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中国药业》2014,(17):108-10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2%利多卡因经鼻直接滴注,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麻药用量小,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检查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不同局部麻醉方案疗效及优势。方法随机选择支气管镜检查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利多卡因氧驱动雾化吸入法,B组: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法,c组:利多卡因喷雾法。结果A、B、c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2%、64%、62%。A组优于B、C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法和喷雾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门诊肩关节脱位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选择门诊急诊肩关节脱位手术患者60例,均采用前、中斜角肌间隙顶点法臂丛阻滞(穿刺时以找到异感为准),注入局麻药。所注局麻药随机选择ABC三组:A组:(1.3%碳酸利多卡因组12ml,3mg/kg±);B(1.3%碳酸利多卡因20ml,5mg/kg±);C(1.3%盐酸利多卡因组20ml,5mg/kg±),各20例。结果门诊肩关节脱位手术的麻醉用药选择以小剂量碳酸利多卡因效果更好。结论门诊肩关节脱位手术的麻醉用药选择小剂量碳酸利多卡因效果确切,可减少门诊手术患者留院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4.
刘伟  贺志勇  郭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78+81-78,81
目的:探讨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应用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Ⅰ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复合液(2%利多卡因15ml+0.75%布比卡因5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盐水复合液(2%利多卡因15ml+0.75%布比卡因5ml+0.9%氯化钠溶液20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满意率为70%,Ⅱ组为96%,Ⅱ组较Ⅰ组麻醉效果显著(χ2=11.98,P〈0.01);两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膈神经、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可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临床麻醉风险,稳定手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氧气喷雾表面麻醉在经纤维支气管镜(FB)行气道内超声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8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氧气喷雾麻醉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雾化组采用超声雾化法麻醉,氧气喷雾麻醉组采用氧气喷雾表面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达到有效麻醉时间与平均耗药量、2组动脉血PaO2变化情况,并对2组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氧气喷雾麻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超声雾化法组(P〈0.05),局麻药用量则较超声雾化法组低(P〈0.05),与超声雾化法组比较,氧气喷雾麻醉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追加药物次数明显减少,严重呛咳程度明显降低(P〈0.01);氧气喷雾麻醉组和超声雾化法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4%和79.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氧气喷雾表面麻醉操作易掌握,具有麻醉效果好、插管过程安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提高了FB检查的安全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马雪 《北方药学》2021,18(1):61-62
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吸入利多卡因应用超声雾化和压缩雾化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取本院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2例检测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观察组采用压缩雾化,对比两组麻醉手术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疗效明显优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纤支镜检查超声雾化吸人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方法用2%利多卡因20~30ml置于超声雾化器内,患者双鼻道滴人0.5%麻黄素2~3滴,启动雾化器,让患者高流量面罩式持续吸入2%利多卡因,待患者感觉咽喉部麻木、吞咽困难,咽部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经鼻腔行纤支镜检查。方法286例不同患者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占99.6%;部分患者心电图提示心率加快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使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纤支镜术前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胥建党  何绍旋 《中国医药》2010,5(11):1040-1041
目的 评价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的成年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组Ⅰ~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2~80 kg,完全随机分为2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未用控制性降压,拉贝洛尔组经微泵静脉注射拉贝洛尔,使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25%左右,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麻醉前(T0)、降压开始30 min(T1)、降压结束20 min(T2)三个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拉贝洛尔组能按预定目标降到需要的血压值[T1时达到(67±7)mm Hg(1 mm Hg=0.133 kPa)],与对照组[T1时达到(84±10)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31.2±30.5)min,(107.3±29.2)m1]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73.6±18.3)min,(230.2±36.4)ml](均P<0.05),术毕清醒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安全有效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睿  郭庆夺  王立宪  单士强 《河北医药》2013,(17):2581-258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高龄危重患者60例,ASA分级Ⅲ或Ⅳ级,侧卧位下行后路单侧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当阻滞针到达靶神经位置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给予局麻药40 ml和30 ml。局麻药配制: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5 ml+0祆.9%氯化钠溶液40 ml。记录麻醉前( T0)及麻醉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时SBP、DBP、HR。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情况。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神经阻滞情况。记录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神经阻滞效果。结果与T0时比较,T1~5各时点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腰丛和坐骨神经超声成像,并顺利完成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5.3±1.6) min,维持时间(425±45)min;运动神经起效时间(9.8±1.9)min,维持时间(188±43)min。56例(93.3%)神经阻滞效果分级为I级,4例(6.7%)为Ⅱ级。60例患者中,1例(1.6%)出现双侧腰丛神经阻滞,其他患者未见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可产生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用于高龄危重患者的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在支气管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纤支镜检查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前用2%利多卡因5 mL雾化吸入麻醉1520 min。对照组50例,以1%丁卡因用喉头喷雾器分别于双侧鼻腔及咽喉各喷320 min。对照组50例,以1%丁卡因用喉头喷雾器分别于双侧鼻腔及咽喉各喷34次,每次各喷3喷,间隔34次,每次各喷3喷,间隔35 min喷一次,麻醉时间一般205 min喷一次,麻醉时间一般2030 min。结果超声雾化吸入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1组:给予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结合利多卡因鼻、咽喷雾(实验组);2组:给予2%利多卡因口、咽喷雾结合经鼻滴入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后,试验组的麻醉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结合利多卡因鼻、咽喷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对于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12分,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n=15)。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持续输注雷米芬太尼0.1μg/(kg·min),S组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P组使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术中通过分别提高吸入或输注浓度加深麻醉,控制血压于在75%的基础压。术中监测脑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分别测定患者术前的血红蛋白含量和吸引瓶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失血量,并请手术医生使用VAS方法评估术中失血量。结果术中S组和P组BIS值分别为(44±6)和(36±7),P组明显低于S组(P〈0.05),S组和P组的失血量分别为(148.9±30)ml和(119.4±20)ml,P组明显少于S组(P〈0.05),但失血量VAS主观评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鼻窦手术中,使用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时,丙泊酚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13.
