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建立HDV/HBV感染人胎肝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方法:利用HDV/HBV阳性血清同时感染体外2的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法检测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HDAg、HBVDNA和HDVcDNA。结果:上清液和细胞中HBsAg、HDAg、HBVDNA和HDVcDNA在感染后第2天至第16天均可测出,其中上清液中HBsAg、HDAg以感染后第4天至第12天达高峰,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的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外培养原代人胎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系7721中复制和表达的异同,探讨HCV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原代人胎肝细胞系7721分别与HCV感染血清共孵育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的HCV RNA和抗原表达。结果 从孵育的2~3天,即可在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间断地检出HCV RNA(其中HCV在7721细胞株中的复制至少可达66d,HCV在 人胎肝细胞中的复制持续25d);HCV抗原可在感染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感染细胞内存在HCV负链RNA杂交信号,且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两种肝细胞对HCV易感,尤其是7721细胞可以稳定地支持HCV体外复制,可用于HCV体外长期培养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方法 .方法 :培养HepG2细胞传至 6孔板中 1 2h后 ,加2 0mL·L-1 DMSO继续孵育 1 2h .而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的实验 .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 ,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 ,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 .实验开始后HepG2细胞在 2 0mL·L-1 DMSO的浓度下继续孵育 2 4h ,而后用PBS清洗 ,洗 8次 ,PBS洗后每隔 1 2h收集一次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的HBVDNA .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 ,在PBS洗后 1 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到HBsAg阳性 (A =0 .8) .PCR检测显示HBV阳性血清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HBVDNA阳性 ,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阴性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用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培养人胎肝细胞感染HBV后差异应答基因的消减文库,并从中克隆鉴定出新的应答基因.方法:分别从HBV感染及未感染的胎肝细胞中提取总RNA,用SMART PCR技术合成全长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感染细胞的cDNA分为两组,分别衔接两个不同的接头,再与未感染细胞的cDNA进行两轮抑制性杂交及两轮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成消减cDNA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挑取克隆进行筛选排除假阳性,再行序列分析,鉴定胎肝细胞感染HBV后的差异应答基因.结果:成功构建高效消减的HBV感染胎肝细胞cDNA文库,得到158个白色的克隆,随机选择了128个克隆经PCR扩增获得含有明确单一目的片断的克隆99个,长约100~400 bp,经筛选后得到70个克隆,测序表明有1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可能的新基因有5个.结论: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建立了HBV感染培养人胎肝细胞的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大规模筛选HBV感染后的应答基因奠定了基础,初步筛选出的新基因片断为进一步研究宫内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 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了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高、危害大。但因缺乏有效的体内研究系统而阻碍了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革新与发展。我们采用人胎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方法 ,建立人鼠嵌合肝 (Chimerichumanliverinnormalrats)。而后接种HBV感染血清 ,旨在建立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现对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阶段性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 Wistar孕鼠 ,体质量 15 0~ 2 5 0g ,孕龄 14~ 18d ,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免疫组化S P试剂盒、单克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人肝细胞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黏附模型,为后期研究小分子抗体Fab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肝细胞,对人原代肝细胞进行HBsAg黏附实验及HBV感染实验。采用正常人胎肝细胞系(L-02)及鼠原代肝细胞进行实验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化法检测其白蛋白分泌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黏附情况和HBV感染肝细胞内HBsAg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感染HBV后HBsAg的持续表达。PCR检测肝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闭合环状双链DNA(cccDNA)。结果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达2周以上。HBsAg黏附实验检测到HBsAg可黏附于人原代肝细胞、L-02、鼠原代肝细胞胞膜。HBV体外仅感染人原代肝细胞,从第2天起即可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HBsAg,并持续到观察结束第16天,免疫组化检测人原代肝细胞内HBsAg呈阳性;PCR检测到人原代肝细胞内存在HBV—cccDNA,而L—02及鼠原代肝细胞实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成功,HBsAg黏附和HBV感染模型初步建立于人原代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某综合性数学医院806名职工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具有免疫保护性的抗-HBS检出率为22.21%(179/806);HBV感染率与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09%及6.69%;HBV感染率及HBsAg阳性率与工种有关,各年龄组间及性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检测发现80%的HCC癌组织中可检出HBV-DNA的存在,25%的病例可以查到HCV-RNA;所有HBV和HCV阳性病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而继发性肝细胞病例未能检出二种病毒核酸序列。本研究揭示我国引起HCC发生的肝炎病毒以HBV为主,HCV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总抗-HBc均阳性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108例,在肝活检的同时,作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在血清HBV DNA阴性和肝内HBcAg阴性病例中,与阳性病例相比IgA与IgM抗-HBc检出率较高,但相差不显著;总抗-HBc滴度在肝HBcAg阴性病例中显著增高.总抗-HBc滴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平行,但相差不显著;IgA与IgM抗-HBc检出率则与之密切相关,在IgA与IgM抗-HBc阳性的病例中,肝组织常有肝炎病变。 相似文献
12.
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染途径。HBVDNA是目前反映HBV复制及传染程度最敏感的指标;母血HBVDNA是胎儿感染的高危因素。胎儿感染与胎盘感染有关,但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保护作用,而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宫内HB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婴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15.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