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支气管封堵器在困难气道患者中行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对术前估计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并与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2例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且与双腔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的定位时间明显短(P<0.05),气道压(PAW)较低(P<0.05),肺萎宿时间较长(P<0.05)。 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尤适合困难气道行单肺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Univent管组和双腔支气管组。每组50例。Univent管组通过插Univent管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戍。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Univent管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Univent管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Univent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Univent管可减少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Univent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JUJI支气管堵塞器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FUJI支气管堵塞器联合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记录两组患者PaO2、PaCO2、PAW的变化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失败率、插管时间、术野暴露情况、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单肺通气后30,60min和单肺通气结束时A组的PaO2显著高于B组(P〈0.01),PaCO2、PAW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野暴露优良率、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B组(P〈0.05),插管时间、插管失败率、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技术,尤其适用于困难插管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Univent管应用于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在18-65岁需行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A组)和Univent管组(B组),每组5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操作。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麻醉诱导前后及单肺通气(OLV)后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化;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术中OLV时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①Univent管组插管时间较双腔支气管组明显缩短;②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Univent管组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③麻醉诱导前后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相似(P〉0.05);④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相似(P〉0.05),而气道压力Univent管组较双腔支气管导管组明显更低(P〈0.05);⑤二组术中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率及手术视野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应用于OLV时均安全有效,同样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而气管插管并发症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一次性使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与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手术单肺通气时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阻塞导管组(A组,n=30)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n=30),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术中单肺通气时PaCO2、PaO2、SpO2、气道压力(PAW)等的变化。结果 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单肺通气30分钟、60分钟时A组PaO2明显高于B组,同时PAW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pO2、Pa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食管癌手术,与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rndt支气管阻塞器在开胸手术中行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开胸手术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用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纤支镜引导置入Arndt支气管阻塞器至目标侧支气管;B组常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与纤支镜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比较两组肺萎陷程度、术野暴露效果及单肺通气前后两组的气道峰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嘶哑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陷及术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单肺通气时气道峰压值升高幅度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P<0.05);A组较B组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5)。结论 Arndt支气管阻塞器在开胸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30例开胸手术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纤支镜引导左或右主支气管封堵(封堵组)及左或右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DLT组),比较两组插管完成时间、单肺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气道压力等指标。结果:封堵组平均插管完成时间为5.2min,明显快于DLT组的11.8min;气道阻力峰值封堵组明显小于DLT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封堵组均优于DLT组。认为在纤支镜引导下采取支气管封堵行单肺通气耗时较短,且术中血气监测、气道压力等指标变化优于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Coopdech支气管阻断导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尔丹  肖旺频 《浙江医学》2009,31(5):621-622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胸部微创手术,在密闭狭小的胸腔内通过器械进行精细手术操作,对单肺通气要求比传统开胸手术更高。支气管阻断导管利用套囊堵塞支气管,使该侧肺萎陷,从而实现单肺通气,与经典的单肺通气工具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具有插管和定位简单,损伤小,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等优点。有研究认为支气管阻断导管中的Univent导管可在VATS中提供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5例支气管成形术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管理。术中进行支气管袖状切除时,将自制的支气管导管送入健侧主支气管,保持单肺通气。在完成主支气管与某叶支气管端端吻合后,再将导管退回总气管,保持双肺通气。本文所介绍的具体麻醉管理方法,简单易行是可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_1)、插管时(T_2)、双肺通气时(T_3)、单肺通气时(T_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_2)及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变化。记录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低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比较,气道压力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单肺通气时(T_4),A组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患儿的插管定位时间短于D组(P<0.05),肺完全萎陷时间、萎陷程度明显长于、优于D组(P<0.05)。结论与盲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纤支镜定位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在小儿胸科手术中能提供更好的单肺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牛伟  韩庆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96-97,100
目的观察两种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依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支气管封堵导管组(A组,尾数为奇数)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尾数为偶数),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肺萎陷程度和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0.5、1、2 h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Paw)的变化和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两组肺萎陷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单肺通气0.5、1、2 h时Paw、PCO2、PETCO2低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支气管封堵管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在其适应证内可以首选支气管封堵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于胸外科食道患者手术治疗中,主要采用肺隔离技术以达到单肺通气,确保健侧肺的有效通气和防止受患侧肺的分泌物污染[1]。肺隔离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另一种则是通过单腔气管插管插入支气管阻塞器。目前,临床上多应用双腔导管插管技术,而支气管阻塞器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仍在不断渗入中。为了研究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于肺顺应性的影响,选取50例胸外科食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见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169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11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低流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158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3.50%.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管理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气管或支气管重建术的术中呼吸管理是麻醉的难题。保证气道断离时足够的通气和供氧是呼吸管理中的关键。1990年前我院采用单肺通气法,1990年后采用双肺通气法,部分病例呼吸管理简化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侧卧位后气道峰压增加率、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肺萎陷程度、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是大多数胸科手术病人首选的肺分隔技术,与单腔支气管堵塞导管相比较,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支气管封堵器在困难气道患者中行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对术前估计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并与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2例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且与双腔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的定位时间明显短(P<0.05),气道压(PAW)较低(P<0.05),肺萎陷时间较长(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效果确切、方法简单,尤其适合困难气道行单肺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敖杰 《中外医疗》2012,31(30):69-70
目的研究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在临床应用实用性,并探讨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实施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在手术中用盲插法将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B组患者手术中同样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然后采用纤支镜引导法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观察记录A、B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两组患者插管所需操作时间以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等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两组60例所有患者在插管操作时间及行单肺通气前后患者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中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的成功率相近,但是A组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操作更简单,且不需要特殊、复杂的设备。在临床上是一种实际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成年人开胸手术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组(BOD组)和传统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认两组支气管插管的位置,然后比较其单肺通气前后通气效应及气道压力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都可以完成单肺通气,但BOD组患者气道峰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而PaO2明显高于DL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OD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也较DLT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较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时气道峰压较低、很少出现低氧血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单肺通气效果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堵塞器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需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即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然后将支气管堵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目标肺侧)和B组(麻醉诱导后直接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外科术野暴露及气道峰压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气道峰压较B组低(P0.05),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方法简易,插管成功率,而且能满足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