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是静脉穿刺的两种主要形式,在疾病的急救、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静脉穿刺后在按压操作方法、按压力度、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和静脉穿刺后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有一定的关系。为此,笔者总结静脉穿刺后的按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和临床  相似文献   

2.
于素芬 《首都医药》2012,(12):22-23
目的 探讨标准拔针按压法和辅助病人按压拔针法对患者穿刺点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在我院门诊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拔针按压法,观察组采用辅助病人按压的拔针法,于第二天患者输液时对第一天穿刺点进行观察统计穿刺点出血、淤青、疼痛及患者心理反馈情况的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输液后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对拔针的恐惧心理.结论 采用辅助病人按压输液穿刺点可显著减少患者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输液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当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影响下次进针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1]。如何保护好穿刺部位为下一次顺利进针做准备,按压穿刺点是关键的一步。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垂直用力的按压方法(简称垂压法),本科现采用由近心端往远心端的逐渐按压法(在以下简称逐压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患者380例,住院期间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穿刺部位液体外渗及穿刺局部皮肤颜色异常的,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90例,采用逐压法;对照组190例采用垂压法。按压时间为1~2min,按压过程中不揉搓,不出血后方可停止按压[2]。2操作方法在准备拔针时,手指的侧面轻轻放于穿刺点的近心端1cm,在拔针的同时,手指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转动按压穿刺点。3结果表1两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方法例数成功失败例数%出血皮下血肿%逐压法19018295.78354.22垂压法19015682.10221217.904体会拔针前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可阻断或减慢静脉回流。一般右手拔针,左手手指转动逐压穿刺点,按压力度要适宜,拔针速度要快,明显可以减少穿刺点...  相似文献   

4.
陈萍 《黑龙江医药》2012,25(4):628-629
目的:探讨PICC穿刺点分别应用藻酸盐敷料和无菌纱布块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无菌纱布块按压;实验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藻酸盐敷料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出血持续时间和穿刺点渗血分级。结果: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14.4±4.15)h,实验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7.8±6.31)h;两组患者渗血持续时间和渗血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藻酸盐敷料按压PICC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无菌纱布块。  相似文献   

5.
陈玲 《淮海医药》2014,(1):86-87
目的探讨五指护患协同按压法在临床输液拔针中的应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同一患者的2次输液后分别采用五指按压法和拇指按压法拔针,拔针后观察患者的穿刺局部疼痛程度,观察穿刺局部出血、淤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疼痛程度、穿刺局部出血淤血情况比较,五指按压法穿刺局部疼痛的程度及例数、穿刺局部出血淤血的例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五指护患协同按压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穿刺局部出血和淤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抽血拔针后不良后果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抽血拔针是护理常规操作,然而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会引起穿刺点疼痛,出血,瘀斑等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减轻病人的疼痛。实践证明: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避免患者静脉穿刺抽血拔针后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后,穿刺局部常出现青紫斑块,本文就其原因及预防总结如下。1 原因 1.1 操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不成功,刺破静脉而致。 1.2 婴幼儿或烦躁不安的患者配合差,使穿刺失败,静脉受损而致。 1.3 穿刺结束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下渗血而致。 1.4 其它,因病理改变,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DIC等,由于凝血机制被破坏以及血管脆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止血在静脉采血后防止针眼处出血、血肿、淤血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对830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拇指握压法: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3~5 m in,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法局部发生出血、血肿、淤血的总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三指按压法,是肘静脉采血止血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多接受静脉穿刺患者,穿刺局部常出现青紫斑块,多为静脉破损所致的皮下出血。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操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或婴幼儿烦躁不安配合不好。②穿刺结束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下渗血。何以避免?我的体会是:①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人员要加强穿刺技术基本功能的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穿刺拔针后的0个月~5岁婴幼儿600例,分两组,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使用传统方法,即拔针后给予干棉枝局部按压穿刺点。实验组300例,静脉穿刺后拔针只用保留的3L输液贴,家长用大鱼际肌在穿刺点起固定按压作用,其余四指环绕起支持作用,就象家长整只手握着患儿穿刺的手或脚,进行大面积按压,按压时间同为4min。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拔针,实验组都能有效降低患儿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献血拔针后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者的痛苦和不适。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血站近2年来11268例献血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11268例献血者中138例发生拔针后出血,原因为穿刺不顺利、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够、献血反应等。通过积极措施的采取,所有献血者拔针后出血的程度降至最低,2周内均恢复正常。结论降低献血者拔针后出血的情况和程度,减少献血产生的痛苦,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三指横压法止血减少拔针后皮下淤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给药途径,而静脉穿刺后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等.不仅增加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还影响血管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影响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断进行观察与对比,现采用三指横压法按压止血,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良静脉采血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5例动静脉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对5例患者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未造成闭塞,能够正常使用.结论 引起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与拔针方法不正确、按压止血不到位、按压时间短、穿刺原因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有关.采取正确的拔针方法与按压方法、提高穿刺技术、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正确护理皮下血肿,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平时应用干棉球轻压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以干棉签拔针后横放按压,而有些患者按压时不配合常出现皮下出血,给第二次输液选择血管带来困难。为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我们结合实践在静脉穿刺后和注射后拔针时采用棉签纵式按压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2010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7.
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康复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拔针时按压的方法不对、按压的时间不足、按压的面积太小、按压的压力不够常引起皮下出血、淤血、疼痛等,使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总结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时间、按压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静脉抽血后拔针按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门诊选取100位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3±1.5)岁,选取肘正中位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根棉签纵向按压3~5min,实验组50例,采用双根棉签纵向按压5~10min评价两组患者按压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双根棉签纵向按压5~10min,不仅增加了按压的面积,同时减少淤血,青紫现象的出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美 《安徽医药》2009,13(8):932-93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根据复查头颅CT结果观察有无并发再出血,对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接受微创治疗患者中并发再出血20例,再出血率为28.6%;穿刺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穿刺时离发病时间太近,首次抽吸血肿量过大,血肿形状不规则,以及穿刺后3天内冲洗次数和每次冲洗液量较多等均是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因素(P均〈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避免可能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