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了16例老年AL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TCRγ基因重排(TCRγRA)以及IgH基因重排(IgHRA)。结果 16例患者中IgHRA11例,TCRγRA4例,两类基因重排均阴性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9例,阳性率56.25%。结论 老年ALL以B—ALL为多,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较高,可能是其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ALTLoma)的免疫表型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2例肺MALTL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7例进行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γ)基因重排检测,并对治疗后结果随访。结果12例中,开胸肺活检7例,经电视胸腔镜肺活检2例,细针肺穿刺活检3例。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组成;12例有淋巴上皮病变,11例有反应性淋巴滤泡,10例有淋巴滤泡的克隆化,9例有血管受侵,4例有胸膜受侵;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7例行IgH基因重排检测,FR2阳性6例,FR3A阳性5例。TCRγ1和TCRγ2基因重排检测均为阴性。12例患者单纯化疗3例,手术切除8例,其中术后化疗6例,对症治疗1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1—12年,复发1例,死亡2例。结论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能对大多数具有典型病变的肺MALTLoma进行诊断;在肺MALTLoma与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上,IgH基因重排检测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BIOMED-2引物系统及多重PCR方法对60例NH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B细胞NHL中,39.02%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T细胞NHL中36.84%检出TCR基因单克隆重排;14例早期与46例晚期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41.3%;11例低变恶性患者和49例中、高度恶性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6.36%和38.78%;以上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NHL患者骨髓涂片检测骨髓侵犯阳性率为13.21%,明显低于骨髓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率(4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及外周血Ig及TCR基因重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髓侵犯及MRD。  相似文献   

4.
Feng Q  Li HL  Sun K  Su MQ  Shan ZC  Sun BZ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15-417
目的探讨以血清、血浆为标本,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对B细胞淋巴瘤(BNHL)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病理活检确诊的BNHL患者的血清、血浆,提取肿瘤细胞释放的可溶性DNA。针对Ig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簇(CDRⅢ)序列,设计引物扩增Fr3和JH区,PCR检测IgH基因重排的比率。结果以BNHL细胞系Raji细胞作为阳性对照,30例确诊的BNHL患者中25例阳性,阳性率83.3%。健康成人及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呈阴性结果。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与患者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肿瘤负荷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以血清、血浆为标本,检测IgHCDRⅢ基因重排在临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标本取材方便,不受淋巴结肿大部位的限制,对BNHL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1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为对照,对57例多发性骨髓瘤(MM)、11例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10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进行了IgH基因重排的研究。MM的外周血和骨髓的IgH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56.9%及84.4%。外周血IgH基因重排的分析显示Ⅱ、Ⅲ期患者检出率高于Ⅰ期。经化疗后缓解的病例其骨髓标本,仍可检出重排带。MGUS及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均未能测出IgH基因重排。本结果表明:IgH基因重排对MM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IgH基因重排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以IgH基因为标志,对B-NHL患者治疗后采集的15例外周血及10例骨髓的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5例外周血及10例骨髓均检测到IgH基因拷贝数,外周血和骨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外周血和骨髓中IgH基因重排定量分析,可以作为B-NHL鉴别诊断和随访微小残留病的辅助手段,并对判断疗效、预测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外周血和骨髓IgH基因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法对25例不同时期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r)基因重排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例(12.0%)发生IgH基因重排,3例(12.0%)出现TcRr基因重排,其中1例同时出现IgH和TcRr基因重排,对这种ANLL中序列失真现象的机制及其在白血病基因分型及检测微小残留疾病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免疫分型组合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分型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免疫分型采用碱性磷酸酶抗性磷酸酶复合物(APAAP)免疫组化法,基因重排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法)检测58例初治成人ALL患者。