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为了阐明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独立于其降脂效应的保护作用,研究了其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蛋白激酶C(PKC)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10,对照组),维生素D3注射+高脂饮食组(n=40).8个星期后,维生素D3注射+高脂饮食组大鼠再随机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n=20,阿托伐他汀组,每天按5 mg·kg-1喂食阿托伐他汀)或予以正常饮食(n=20,模型组).8个星期后处死试验鼠并取主动脉做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的主动脉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C.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组鼠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模型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中CRP水平[(18.64±0.9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9.21±0.21)mg/L](P<0.05),CRP水平在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12.52±0.65)mg/L]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KC在模型组(7786.12±264.75)和阿托伐他汀组(4267.57±233.94)中的表达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468.75±145.53)(P<0.05),但和模型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中PKC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益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脂,其抑制PKC和炎症反应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保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31例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63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方案;强化组68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方案。治疗4周后,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MMP-9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至随访截止,观察2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强化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hs-CRP、MMP-9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1)。常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强化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至随访结束,强化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ACS的疗效更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脂,CRP等参数浓度,并与常规治疗119例作为定119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对照组。结果119例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CRP等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加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早期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颈内动脉斑块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防治颈内动脉狭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达到抗炎及稳定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Ⅰ组(37例),Ⅱ组(29例),Ⅲ组(43例),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3组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3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优于Ⅰ组,Ⅱ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8例,给予UAP一般治疗。他汀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共4d。治疗前、治疗4d后采取两组患者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他汀治疗组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UAP患者能使CRP下降,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和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新途径.方法 135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15只,120只经过手术制成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模型中40只不做任何处理为脑出血组,40只在造模后6小时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kg治疗为阿托伐他汀A组,40只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治疗为阿托伐他汀B组.每组各30只分别检测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5天和7天(每时点5只)MMP-9积分光密度值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组剩余的10只分别在术后3天和7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 各组MMP-9积分光密度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组升高的峰值均在手术后48小时,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24小时、72小时、5天和7天,阿托伐他汀B组MMP-9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阿托伐他汀A组和阿托伐他汀B组MMP-9积分光密度分别为手术后24小时(1.43±0.14) au×104、(1.27±0.11) au×104、(1.11±0.10) au×104;手术后72小时(1.48±0.14) au×104、(1.38±0.11) au×104、(1.23±0.12) au×104;术后5天(1.11±0.12) au×104、(0.94±0.08) au×104、(0.88±0.11) au×104;手术后7天(0.97±0.13) au×104、(0.82±0.11) au×104、(0.67±0.07) au×104(P<0.05或<0.01).术后7天,各组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阿托伐他汀B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P<0.01);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脑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高峰是在手术后72小时,阿托伐他汀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峰在手术后48小时.阿托伐他汀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峰在手术后24小时.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MMP-9水平,减轻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降低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0 mg/kg阿托伐他汀比5 mg/kg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改善脑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常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次/d,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后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较常规剂量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对急性缺血的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UA治疗中的早期抗炎效应.方法 选择2010-07-2011-07在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住院的UA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85±12.61)岁;选取同期本院查体中心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23±12.13)岁.UA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共4周),均在入院次日(用他汀类药物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结果 UA患者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及hs-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患者在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2周、4周后血清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血清hs-CRP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使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推测早期应用他汀类可能有降低血浆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从而稳定斑块,对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起到有益的作用,此作用与其调脂作用无关,为临床UA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A simple, rapid enzyme immunoassay (EMIT CRP assay) for C-reactive protein (CRP) was assessed using human acute phase sera and purified human CRP.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established from 10 micrograms/mL to 150 micrograms/mL. The precision evaluations of the assay, carried ou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test, (CRP levels: 20-100 micrograms/mL) showe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less than 7%, both for within-run and day-to-day precision. The limit of sensitivity was 10 micrograms/mL. The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with radial immunodiffusion and immunonephelometry were respectively 0.988 and 0.956. The dilution assay showed a linear respons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RP level were observed after sample storage either at 4 degrees C or -20 degrees C for 3 to 10 days, or after removing lipoproteins from sera. The EMIT CRP assa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hort assay time, its excellent precision, and its sensitivity is sufficient to detect an ongoing inflammato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 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血清CRP水平与当时及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量化的关系。结论 根据脑梗死患者病后2周内的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量化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我院100例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的测定,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组24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27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组2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34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E)组13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CO中毒为主要危险因素组,其CRP阳性率最高(本实验中为100%),CRP水平亦为最高,其次为冠心病组,高血压与糖尿病组间对比,无论是从阳性率,还是从CRP水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其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为其治疗提供规律与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分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0例,同时选取同期的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及比较。结果经比较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然较高,但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研究对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K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4)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及散射比浊法对52例AC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CRP、MMP—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CS组CRP、M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与UA组CRP、MMP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MP-2的风险比值(0R)均大于1,是ACS的危险因素。经Forward出法观察CRP、MMP—2在ACS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结论 ACS患者CRP、MMP4水平升高,二者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剂量、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及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三种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7例分为低剂量组(20 mg/d)、负荷剂量组(40 mg/d)及负荷剂量联合组(40 mg/d)+氯吡格雷组,各39例,治疗后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血脂、CRP、LDH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结果负荷剂量组患者血脂、CRP、LDH水平降低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脂、CRP、LDH水平降低明显优于负荷剂量组(P0.05),Apo-A则呈升高趋势,联合用药组升高幅度最大。结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优先选择负荷剂量(40 mg/d)的阿托伐他汀;若条件允许,可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以及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洛伐他汀剂量20 mg/d口服,观察12周;观察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血C反应蛋白、白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使用洛伐他汀1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均明显降低,而HDL-C上升,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10.83±3.0)mg/L降至(7.78±2.16)mg/L(P<0.05)。血白蛋白经洛伐他汀12周治疗后上升,从治疗前(32.47±4.65)g/L上升至(34.47±6.78)g/L(P<0.05),白蛋白上升与血C反应蛋白下降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血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后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瑞舒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用药6周后检测血清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降低(P<0.05),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对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