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均有房室同步顺序收缩的功能,但工作模式可以不同。DDD起搏器可以设置为VAT、VDD、DVI、DDI、DDD及DDDR模式,各种模式根据需要可自动转换。只有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低限频率,而P—R间期又大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才呈现房室顺序起搏。当出现自身心室事件时,除了VAT模式外,双腔起搏器的其它模式均表现为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重整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双腔起搏器是具有模拟人体生理性起搏功能的全自动起搏器,它通过设置不同的不应期及各种特殊功能来模拟人体生理性起搏。不同厂家及型号的起搏器,其程控参数和特殊功能不同,尤其是对室早后的反应,各种起搏器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不同。通过起搏器计时上的差异,可以大致判断出起搏器的厂家和型号,特别是在病史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可为起搏器心电图的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在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瑞典卡洛琳斯卡医院成功植入人体的同时,第一份永久起搏器心电图也问世了(图1),故起搏心电图的历史已近60年。60年来,起搏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各种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大量起搏新功能层出不穷,此外,还衍生出ICD和CRT技术等。而起搏心电图也毫不逊色,疾速发展。至今,众多的起搏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步,起搏心电图的各种专著与图谱也是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4.
起搏模式的自动转换是以患者的自主心律为基础,起搏器根据监测到的自身心脏活动及设置的参数自动进行起搏模式的适应性转换,使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情况,以减少不适宜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际病例对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自主心动的心房及心室波感知不良、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与DDD起搏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和间歇性的感知不良 患者男,4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设置A-V间期200ms V-A间期800ms)。次日感胸闷不适。监护导联心电图(图1)具有下述特点:(1)第1、2、4、6个心搏为自主的P-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180ms,在预置的A-V间期内出现。第3、5个亦为自主心搏,但却见心房起搏讯号(AP)及心室起搏讯号(VP)落入。心房起搏讯号不在P波起始处,却分别落入自主的QRS波群之中及其起始处。形成AP与QRS波群的假  相似文献   

6.
随着希氏束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发展与专用植入器械的辅助,选择安装希氏束起搏器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工作中希氏束起搏心电图也越来越多.本文收集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例较典型的希氏束起搏心电图,分析在不同电压输出下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一些特定的慢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希氏束起搏,设置特定的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7.
VVI起搏器在心房扑动、颤动时,其起搏心电图分析和诊断多较易,仅在快速性心室率出现噪声反转现象时,易误诊为起搏器感知功能不良[1-2].而DDD起搏器在心房扑动、颤动时,因F波、f波电压的高低、频率的快慢及夺获心室等因素可使DDD起搏器自动转换为各种起搏模式,加上起搏器设备种不应期和特殊功能,导致起搏模式多变和起搏频率快慢不一,极易误诊为起搏器功能异常[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设置起搏的房室间期(PAV)的方法及远期心房起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lOOms的患者10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房室间期设置为最大值,并最大限度开启房室问期滞后功能;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设置PAV的值为:140~180ms+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不开启AV滞后。结果经1个月至7年随访,5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10%,3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30%。50%,Holter显示心室起搏时为假性融合波,l例SSS患者及1例AVB患者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比例〉99%,保证了房室问期的生理性。10例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均〈1.5/0.4ms,未发生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及失夺获。结论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远期的心房起搏夺获是安全的;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其中,程控随访中应注意观察程控仪中监护图的心房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延长房室间期后观察心房波,部分患者因监护导联显示不清,需要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进行观察,避免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病例被遗漏.导致增加心室起搏及非生理性的房室间期。  相似文献   

9.
对140例常规接受埋藏式VV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以起搏系统分析仪、起搏器程控仪、心电生理程序刺激仪、起搏心电图以及简易折算法等测试了起搏器反拗期。各种方法之间或各种方法与起搏器出厂指标之间的起搏器反拗期值均无显著差异。唯以程控仪法为精确,而以心电图法和简易折算法为粗疏。但后二种方法经济、简便,不失为基层医疗单位初步随访、评价起搏和感知功能的可取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5 8岁 ,18年前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 ,后因电极脱位而自成AAI起搏 ,于 1年前更换起搏器时 ,心房电极因阻抗过高 ,再次置入心房电极不能起搏而改为VVI起搏 ,术后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经电生理检查 ,证实右房上部无A波 ,冠状窦口可记录到A波 ,并可行心房起搏。右室起搏时为室房 1∶1逆传 ,此为起搏器综合征的机制。故保留原右室电极 ,于冠状窦口加心房螺旋电极固定 ,DDD起搏成功 ,起搏器综合征消失。  相似文献   

