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80例需要开颅手术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常规治疗并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恢复期的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压氧同时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参照组行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两组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并发症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前NHI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1w、治疗后1个月NHI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相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更为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采用额颞部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2组昏迷程度(GCS)、神经功能(NIHSS)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为78.31±8.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2±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其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重度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4例,将以上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监测组。常规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监测组患者则在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基础上联合术后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监测组患者术后3、7 d的颅内压下降值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术后28 d 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监测组患者GCS评分升高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与常规组相比,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提示监测组的预后较好(P0.05);术后6个月,常规组与监测组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59.5%、33.3%(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术后颅内压监测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是否应该还纳骨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并进行单侧开颅手术.将术中还纳骨瓣的30例患者纳入骨瓣还纳组,将术中去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纳入去骨瓣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受伤后6个月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瓣还纳组术区脑缺血及水肿、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去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行单侧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术前颅内压、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或还纳骨瓣,避免盲目去骨瓣,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22-923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个人预后的相关影响。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接受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GCS评分及患者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可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颅内压情况、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术后良好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51.2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力,使脑组织不受损伤,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且并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共60例,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双侧去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干预后血压、颅内压、血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P〈0.05)。(2)与对照组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明显更高(P〈0.05)。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明显升高(P〈0.05)。(3)与对照组(30%)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更低(P〈0.05)。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颅脑外伤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47),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12 cm×15 cm),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0),行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颞瓣(6 cm×8 cm)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6-GOS),大骨瓣治疗组恢复良好18例,重残植物状态17例,死亡12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0例,重残植物状态17例,死亡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骨瓣治疗组颅内压下降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但两组病人术后外伤性脑积水、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优于常规骨头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与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接受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2组均采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另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治疗2、4疗程后,实验组的GCS和MM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综合疗法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SIG(the reverse shock index multiplied by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与动脉血乳酸(Lac)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抢救室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外伤后28 d预后情况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1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rSIG与动脉血Lac及两者联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GCS评分及rSIG均明显高于死亡组,动脉血Lac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GCS评分、rSIG、动脉血Lac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SIG联合动脉血Lac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优于rSIG(P<0.05),但与动脉血Lac比较(P>0.05)。结论rSIG、动脉血Lac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magraine is periodical onset of fluctuating headache caused by dysfunction of nerve-vessel,which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on magraine.Unit:Central Hospital of Jinzhou City.Subjects: According to diagnosis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1998 International Headache association,64 cases magraine in neural department of central hospital of Jinzhou c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reatment group:12 males,20 females,aged 18-50 (mean:34)years old with disease course 4 months to 20 years (mean:4.5 years).Control group:13 males,19 females,aged 16-48(mean:33)years old with disease course 3 months to 18 years(mean:5 years).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at sex,age,conditon between 2 groups.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Buflomedil was used,0.1g,once a day,venous injection and 14 days as a therapeutic course.Control group:On base of drug therapy,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 therapy was adopted,raising pressure for 30-35min,stabilized pressure for 40 min,reducing pressure for 20 min,therapy pressure 0.2 MPa,once a day,10 days as a therapeutic course.Main prognosis index:Control:no relapse of headache when treating;Marked:Headache alleviated,continuing time shortened obviously,onset times reduced over 60%;Effective:Headache alleveated and continuing time shortened,onset times reduced over 50%;Ineffective:above standards couldn‘t be achieved.Result: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see table 1.Conclusion: Both combina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 with drug and simple drug therapy could reduce onset frequency of magraine,but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and could shorten effect-producing tim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人院24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人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在颅脑损伤后1~3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按照是否出现血清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分为正常组(n=60)与异常组(n=49),对影响血清垂...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开始进行HBO治疗时的病程分为两组,即伤后10d~1个月组(A组)和伤后1~2个月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HBO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HBO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GCS和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伤后1个月以内开始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