腕臂套置的腕臂套圈通过弹力带连接在U形前支架的横杆上。根据训练方式不同,起到了保护神经、肌腱、血管吻合端和防止骨折端错位的作用;起到了改善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度的作用;起到了增强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腕伸肌、腕曲肌、指总伸肌、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肌力的作用。该矫形器可用于前臂、腕、手损伤术后,能较好地促进该部位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手肿胀压力疗法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压力治疗对偏瘫后患手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针45便有患手水肿失哮发成3组,两组为治疗组,第1组(压力组)长 时间穿载压力手套;第2组(循环组)采用顺序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压力为50mmHg,每日治疗1次,每次为30min;第3组为对照组,不用压力治疗。34组均本疗和作业治疗,观察时间为25天。采用患手肿胀的体积、疼痛的的目测类比定级及掌指关节法活动度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压力组和循环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臂旋转活动度;②腕背伸活动度等。结果:①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的平均前臂活动度由治疗前的141.33°±19.31°(旋前+旋后),训练后即刻提高到161.00°±17.09°,训练6周后增加到175.83°±12.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腕背伸活动度:训练前患者的平均活动度0.71°±20.36°,训练后即刻增加到27.43°±25.07°,训练6周后增加到43.29°±19.2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运动反馈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在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6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集康复训练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让患者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作业中接受功能训练,吸引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持续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艾盐包热熨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和偏瘫手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收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艾盐包手三阳经热熨,1次/d,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偏瘫手功能分级。结果 最终81例完成试验,试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度方面,干预2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和肘屈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肩外旋、肘屈、腕掌屈和腕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干预4周后,2组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盐包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及低频电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及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PABLO型上肢功能评估系统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37.56±8.66)分]、MBI评分[(48.49±8.92)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11.62±3.54)°]均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在训练4周后才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8.63±9.57)分]、MBI评分[(75.76±9.28)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21.22±4.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阈值。结果 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腕关节的AROM、EMG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腕背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MT)结合通督醒神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镜像组、针刺组及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针刺组则分别辅以MT治疗或通督醒神针法治疗,观察组则同时辅以MT治疗及通督醒神针法治疗,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期、Barthel指数(BI)、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AROM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镜像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I评分均显著优于镜像组及针刺组(P<0.05)。6例观察组患者fMRI显示,治疗4周后其患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皮质区及辅助运动区均可见高强度激活区。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通督醒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更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