11.
李学斌 《心电学杂志》2003,22(3):162-164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已明显延长,起搏脉冲发生器本身故障的发生率大大减少。起搏器植入过程中受到患者的病情(如心肌纤维化、大量三尖瓣返流)、术者起搏植入技术、起搏部位的选择、测试分析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起搏器植入后的功能障碍不可避免。起搏器故障的发现和识别最直接的方法是分析起搏心电图是否正常。因此,需要临床和心电图医生熟悉并掌握。狭义的起搏系统故障是指起搏系统(包括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机械故障。广义的概念,还包括起搏系统以外的因素及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的起搏器功能异常。前者常需…  相似文献   

12.
生理性起搏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传统上,单腔心房起搏(AAI)和房室顺序起搏(DDD)能保持房室的同步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而单腔心室起搏(VVI)使房室失同步,为非生理性起搏。随着年龄和病情的进展,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生房室阻滞(AVB)。基于上述原因,DDD被认为优于VVI和AAI。但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却显示,增加不必要心室起搏,尽管仍保持房室同步,也会损害心功能。双腔起搏是否符合生理,是否一定优于其他工作方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上起搏器工作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起搏心电图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与起搏心律两部分混合组成,称为起搏心电图。当自主心率明显高于基础起搏频率时,心电图上可能仅表现为自主节律而无起搏心律出现,此时绝不能认为起搏器没有工作。反之,心电图上可能仅有起搏心律而无患者的自主心律  相似文献   

14.
VVI起搏室房逆传诱发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与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或双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都将与逸搏或逸搏心律相似。也就是说起搏心律类似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心脏生物起搏成为近来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主要基于细胞生物起搏;基因生物起搏;基因工程干细胞起搏。生物起搏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用于预防和终止心房颤动的起搏器的类型。窦房结功能异常的病人,心室起搏与较高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相关。有鉴于此,有心房颤动病史、因心动过缓而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应该安装双腔或心房起搏生理性起搏器,而不应安装单腔的心室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40例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腔心房起搏(AAI)较单腔心室起搏(VVI)有显著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明显减少的并发症[1],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40例AAI起搏远期随访结果。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共为40例病态窦房综合征(SSS)患者植入了...  相似文献   

18.
齐强 《起搏与心脏》2003,17(2):158-158
患者女性,61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后末观测到起搏心电图即结束手术。术后2h发现起搏器呈VVI起搏方式,不能感知、起搏心房。手术探查,重新连接起搏器与心房电极,起搏器呈DDD起搏方式。提示:肉眼观测电极尾端插入到位且拧紧起搏器接口螺丝,仍应结合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器与电极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相似文献   

19.
长期心房与心室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比较长期心房与心室起博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国内较大的三家医院1992年至1994年期间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访观察心房起搏(安装了AAI、AAIR、DDD及DDDR起博器)和心室起搏(植入了VVI或VVIR起搏器)Af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心室搏Af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Af4年发生率为33%,5年为41%,6年为52%.单纯心房起搏或房室顺序起搏Af发生率3%,而单纯心室起搏的病人中约40%出现Af,明显高于心房起搏组,P<0.01.结论 研究证明心房起搏可以减少Af的发生,为起搏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客观根据,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尽量选择AAI和DDD等生理性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20.
起搏频率是指1min内起搏器发放脉冲的次数,又称为基础起搏频率(Base Rate)。根据需要可通过程控仪调整、设定起搏频率。非频率适应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恒定,频率适应型起搏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起搏频率相应增快。单腔起搏器(AAI/VVI)如无自主心搏出现,依据程控的起搏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随自主心房率的变化,可在多种起搏模式之间进行自动转换,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引发心室起搏频率过快的潜在因素。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出现与发展,使起搏频率的变化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