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骨科进行诊疗的骨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34±3.12)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8.34±4.55)d;观察组感染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生,同时能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方法:本研究78例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患者均为本院接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2组疼痛评分,并统计满意度.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无明显差异(t=0.215;P=...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创面感染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骨科创面感染1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通道创建和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面积缩小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通道创建和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中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48例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患者,行手术扩创早期结合VSD治疗,创口感染控制良好,2期采用皮瓣或游离植皮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均持续3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平均1年。结果:10例创面无骨外露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38例患者创面有骨外露,2期采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皮瓣、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能较好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创面均愈合良好,肢体外观和功能满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首创,由裘华德教授率先引进我国并推广[1],我院2009年1月开始应用VSD+二期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治疗骨科复杂创面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东  姜立义  高宗伯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15-115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份-2011年11月份因各种骨科创面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治疗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面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创伤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组).另选同期30例创伤感染患者采用常规引流(对照组),两组进行清创后创面处理,对治疗愈合或未愈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封闭负压引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臀部感染愈合优势更为显著(P<0.05).结论 清创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潜在的感染机率并增加治疗愈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伴肌腱外露11例,骨外露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骨折内固定10例。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材料覆盖创面,维持压力于0.04 MPa,持续引流7~10 d。结果:除1例未完成VSD治疗外,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创面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采用皮片(13例)或皮瓣(1例)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愈合,皮片及皮瓣外形、质地、颜色等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结论: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时创面肉芽培养在10~20 d左右,而传统方法等待创面坏死皮肤自溶脱落及更换敷料培养肉芽常需1~2月时间,故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心理负担,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50例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将其根据医诊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创面面积大小、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比观察组大,换药次数比观察组多,住院时间和手术治疗时间比观察组长,且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P<0.05,因而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治疗,而研究组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感染控制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愈合更快,可显著控制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感染的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9%,2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实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感染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使用 VSD 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2到2014年我院共筛选了60例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和 VSD 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采用 VSD 技术的观察组中,20例治愈(66.67%),9例显效(30.00%),1例无效(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14例治愈(46.67%),9例显效(30%),7例无效(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5),此外观察组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有了显著减少(p <0.05)。结论:VSD 技术在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的治疗应用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治疗周期短,愈合快,疼痛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使用VSD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2到2014年我院共筛选了60例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和VSD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采用VSD技术的观察组中,20例治愈(66.67%),9例显效(30.00%),1例无效(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14例治愈(46.67%),9例显效(30%),7例无效(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有了显著减少(p<0.05)。结论:VSD技术在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的治疗应用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治疗周期短,愈合快,疼痛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中具有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实施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的患者予以随机选取,58例患者在治疗中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本次研究为分组对比,其分组标准为床号单双数,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9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较对照组患者数据而言,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统计对比结果表明P<0.05,差异有一定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模式能够促进其创面恢复,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肉芽生长速度,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14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0例,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70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Ⅱ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控制骨科创伤感染、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慎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64-1565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骨科创伤感染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VSD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法能明显改善骨科创伤感染微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中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5例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患者采用VSD治疗,7~10d为一个疗程,在1~7个疗程后,在创面上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伤口和皮瓣转移等手术治疗方案,以控制感染、消灭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4例下肢毁损挤压伤严重患者在进行4—7个疗程后,创面虽显著缩小,但因骨外露,行交腿皮瓣转移术消灭创面。结论:VSD能够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控制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红良 《吉林医学》2014,(6):1272-1272
目的:对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骨科创伤感染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SD治疗,对治疗效果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3~25 d,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4±6.2)d。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VSD技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创面快速愈合,降低患者痛苦并减少换药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中的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骨科感染创面患者30例,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愈合较好,均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换药的次数、减轻患者住院费用。护理的要点是密切观察负压封闭的引流情况,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增强患者营养。  相似文献   

20.
丁晓红  张艳芝  金晶 《安徽医学》2012,33(2):234-23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对难愈性感染创面的疗效,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使用VSD技术对21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患肢的护理,重点加强封闭负压引流的管理。结果除1例患者因右小腿为胫腓骨骨髓炎创面,神经断裂,肢体功能丧失,最后行截肢处理外,20例患者经过1~3次VSD技术结合清创、皮片移植或邻近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不利于细菌向创面内侵袭,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全面密切的观察和加强负压引流的管理是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