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自制的等温稀释型量热计测定了298.15K时苯 环己烷、苯 正己烷、正己烷 环己烷三对二元系和苯 环己烷 正己烷三元系的过量焓。根据Flory理论和UNIQUAC模型对所得二元系过量焓的数据进行关联,由关联所得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预测了苯 环己烷 正己烷三元系的过量焓。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结合水溶液粘度的溶质聚集模型和拟二元方法,作者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水-有机溶剂-盐三元溶液粘度关联的拟二元溶质聚集模型(PSAV),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以盐饱和与不饱和水溶液粘度的关联,平均相对偏差约1.0%,比作者早先提出的拟二元局部组成模型(平均相对偏差为2~5%)有较大的改善。对于盐不饱和溶液,模型参数随浓度和温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计算表明,本模型对小分子二元系统汽-液平衡关联计算的效果,不亚于常用的Wilson、NRTL、UNIQUAC等局部组成型的活度系数模型。对具有吸热或放热效应的系统的过量焓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压力型Eyring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链流体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高压流体混合物的粘度模型。对20个不同的二元体系和1个三元体系,温度在273~373 K,压力在0.1~73M Pa下,共3 075个数据点的计算表明: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本模型能相当满意地关联高压混合物的粘度,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相当吻合,总的平均误差为1.47%,预测平均误差为2.62%。对于烃类混合物,本模型明显优于f-SRK和f-PRSV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噻唑碘乙烷盐与芳香醛的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反应符合二级反应。探讨了反应机理,并对反应的速度常数、活化能及活化态的热力学参数(活化自由能、活化焓、活化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20、30、40和50℃下,水-氯化锂和乙酵-氯化锂二元系及氯化锂浓度为0.1、0.2、0.3和0.4mol LiCl/kg溶剂下的水-乙酵-氯化锂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测定结果。结合李伯耿等人的拟两元模型和Wei等人的局部组成型液体粘度模型,提出了关联含盐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拟两元局部组成模型,经对所测的十六组液体粘度数据进行关联,最大平均偏差4.3%,最小平均偏差1.3%。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的连续冲稀膨胀计,在298.15K,测定了乙醇-环己烷、环己烷-正庚烷、乙醇-正庚烷三对二元系和相应三元系的过量体积。其中二元系的实验值与文献值良好一致。另外,又利用局部组成模型进行关联,当使用三对二元系的非随机参数,对上述三元系的过量体积进行预测时,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在表面相Gibbs-Duhem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两个简单的表面模型,建立了一个能由体相性质及纯物质的表面张力推算二元混合物表面张力的新方程。经过216个系统的广泛检验,结果令人满意。在没有二元数据及可调参数的条件下,有一半以上系统的表面张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均方差小于0.5×10~(-3)N·m~(-1),约四分之三的系统小于1.0×10~(-3)N·m~(-1)。但对水溶液及某些有强烈缔合作用的二元系的推算的误差较大。新方程为建立更全面的预测混合物表面张力的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链状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应用于二元混合物pVT数据关联和三元汽淮平衡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模型用一个可调相互作用参数可以拟合二元混合物pV6数据。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能令人满意地预测三元混合物的汽淮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用Ellis平衡釜测定了在26.66 kPa下甲醇(Ⅰ)-甲基丙烯酸甲酯(Ⅱ)、Ⅰ-甲基丙烯酸(Ⅲ)和Ⅱ-Ⅲ三对二元系以及Ⅰ-Ⅱ-Ⅲ三元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于甲基丙烯酸为强缔合物质,因此,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在50—125℃的P-V-T数据,采用二分子缔合模型估计出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汽液平衡数据采用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用拟合所得的二元参数推算了三元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良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1.
将变阱宽方阱链流体状态方程(SWCF VR)应用到氨基酸水溶液系统热力学性质计算中,结合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得到了17种氨基酸分子的模型参数。纯粹根据氨基酸和水分子的模型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17种氨基酸水溶液在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43%,结果令人满意。如引入与温度相关的可调参数,该方程能高精度关联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12%。通过所获得的可调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所选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硝基甲苯异构体在液晶MPBOB[双-(对辛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酚酯]和MPBH2B[双-(对已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酚酯]溶剂中,无限稀释条件下的活度系数。通过热力学量溶解焓、溶解熵、超额溶解焓和超额溶解熵的计算,对溶剂液晶的分离选择性进行了热力学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硝基甲苯异构体在液晶MPBOB[双-(对辛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酚酯]和MPBH_2B[双-(对已氧基苯甲酸)邻甲基对苯二酚酯]溶剂中,无限稀释条件下的活度系数。通过热力学量溶解焓、溶解熵、超额溶解焓和超额溶解熵的计算,对溶剂液晶的分离选择性进行了热力学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将非理想混合吸附理论与Szyszkowski方程相结合,建立了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并提出了确定方程参数的单点实验法,从而可以根据单一表面的活性剂体系的γ-logC曲线和二元混合体系的一个表面张力数据预测不同体相组成的浓度时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对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中,缩减充模时间以及降低气泡含量是该工艺不断完善的两个关键。本文以牛顿流体为基础,结合Navier-Stokes方程组,构建了二维双尺度气液两相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求解计算域流场物理量,并利用流体体积(VOF)界面追踪技术实现了等温充模阶段的模拟。综合分析了充模阶段流场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纤维结构以及树脂黏度对充模时间以及气泡形成与排除的影响,并与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吻合度较高。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二维双尺度模型能准确反映树脂的充模过程。对于低黏度熔体,编织纤维的横纵向孔隙宽度均有一个最佳尺寸,此外,树脂黏度的增加会影响气泡在纤维中的形成以及排除过程,从而影响最终的充模时间。  相似文献   

16.
将两种不同构型的聚L-乳酸(PLLA)与聚D-乳酸(PDLA)共混、熔融、挤出、压制成圆形薄片,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其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共混熔体(PLLA-PDLA)属于典型的切力变稀非牛顿流体,其黏流活化能较大,表观黏度对温度变化敏感度高;随温度的升高共混熔体PLLA-PDLA的结构黏度指数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加。成核剂(TMP)的加入,使共混熔体PLLA-PDLA的非牛顿指数n减小、结构黏度指数Δη增大、可纺性下降,当m(TMP)/m(PLLA-PDLA)=0.5%时共混熔体PLLA-PDLA的可纺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虚实证型与血液粘度和血脂变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95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标实和本虚两个证型,观察其血液粘度中的3b高切、3b低切和3P以及血脂中的HDL-C和HDL-C/TC。结果标实证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完全呈现高血粘状态和低HDL-C状态;本虚证仅三项血液粘度明显升高、二项血脂与对照组相同,呈现高血粘状态而不呈现低HDL-C状态;将标实证和本虚证两者比较,除女性患者3P和HDL-C/TC无差别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提示CHD标实证与本虚证与血液粘度和血脂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