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60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60例,测定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的白细胞(WBC)记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度炎症(WBC<10/HP)、中度炎症(10/HP≤WBC<30/HP)、重度炎症(WBC≥30/HP)3组,并比较3组之间PSA水平的变化,其中18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度炎症组10%、中度炎症组10%、重度炎症组26.7%.3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0±0.8350)ng/ml、(3.1571±0.6432)ng/ml及(7.1557±0.9110)ng/ml.轻、中度炎症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而轻、中度炎症组与重度炎症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05).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在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慢性前列腺炎分型中的检测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68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观察组A(Ⅱ型)21例,观察组B(Ⅲa型)30例,观察组C(Ⅲb型)17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6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观察比较四组受检者PSA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类型在治疗前后的PSA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SA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PSA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观察组A升高水平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SA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A治疗后的PSA水平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C治疗前后PS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A应用在慢性前列腺分型检测中有一点的指导意义,能够辅助指导临床进行合理分型治疗,但具体对PSA值进行准确的分型界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112例不同类型CP及16例非CP病例进行T-PSA检测,对CP中21例患者药物治疗前后T-PS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各组T-PSA的表达水平及组间差异.结果 1)112例CP患者T-PSA实测值为0.82~6.78 ng/mL,平均值为(2.41±0.89) ng/mL.其中86例(76.8%) T-PSA<4.00 ng/mL,26例(23.2%) T-PSA≥4.00 ng/mL.2)Ⅱ型(细菌性CP)与Ⅲ型(非细菌性CP)血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6例非CP患者血清T-PSA实测值为0.08~3.80 ng/mL,平均值为(1.12±0.48) ng/mL,与CP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1例CP患者治疗前后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患者血清T-PSA值大多数在正常值上限以下(<4.00 ng/mL),部分病例有轻微升高.CP患者的T-PSA水平与CP类型及治疗与否无明显相关.CP患者的T-PSA为低水平表达,不影响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50岁以下CP患者没有必要行常规PSA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患者的疗效。方法:27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45例慢性炎症性前列腺炎患者经检查同时伴有血清PSA≥4μg.L-1,给予热淋清颗粒4g口服3次.d-1及左氧氟沙星0.2g口服2次.d-1,共28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PS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症状总体评分由治疗前(18.4±6.2)降至(12.1±5.5),血清PSA由(7.34±3.12)μg.L-1降至(4.81±2.71)μg.L-1;慢性炎症性前列腺炎组症状总体评分由治疗前(16.7±4.28)降至(11.3±6.4),血清PSA由(8.13±4.22)μg.L-1降至(5.81±3.32)μg.L-1。结论:热淋清颗粒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炎症性前列腺炎伴血清PSA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道平  吴银华  刘云松  张龙泳 《江西医药》2014,(11):1209-1211,121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ⅢA慢性前列腺炎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提高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确诊为ⅢA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6例,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分为轻度(10≤WBC<20/HP)、中度(20≤WBC<30/HP)和重度(WBC≥30/HP),探讨各组患者血清fPSA、tPSA 和fPSA/tPSA 与疾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以上指标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fPSA和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fPSA/tPSA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经治疗后血清fPSA和tPSA水平逐渐降低,fPSA/tPSA值逐渐增加,就诊时与治疗8周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ⅢA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动态检查血清fPSA、tPSA和fP-SA/tPSA,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6.
