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辛夷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为辛夷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制备12批不同产地辛夷饮片的标准汤剂,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木兰脂素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出膏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对UPLC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2批辛夷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均大于1.0%(mL/g),出膏率为14.0%~19.7%,木兰脂素转移率为6.61%~36.63%。UPLC图谱确定了4个共有峰,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辛夷标准汤剂质量稳定,特征图谱相似度高,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辛夷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 汤剂原料的研究汤剂入药原料经历了咀、煮散、饮片的沿革。为简化汤剂的制备,节约药材,不少学者在历代煮散应用的基础上,研究改变饮片的厚度大小。如药材加工炮制后,粉碎成一定大小的粗粒入药煎汤。分别采用饮片煎汤和粗颗粒煎汤,对比其主要成分含量,药液比重和煎出物量,结果表明药材粒度在2~4mm时,其煎出物重量比饮片提高13~17倍,可节省处方用药量的1/2~1/3。根据历代煮散应用的经验及实验研究结果,将传统中药饮片的片型规格改变成粗粒规格,根据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质地分别加工炮制、粉碎成适宜的粒度。经干燥、… 相似文献
4.
5.
中药辛夷质量标准研究——比色法测定辛夷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挥发油是中药辛夷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并且也一直作为辛夷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又把木兰脂素作为辛夷生药的另一质量控制指标 ,但一些成药和制剂对辛夷的成分一直没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指标。辛夷除了含挥发油、木脂素外 ,还有黄酮类、生物碱及萜类成分[1]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2 ] ,辛夷的醇提物具明显的抑菌、扩张血管、降血压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抑制作用等药理活性 ,而仅以挥发油或木脂素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不够全面 ,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该类药材的质量。为此我们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辛夷…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历代医药学家亦十分重视。清代徐灵胎指出 :“药虽中病 ,而煎法失度 ,当必无效。”明代李时珍曰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影响煎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材方面中药材大多为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类 ;因其产地、气候条件不同 ,质量亦有很大差异 ;中医临床常用地道药材如川黄连、怀山药、广藿香、川木香等 ,现在许多地方随意引种 ,致使中药质量难以保证。中药的加工炮制虽年代久远 ,但…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4.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经典名方中以辛夷仁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辛夷和辛夷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79%和0.45%,采用GC-MS共分别鉴定出87、82、85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以GC-MS数据结合PCA可以很好地区分辛夷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结论辛夷仁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与辛夷一致,但含量远高于辛夷全花蕾,经典名方以辛夷仁入药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笔者采用辛夷、苍耳子治疗慢性鼻炎 1 0余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取香油适量放入锅中 ,烧热后放入辛夷 1 0 g,苍耳子1 0 g,油炸片刻至药物变为焦黄色 ,放置冷却后过滤 ,去渣取药油备用。治疗时每日 3~ 4次 ,每次 3~ 5滴滴鼻 ,7日为 1个疗程。辛夷性味辛、温 ,具有发散风寒 ,通鼻窍的功效 ,苍耳子性味亦为辛、温 ,具有除温升阳、通窍止痛之功效。二者合用治疗鼻炎疗效显著 ,其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辛夷油治疗慢性鼻炎@赵金花$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262600
@高明英$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262600…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