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的改变。方法3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高心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心尖左心室长轴观,行DTl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收缩期峰值速度(Sa)。结果高心组Ea、sa均较正常组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a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测定的心肌工作指数在单心室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以47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心肌工作指数(MPITDI),并与血流多普勒测定的心肌工作指数(MPID)、心导管测定的心室压力变化率峰值(dp/dtmax)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心室组和正常儿童组中,MPITDI与MPID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912,r=0.944)。单心室患儿的MPITDI与dp/dtmax。呈显著负相关(r=-0.777)。与正常儿童相比,单心室患儿的MPITDI、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显著增高。结论 组织多普勒超声测定的心肌工作指数是一项测量简便、重复性好的检测单心室心功能指标。单心室患者的心功能较正常儿童差。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46例单心室患者及8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房室瓣及半月瓣的血流频谱,计算单心室患者的Tei指数,并与正常儿童心室Tei指数对比.结果正常儿童左心室Tei指数为0.30±0.08,右心室Tei指数为0.26±0.08.与正常人对比,单心室患者的射血时间缩短、等容收缩时间间期和等容舒张时间间期延长(P<0.05),Tei指数明显增高(0.55±0.13,P<0.001).结论 Tei指数不依赖心室的几何形态,可以用来估测单心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心功能的改变.方法 26例HOCM患者作为HOCM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心尖左心室长轴观,行DTi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收缩期峰值速度(Sa).结果 HOCM组Ea、Sa均较正常组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a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OCM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法(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评价窒息新生儿左心收缩功能。 方法足月窒息新生儿共62例(重度组31例,轻度组31例),正常组新生儿30例,在出生后24、48、72h内采用DTI模式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a),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和舒张期早期/舒张晚期速度比值(Ea/Aa)来判断左心功能。 结果(1)重度组、轻度组Sa、Ea、Ea/Aa在3个时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3个时段重度组Aa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01)。 结论新生儿窒息时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DTI能敏感地反映窒息新生儿左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拟在探讨DTI技术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肌电除极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DTI技术的速度模式及加速度模式观察38 例经体表心电图证实为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20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8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患者的异常心室肌除极起源与顺序,并与25例心电图完全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相对照。结果: ①加速度图上CRBBB组的心室除极起源与正常组无差异(P> 0.05), 均位于室间隔, 并由室间隔向四周扩布激动; 而CLBBB组的心室最早除极点位于右室前壁心尖, 其产生的除极扩布过程与正常组、CRBBB组迥异(P< 0.001); 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M 型速度图显示CRBBB组左室除极正常。其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自心电激动开始(心电图Q波起始) 至收缩带出现的时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而CLBBB组左室除极则明显延缓。左室后壁收缩带推迟出现, 与正常组、CRBBB组均有显著差异(P< 0.01); ③心尖区四腔心、二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上脉冲频谱型速度图显示CRBBB组右室前壁基、中部收缩延迟。自心电激动开始(心电图Q波起始) 至右室前壁基部、中部收缩波起始的时间间隔较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以评价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的改变。方法:对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结果: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Ea、S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a无差异。结论: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评价心室壁运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判断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及DTI速度模式观察 8条犬冠脉结扎前后的局部室壁运动 ,所用仪器为AcusonSequoiaC 2 5 6彩色超声成像系统。 结果 缺血导致局部心室壁运动明显减弱 ,脉冲频谱DTI技术于冠脉闭塞后5s可检出这种异常 ,而传统超声指标在闭塞 1min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血流再灌注 1min时 ,局部室壁运动明显增强。结论 DTI技术可定量评价急性缺血早期和再灌注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方法较传统二维超声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超声心肌工作指数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肌工作指数(MPI)估测单心室患者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儿童 80名,单心室患者 161名,其中 68名行腔-肺分流术。根据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的血流频谱计算MPI,并将单心室患者手术前、后的MPI与正常儿童对比。结果 正常儿童左心室的MPI为 0. 30±0. 08,右心室MPI为 0. 26±0. 08。与正常人对比,单心室患者的MPI明显增高 (0. 54±0. 11, P<0. 001)。68例患者行腔-肺分流术,术前MPI为 0. 55±0. 21,术后MPI为 0. 51±0. 20,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5)。6岁前手术者 48例,MPI为 0. 50±0. 20; 6岁后手术者 20例,MPI为 0. 58±0. 21,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单心室患者的心功能较正常儿童差,早期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MPI可比较准确地反映单心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单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单心室纵向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估测单心室患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功能性单心室患儿30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计算心内膜的速度矢量,测量主心腔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纵向收缩位移、应变、应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心室残腔侧基底段与中间段速度、位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室间隔相应节段[基底段速度(1.93±0.71)cm/s对(3.53±1.07)cm/s;中间段速度(1.19±0.57)cm/s对(2.03±0.90)cm/s;基底段位移(2.53±1.65)mm对(6.21±2.12)mm;中间段位移(1.26±1.06)mm对(3.21±1.37)mm].