黎玮 《河北医药》1998,20(3):161-162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腺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于前列腺管道系统中,所以在精浆中PSA有很高的浓度,生理情况下只有很少量PSA进入血循环。只有在前列腺结构发生紊乱时PSA才被从腺泡弥散到基质,再由此通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前列腺癌可使前列腺的结构发生紊乱,从而使血清PSA浓度升高。故PSA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标记物,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已被广泛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3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值,对两组得出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当以PSA>4.0ng/mL,PSAD>0.20为临界值时,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是较为敏感的指标,联合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能够明显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度,便于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比值在高龄老年人(≥80岁)中的表现,并评价其在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BPH和PCA的高龄患者234例,结合其术前的PS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t-PSA≥4.0μg/L者高达85.5%(BPH 40.6%,PCA 41.9%,其他3.0%),而t-PSA≥10.0μg/L者达59.4%(BPH 23.9%,PCA32.9%,其他2.6%)。在t-PSA<4.0μg/L的患者中,BPH 26例,平均f-PSA/t-PSA值0.26±0.14;PCA 6例,平均f-PSA/t-PSA值0.24±0.13。4.0≤t-PSA<10.0μg/L的患者中,BPH 39例,平均f-PSA/t-PSA值0.26±0.09;PCA 21例,平均f-PSA/t-PSA值0.11±0.06。t-PSA≥10.0μg/L的患者中,BPH 56例,平均f-PSA/t-PSA值0.25±0.07;PCA 77例,平均f-PSA/t-PSA值0.13±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人,用t-PSA≥4.0μg/L或t-PSA≥10.0μg/L来鉴别BPH和P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4.0≤t-PSA<10.0μg/L和t-PSA≥10.0μg/L者,BPH和PCA患者的f-PSA/t-PS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1979年由Wang等采用免疫沉淀法首次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PSA蛋白在雄激素调控下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内合成,绝大部分PSA蛋白泌入前列腺腺管、腺泡并最终进入精液。通过对精液中纤维黏连蛋白及其他凝聚蛋白的蛋白水解促使精液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查体中不同年龄组中筛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高发期在50岁以上,随年龄上升,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前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到90%~97%。目前PSA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前列癌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及治疗后的监测前列腺癌病情变化和疗效的重要标志。建议中老年男性定期门诊复查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PSA浓度及直肠指检在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对59例血清PSA>4 ng/ml和(或)直肠指检前列腺有结节的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59例患者中前列腺活检阳性者32例(54%),PSA浓度>10 ng/ml组活检阳性率较PSA<10 ng/ml组高(P<0.05).直肠指检发现有结节的患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较无结节明显增高(P<0.05).结论 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对于直肠指检发现有结节患者,即使PSA<4 ng/ml,也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腔气管插入尿道,第一个气囊注入膀胱内,打开第二个气囊,注入药物。结果74例患者中,60例痊愈,好转14例。结论前列腺灌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作为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可能性。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了检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外周血与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SCA的表达。结果 PSCA在BPH、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PSCA在PSA小于或大于10ng/ml的PCa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CA基因mRNA表达与PCa患者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有可能作为一个指标对PC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两种形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血清共190例,其中正常对照60例,前列腺癌为90例,前列腺增生为40例.Bayer化学发光法测得TPSA和CPSA,计算CPSA/TPSA比值.比较三组的CPSA、TPSA和CPSA/TPSA.结果 在正常对照、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血清中的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Ca患者组的TPSA、C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BPH患者组(P<0.001),PCa患者组的CPSA/TPSA大于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CPSA/TPS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相同的敏感度情况下,CPSA和CPSA/TPSA较TPSA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TPSA、CPSA及CPSA/TPSA,更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PSA水平在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38例非前列腺恶性肿瘤,42例非前列腺良性疾病,82例前列腺增生和2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并设94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前列腺良性疾病组(P<0.01),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0.01)。结论对于住院患者,尤其是因非前列腺疾病而入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检测血清PSA水平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主要依据,受生活习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检验方法改进的影响,PSA的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上提出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何建川  张波  邵阳 《中国药房》2012,(17):1574-1577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多抗原肽对前列腺癌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来源于人白细胞抗原(HLA)-A2.1阳性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C),按单抗原肽组(PSA146-154)、多抗原肽组(PSA146-154-MAP4)、阴性对照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表位肽HIVpol476-484)培养制备相应的效应细胞,以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和结肠癌SW480细胞为靶细胞,采用标准4 h51Cr释放试验检测不同效应细胞/靶细胞细胞个数比(效/靶比,10∶1、20∶1、40∶1、80∶1)的特异性杀伤效应(以特异性杀伤效率为指标),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各组效应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CD8+效应细胞数量。结果:各组效应细胞对DU-145、SW480细胞均无特异性杀伤效应,单抗原肽组和多抗原肽组效应细胞对LNCaP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且多抗原肽组强于单抗原肽组,与效/靶比呈正相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单抗原肽组和多抗原肽组分泌IFN-γ的CD8+效应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单抗原肽组比较,多抗原肽组分泌CD8+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PSA多抗原肽能诱导机体产生强于单抗原肽的PSA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非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经病理证实的57例前列腺增生和1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PSA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的ISA平均水平(56.89±23.93ug/L)明显超过前列腺增生组(7.99±2.26ug/L(P<0.01),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为78.9%(15/19),对临床筛选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PSA值测定时影响因素较多,前列腺增生38.6%(22/57)与早期前列腺癌有重叠现象,在分析结果时宜综合判断;此外,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