范丽霞 《天津药学》2004,16(6):24-26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与利多卡因宫颈局麻复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又无合并综合征的早孕妇女 15 0例分 3组 ,随机选择笑气吸入与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 ( 组 ) ,笑气吸入镇痛组 ( 组 ) ,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组 ( 组 )。分别观察患者术中镇痛 ,宫颈扩张 ,术中出血量 ,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 组镇痛有效率为 96 % ,自动扩宫总有效率为 94 % ,经检验与 、 组方法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同时能显著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P <0 .0 1) ,不增加术中出血量 ,有轻微头晕、梦幻不良反应 ,无麻醉过敏现象。结论 :笑气吸入与利多卡因宫颈局麻复合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明显 ,宫颈易扩张 ,能降低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8.0±10.1)min和(75.6±12.2)min(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8.7±8.0)ml和(138.9±21.6)ml(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5±1.8)d和(10.2±2.8)d(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25.0%(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中的效果、病人耐受度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因肺部疾病需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试验组给常规雾化麻醉及静脉麻醉(即予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并于检查前予以咪达唑仑1~2mg静脉注射,3~5min后根据镇静情况追加,使患者镇静程度位于最佳舒服状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病人生命体征、耐受度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常规雾化麻醉联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好,检查成功率高,病人耐受度好,不良反应少,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0.25%左布比卡因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麻醉,研究组采用3μg/ml的右美托咪定加0.25%左布比卡因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 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前( T0)、麻醉15min( T1)、麻醉30min( T2)、麻醉60min (T3)时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T1、T2、T3时HR慢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短于研究组,痛觉消失时间长于研究组,2、4、6h VAS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铭  沈园园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89+91-89,91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ASAⅠ~Ⅱ级患儿115例,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0.2mg/kg、阿托品0.02mg/kg,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混合液0.2mg/kg,均在1min内匀速静注。麻醉维持:用PKL混合液0.2~0.4ml/(kg·h)微量泵恒速输注。将患儿术前和术中5、15、25、35min时的脉搏(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RR)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给药前与术中5、15、25、35min时的脉搏(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5例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110例,出现麻醉不良反应6例,其中唾液增多2例,占1.74%;四肢肌肉震颤1例,占0.87%;术中咳嗽2例,占1.74%;一过性呼吸抑制1例,占0.87%。患儿入睡快,镇痛完全,不躁动,术后清醒快,麻醉清醒时间11~48min,平均清醒时间(26±12)min,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麻醉作用迅速、效果确切、苏醒迅速彻底、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邹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4,(35):116-11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麻醉特点。方法对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麻醉特点。结果 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等严重后果,手术平均时间(156.78±59.8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3.54±76.25)ml、平均输血量(729.83±67.92)ml、平均输液量(2013.67±224.56)ml,术中异常反应发生率41.94%(13例)、术后异常反应发生率25.81%(8例)。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前,给予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能够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异常情况发生率,麻醉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为满意,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康亚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206-1207
目的评估利多卡因雾化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气管插管在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颈椎手术时的效果。方法64例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雾化组采用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喷雾组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局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FOB引导插管期间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雾化组效果满意28例,效果一般4例,均FOB引导插管成功。喷雾组效果满意6例,效果一般、差分别为17例、9例,喷雾组30例FOB引导插管成功,另其中2例呼吸抑制,改用喉罩引导完成插管。雾化组麻醉效果优于喷雾组(P〈0.05),SpO2、ECG改变及不良反应均少于喷雾组。结论利多卡因雾化麻醉用于FOB引导气管插管在颈髓损伤患者中效果良好,且能降低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沐舒坦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方法将116例小儿肺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雾化组59例,对照组57例。雾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雾化吸入,20c/d,对照组依常规进行治疗。结果喘憋缓解时间:雾化组(3.60±0.51)d,对照组(5.45±1.31)d;退热时间:雾化组(3.12±0.86)d,对照组(5.40±1.48)d;肺部哕音消失时间:雾化组(6.52±1.26)d,对照组(9.60±0.9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无痛苦、患儿容易接受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