结果:①通过免疫分型检测,58例ALL中,43例(74.1%)为不带髓系相关标记的ALL(My^-ALL),15例(25.9%)为带髓系相关标记的ALL(My^ ALL),以CD15最常见。②采用PCR法检测IgH基因重排和TCRγ基因重排发现,58例ALL中有79.3%(46/58)免疫分型与基因重排结果完全吻合,即T-ALL出现TCRγ基因重排阳性,B-ALL出现IgH基因重排阳性,20.7%(12/58)基因重排结果与免疫分型不能完全吻合。③58例ALL经DOLP或DOCP方案1个疗程后,My^-ALL CR为72.1%(31/43),My^ ALL为66.7%(10.15);ALL不同阶段CR率分别是:T-ALL为82.4%(14/17),ProB-ALL为50.0%(3/6),C-ALL为90.5%(19/21),RreB-ALL为33.3%(4/12),成熟B-ALL为50.0%(1/2);经基因重排检测与免疫分型吻合的ALL CR率为71.7%(33/46),不吻合的ALL66.7%(8/12)。结论:对于白血病的分型应在FAB分型的基础上加用免疫分,可提高确诊率且对预后判断有价值;基因重排诊断仅有参考价值,对预后尚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IgH和Vδ2 Dδ3基因重排分布频率及定量检测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初诊ALL患者及ALL完全缓解期 (CR)后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及脑脊液标本进行IgH和Vδ2 Dδ3基因重排检测及定量计算MRD值。结果 :1 0 2例初诊ALL患者骨髓标本IgH和Vδ2 Dδ3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 49.0 %和 36 .3 %。诱导缓解期与完全缓解期脑脊液IgH基因重排分别有 7例和 3例 ,Vδ2 Dδ3基因重排分别为 5例和 2例。MRD值 >0 .1 %者 3例 ,复发率为 66 .7%。MRD为 0 .0 0 2 %~ 0 .1 %者 6例 ,复发率为 1 7.0 % ;MRD <0 .0 0 2 %者 9例 ,无复发。复发组MRD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结论 :动态PCR检测ALL患者脑脊液IgH和Vδ2 Dδ3基因重排比细胞学检测更灵敏。IgH和Vδ2 Dδ3基因重排MRD值增高 ,复发危险率增高。MRD定期定性定量监测对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西群  齐宗利  贺莉  赵彤 《山东医药》2009,49(42):23-25
目的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法对淋巴瘤克隆性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探讨TCRγ基因重排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从T、B细胞淋巴瘤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中提取DNA,分别用两组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CP。结果T、B细胞淋巴瘤均出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SSCP法两组PCR产物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6%和75.9%,B细胞淋巴瘤均为10%;与SSCP相比,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两组PCR扩增产物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5.3%和14.4%,所有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均出现假阳性。结论T、B细胞淋巴瘤中都存在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仅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SSCP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15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5例MAL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以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做免疫分型检测一系列相关单抗,同时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PCR基因扩增方法检测TCRδ/lgH CDRⅢ2基因重排;运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兼顾二者的治疗方案。结果:MA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AML及ALL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形态学上MAL表现为AML的多为M2a、M1、M4,表现为ALL的多为ALL-L2;免疫分型显示MAL患者中以三系共表达者多见。另外,CDll7、HLA-DR在MAL中呈高表达。提示MAL的白血病细胞可能起源于早期造血细胞;核型分析可见异常染色体出现,但无特异性;基因重排显示部分患者TCRδ/lgH CDRⅢ2为阳性;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生存期相对较短。结论:MAL具有独特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熟NK/T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3例确诊为成熟N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外周血或骨髓细胞流式免疫分型及TCR、IgH基因重排的特点。结果:3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发热、浅表淋巴结和脾肿大、贫血。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2例为62%、69%)或单核细胞比例(1例,25%)增高。白细胞计数(WBC)减少2例,正常1例,外周血细胞流式免疫分型+TCR、IgH基因重排,2例呈成熟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呈异常NK细胞性。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发现白血病/淋巴瘤细胞侵润。结论:对临床表现乏力、发热,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而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除注意检查皮疹、结节,淋巴结、脾、肝肿大,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外,检测外周血细胞或骨髓细胞的流式免疫表型、TCR及IgH基因重排,有助于成熟NK/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Ⅱ序列,检测23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发生IgH重排,其中4例出现两种基因扩增产物。6例完全缓解的患者,3例检出异常重排的IgH基因,并先后复发。本文应用Southern blot法和PCR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鹏  纪祥瑞  魏志敏  丛林 《山东医药》2007,47(14):45-46
