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评价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臂Brunnstrom分期、手的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3.78±1.20)、(2.42±0.99)、(19.47±6.36)、(58.56±15.47)分]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评分[(3.15±1.06)、(2.15±1.01)、(18.20±6.42)、(63.17±16.38)分]比较,除手的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的各项评价指标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每组各25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常规作业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在镜像疗法组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上肢功能状况。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传统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程为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水平内收范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后伸[(19.20±9.54)°]、水平外展[(66.25±15.63)°]、水平内收[(26.65±7.52)°]、FMA-UE评分[(44.70±9.11)分]及MBI评分[(51.50±10.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范围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天,6天/周;治疗组每天在20min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20min/次,1次/天,6天/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UE、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和传统的作业治疗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d,持续12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MBI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54.66±18.61)分]、8周[(65.54±15.78)分]、12周[(74.96±15.61)分]后的MBI评分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12.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经运动想象问卷(KVIQ)评定后,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5min/次,每周6次)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训练(20min/次,每周6次),一共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min/次,每周6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BBS,FAC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通过 Fugl-Meyer运动及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下肢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训练60d后,2组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机器人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以内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4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20min/次,1次/天,5天/周,共9周。治疗前后选取单侧忽略行为注意障碍测试(BIT)、凯瑟琳-波哥量表(CBS)、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9周后,2组患者C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T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及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