单心室各节段应变均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非残腔侧基底段(-16.17±4.37)%对(-19.66±3.47)%;非残腔侧中间段(-15.23±4.36)%对(-19.64±4.75)%;非残腔侧心尖段(-13.84±5.79)%对(-16.7±4.15)%;残腔侧基底段(-10.54±5.35)%对(-19.49±3.74)%;残腔侧中间段(-10.16±5.26)%对(-20.83±3.82)%;残腔侧心尖段(-10.97±5.22)%对(-18.11±4.43)%].除外非残腔侧基底段,单心室各节段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非残腔侧中间段(-1.21±0.42)s-1对(-1.49±0.24)s-1;非残腔侧心尖段(-1.10±0.41)s-1对(-1.47±0.24)s-1;残腔侧基底段(-1.07±0.35)s-1对(-1.49±0.22)s-1;残腔侧中间段(-0.97±0.34)s-1对(-1.48±0.20)s-1;残腔侧心尖段(-0.93±0.39)s-1对(-1.48±0.22)s-1].结论 单心室患儿存在纵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可以反映单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估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心肌节段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30例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及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测量单心室腔各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并与根据房室瓣反流测得的单心室峰值压力变化率(dp/d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所有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儿童(P<0.05).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单心室腔的dp/dt为(512.60±154.52)mm Hg/s,与残腔侧基底段峰值应变率相关性最好(r=0.72,P<0.01).结论 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节段收缩功能低下,VVI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患者的节段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24例正常健康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一左室侧壁交界处及三尖瓣环一右室侧壁交界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二尖瓣及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及E/A,心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晚期运动速度(Am)及Em/Am,测量E/Em。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左室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显著减小(P〈0.01),三尖瓣血流E/A亦显著减小(P〈0.01);组织多普勒所测左右心室Em、Am、Em/Am均减小(P〈0.01),E/Em增大(P〈0.01);冠心病组左室与右室间E/Em比值高度相关(r=0.8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伴有右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右室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相关。应用组织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联合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纠正了频谱多普勒评价心室舒张功能出现的假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单心室患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WI技术对27例单心室患儿和30例健康受检者的肱动脉进行检查,获取WI曲线,自动获得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W1峰值参数,并对W1与心室瞬时压力变化dP/d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心室患儿W1峰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WI与心室dP/dt呈显著正相关(r=0.874,P〈0.01)。结论WI技术可作为评价单心室患儿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艾滋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艾滋病(AIDS)患者右室功能,探讨组织多普勒评价AIDS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AIDS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项常规参数。应用TDI采集三尖瓣环三个位点的运动频谱,测量各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右心平均-Vs、-Ve、-Va。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例组三尖瓣环各位点Vs、Ve、Va及-Vs(11.33±1.91)cm/s、-Ve(11.69±2.41)cm/s、-Va(10.61±2.45)cm/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患者右室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均较正常人减弱,右室功能降低。TDI可准确、定量、无创地评价AIDS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TD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RV)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对51例因慢性心力衰竭(CHF)而接受CRT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检测右心室内径(RVD)、游离壁收缩期峰值速度(RVv)和同步性(RV-T),同时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同步性(LV-TsD).以术后1个月LVESV减小率△LVESV≥15%为CRT治疗有效,比较术后与术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38例患者(38/51,74.51%)为有效组,13例(13/51,25.49%)为无效组.两组术后RVD无变化,右心室收缩功能(RVv)和同步性(RV-T)均显著改善,RVv改善率与术前RVv和RV-T密切相关(r=0.69、-0.73,P<0.05),而与LV-TsD无相关.结论 短期CRT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评价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重构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经多种辅助检查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并伴心尖部室壁瘤患者30例,并设立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侧壁瓣环和二尖瓣室间隔瓣环运动情况,并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和A峰、E/A值,左室侧血流流速梯度变化情况。结果室壁瘤组Ve/Va、E/A均有倒置,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Ve明显速度降低(0.05),Va无明显变化。室壁瘤组左室中部E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脉冲多普勒,是一种评价室壁瘤左室重构后舒张功能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通过TDI研究62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参数比较. 结果 肢端肥大症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S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TDI可定量分析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为早期发现左室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冠心病左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各31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A峰)比值,测量a时间、b时间,计算传统Tei指数(C-Tei);应用TDI获取二尖瓣环侧壁处的运动频谱,测量运动速度及时间间期a’、b’,计算TDI-Tei指数,并与C-Tei指数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TDI-Tei指数较正常值明显增大(P<0.01),C-Tei指数也较正常值明显增大(P<0.01),但小于TDI-Tei指数(P<0.05)。结论TDI-Tei指数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较传统的C-Tei更为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