用PCR技术检测10例Castleman病(CD)患者淋巴结组织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细胞表型;对7例患者进行96个月随访。结果1例IgH基因重排阳性,24个月时确诊为B系非霍奇金淋巴瘤,3个月后死亡;6例基因重排阴性,其中3例10~85个月死亡,余3例随访至今仍存活。提示CD可能不是一种单纯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而为交界性具有恶变潜能的疾病,特别是多灶性CD(MCD)。组织学判断CD的恶变倾向困难,基因重排对判定CD的病变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血病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基因重排及其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70例白血病患者MLL基因重排,对于MLL基因重排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常见6种MLL融合基因类型。结果:9例白血病有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12.86,5例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其中融合基因2例为MLL/ENL,1例MLL/AF4,2例未扩出融合基因产物;3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AML-M5),其中2例融合基因均为MLL/AF9,1例未扩出融合基因产物;1例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其融合基因为MLL/ENL。结论:巢式RT-PCR是检测MLL基因重排及其融合基因类型简便有效的方法,MLL基因重排见于B-ALL、AML-M5、JMML,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白血病病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TCR Vβ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方法:彩和RT-PCR扩增5例CML和1例AML-M2a移植后(1-7个月)患者外周血单核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分析其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标本中仅检测到2-8Vβ亚家族的T细胞,不同患者中缺乏的TCRVβ亚家族不尽相同。结论移植后病人外周血TCRVβ亚家族T细胞部分受抑制,此方法可详细了解病人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谱型的基因扫描分析术,为分析T细胞克隆提供研究方法。方法分别以Jurkat和Raji细胞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应用RT-PCR方法扩增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的34个TCR Vα亚家族和26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并用基因扫描分析扩增产物以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T细胞株Jurkat细胞仅表达TCR Vα1.1和Vβ8基因,且为单克隆,而B细胞株Raji细胞则不表达所有的TCR Vα和Vβ基因。5例健康人表达所有的TCR Vα和Vβ基因,均为多克隆T细胞。结论基因扫描分析人TCRCDR3基因谱型是检测T细胞克隆性的精确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淋巴性肿瘤细胞分化与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群  朱平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73-675
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s)免疫酶法和一外基因扩增聚合边反应(PCR)技术研究42例淋巴恶性肿瘤细胞分化起源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δ基因重排。结果表明23例起源B细胞不同分化阶段者中20例发生IgH基因重排,11便伴TCRr基因重排和(或)TCRδ基因缺失;11例起源T细胞不同分化阶段者均发生TCR基因重排,仅1例伴IgH基因重排;3例表达T、B双表型者发生IgH基因  相似文献   

19.
组成免疫系统的细胞来自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HSC)。虽然成熟T细胞在胸腺产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来源于造血干细胞。通过接受分化信号,HSC定向分化为淋巴和髓系细胞。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T细胞能表达特异性识别非自身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受体,不同T细胞克隆数量足以识别任何分子。这一识别系统所需的多样性来自抗原受体位点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20.
采用更加敏感的半重叠式T细胞受体(TCR)γ链特异性引物的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完全缓解(CR)及骨髓移植(BMT)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用消化煮沸及酚抽提法分别对所有骨髓标本进行DNA提取,将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消化煮沸法用于微量标本的DNA提取优于酚抽提法。28例ALL患儿中16例检出TCRγ特异性条带,其中微小残留病(MRD)组18例;阳性检出12例,其中免疫分型标记为B细胞型的4例(25.0%),免疫标记为T细胞型者全部出现TCRγ阳性条带。表明TCRγ基因重排并非克隆性T细胞增生所特有,部分ALL患儿存在双克隆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