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豆蔻制汤剂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白豆蔻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白豆蔻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2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本研究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辛夷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为辛夷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制备12批不同产地辛夷饮片的标准汤剂,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木兰脂素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出膏率和指标成分转移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对UPLC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2批辛夷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均大于1.0%(mL/g),出膏率为14.0%~19.7%,木兰脂素转移率为6.61%~36.63%。UPLC图谱确定了4个共有峰,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辛夷标准汤剂质量稳定,特征图谱相似度高,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辛夷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希田 《光明中医》2001,16(1):12-13
1 汤剂原料的研究汤剂入药原料经历了咀、煮散、饮片的沿革。为简化汤剂的制备,节约药材,不少学者在历代煮散应用的基础上,研究改变饮片的厚度大小。如药材加工炮制后,粉碎成一定大小的粗粒入药煎汤。分别采用饮片煎汤和粗颗粒煎汤,对比其主要成分含量,药液比重和煎出物量,结果表明药材粒度在2~4mm时,其煎出物重量比饮片提高13~17倍,可节省处方用药量的1/2~1/3。根据历代煮散应用的经验及实验研究结果,将传统中药饮片的片型规格改变成粗粒规格,根据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质地分别加工炮制、粉碎成适宜的粒度。经干燥、…  相似文献   

4.
辛夷     
伏牛山里有一种树,躯干修长,站在向阳坡上,翘首远望。早春二月,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别的树叶子还没长出来,它那白黄泛紫的花朵已笑满枝头了。人们给这种树起了个名字,叫望春树,树上开的花,叫望春花。  相似文献   

5.
中药辛夷质量标准研究——比色法测定辛夷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琪  李洪玲 《中草药》2003,34(5):424-425
挥发油是中药辛夷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并且也一直作为辛夷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又把木兰脂素作为辛夷生药的另一质量控制指标 ,但一些成药和制剂对辛夷的成分一直没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指标。辛夷除了含挥发油、木脂素外 ,还有黄酮类、生物碱及萜类成分[1]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2 ] ,辛夷的醇提物具明显的抑菌、扩张血管、降血压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抑制作用等药理活性 ,而仅以挥发油或木脂素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不够全面 ,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该类药材的质量。为此我们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辛夷…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历代医药学家亦十分重视。清代徐灵胎指出 :“药虽中病 ,而煎法失度 ,当必无效。”明代李时珍曰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影响煎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材方面中药材大多为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类 ;因其产地、气候条件不同 ,质量亦有很大差异 ;中医临床常用地道药材如川黄连、怀山药、广藿香、川木香等 ,现在许多地方随意引种 ,致使中药质量难以保证。中药的加工炮制虽年代久远 ,但…  相似文献   

7.
辛夷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辛夷,从化学、药理、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总结了辛夷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目前辛夷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辛夷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渠亚蓉  胡静  周琪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成药》2021,(9):2576-2580
目的 比较分析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依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测定木兰脂素含量,建立辛夷的UHPLC指纹图谱,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色谱峰进行鉴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辛夷、辛夷仁和外苞片中木兰脂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5%、10.30%、1.07%,从...  相似文献   

9.
10.
河南辛夷低产树改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薄层扫描法测定辛夷中辛夷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辛夷药材中辛夷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285 nm,参比波长360nm。结果线性范围1~8μg(r=0.998),回收率102.16%。结论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辛夷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辛夷挥发油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组织胺(HA)、 氯化乙酰胆碱(Ach)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实验,卵白蛋白 (OA)引起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及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法。结果:辛夷挥发油能显著抑制HA、Ach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阻止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辛夷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安徽产辛夷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武祖发  唐继如 《中草药》1993,24(2):64-65
  相似文献   

15.
胡静  付志博  桑情妮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草药》2019,50(7):1555-1561
目的分析和比较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经典名方中以辛夷仁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辛夷和辛夷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79%和0.45%,采用GC-MS共分别鉴定出87、82、85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以GC-MS数据结合PCA可以很好地区分辛夷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结论辛夷仁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与辛夷一致,但含量远高于辛夷全花蕾,经典名方以辛夷仁入药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植物形态与药材鉴别特征,来比较辛夷正品与地方用药的异同。以利于中药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鉴别把握。  相似文献   

17.
辛夷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九种药用辛夷中提取了挥发油,测其含油率。用GC/MS联用的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了69种化合物,并用GC测定了每一成分在该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辛夷、苍耳子治疗慢性鼻炎 1 0余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取香油适量放入锅中 ,烧热后放入辛夷 1 0 g,苍耳子1 0 g,油炸片刻至药物变为焦黄色 ,放置冷却后过滤 ,去渣取药油备用。治疗时每日 3~ 4次 ,每次 3~ 5滴滴鼻 ,7日为 1个疗程。辛夷性味辛、温 ,具有发散风寒 ,通鼻窍的功效 ,苍耳子性味亦为辛、温 ,具有除温升阳、通窍止痛之功效。二者合用治疗鼻炎疗效显著 ,其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辛夷油治疗慢性鼻炎@赵金花$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262600 @高明英$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262600…  相似文献   

19.
辛夷,春夏问开花,初时苞长半寸似笔头,且有黄色茸毛;全开着莲花状,花为紫红,亦有鲜红色。“辛”为味道,“夷”为幽远.是指辛夷的味道辛香而幽远。因其花先叶开放,单一生于小枝顶端,形大、色紫,花蕾似笔头,“木笔花”由此而得名。古诗人张新写了《木笔花》诗一首,  相似文献   

20.
夏翔巧用辛夷苍耳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Min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2):532-532
夏翔教授乃沪上名医,业医3O余载,学验俱丰。临床擅治各种病证,用药独具匠心,尤其是运用祛风药苍耳子、李夷,得心应手.疗效卓著。有幸随师学习.感受颇深,特摘其要,以飨同道。l辛夷、有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即中医之\"鼻创',其病机为表卫不固,睦理疏论,风邪上犯鼻窍,治当益气固卫,祛风宣窍,方取玉屏风散会苍耳子散加减:生黄茂ZOg,苍耳子3Og.白茫、生甘草、荆芥、防风各og,太子参、辛夷、蛇舌草、大枣各159,净麻黄、地龙、千里光各12g。临床随证加减,多收速效。2辛夷、苍耳子治疗后痒症座痒症其病机多为血热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