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血管性痴呆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肽软胶囊 200mg 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 0.8 g 口服,3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给予简易智能痴呆量表(MMSE)、行为量表(ADL)评分,观察得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对VD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比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15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血压、血糖、血脂,加服丁苯酞软囊:0.6 g/d(0.1 g/粒,2粒/次,3次/d)。给药期间为3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治疗,分别在患者入组后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随访,通过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时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MMSE评分、ADL评分进行比较,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存在认识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并可以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分别为(40.22±4.85)、(43.46±5.14)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91±5.06)、(49.27±6.39)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22.54±4.62)、(19.82±6.3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7.26±3.94)、(16.79±4.23)分,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R评分分别为(1.12±0.29)、(1.56±0.37)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87±0.43)、(1.91±0.51)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能力,且临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VD的100例轻中度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50例。均3个月为1疗程。于给药前1d、用药后2周、4周、12周时分别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严重程度评价(CDR)。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MMSE、CDR、ADL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痴呆患者治疗有效,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56-5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33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对照组、丁苯酞组分别单独加用多奈哌齐、丁苯酞。使用MMSE和ADL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6周和12周的认知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的72.72%和75.76%(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周和12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丁苯酞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崔君  李海 《安徽医药》2021,25(2):408-412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VD病人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对照组(n=49),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G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DL[(85.19±8.73)分比(74.28±7.62)分]、MMSE评分[(21.74±2.23)分比(19.26±2.04)分]均大于对照组,CDR评分小于对照组[(0.82±0.09)分比(1.17±0.11)分,P<0.05].观察组P300波幅[(8.85±0.89)μV比(8.02±0.82)μV]大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322.77±34.57)ms比(362.96±37.82)ms]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118.76±12.38)nU/mL比(97.96±11.82)nU/mL]、IGF-1[(15.38±1.64)ng/mL比(14.87±1.59)ng/mL]、ITGF-β[(30.22±3.21)ng/mL比(27.95±3.03)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3.23±0.34)nmol/mL比(3.61±0.39)nmol/mL]、GAM-1[(221.65±24.39)ng/mL比(243.87±25.16)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3.47%)高于对照组(51.0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奈哌齐片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抑制脑区自由基及炎性因子等有害物质生成,保护脑区神经细胞,促进脑区受损神经细胞修复,改善VD病人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有助于VD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8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4例,甲组应用丁苯酞治疗,乙组应用丁苯酞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ADL、CDR评分均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治疗后各子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 V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肝、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 MMSE、ADL 和 H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MMSE、ADL 和 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 VD 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一组.其中,一组实施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CDR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CDR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时应用丁苯酞安全有效,有利于精神状态、生活能力和痴呆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艾地苯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艾地苯醌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BBS、CD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BBS、CD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调控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50 min,用药时间间隔≥6 h。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 CA、ADL和BDAE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颖  杜晓红  赵晓薇 《中国药房》2009,(33):2620-262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护理,视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为21d。试验前、后分别进行MMSE、ADL量表和TCD、P300检查。结果:治疗组MMSE、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血流显著加快(P<0.05),P300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VD。  相似文献   

14.
姚红梅 《中国药房》2010,(44):4181-4183
目的:对比观察盐酸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的82例V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与尼莫地平组,每组41例,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能力、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后4周、12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4周、12周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评分仅在治疗后12周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4周CD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治疗后4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后4周、12周MMSE评分、CDR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同期尼莫地平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VD方面,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优于尼莫地平,并且较尼莫地平更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安理申治疗脑卒中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理申治疗脑卒中后痴呆(V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安理申5 mg,日1次口服,疗程12周;对照组30例,给予脑复康800 mg,日3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认知功能(MMSE)、临床痴呆程度(CDR)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改善程度。结果安理申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在治疗4周时,安理申组较脑复康组MMSE、CDR及ADL分数明显改善,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运用及视空间能力均有提高,继续用药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安理申治疗卒中后痴呆疗效确切,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着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每天20mg,每天服用1次,晚饭后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显著告诉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宁敏 《北方药学》2020,(4):102-103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丁苯肽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两组疗程为12周,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9):4109-4112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片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除基础药物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天智颗粒5 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美金刚片起始剂量5 mg,每周增加5 mg,至治疗第4周时达维持剂量20 mg/d,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85%)显著高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和BDNF、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以及BDNF、SOD水平均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美金刚片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BDNF、MDA和SOD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应用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精神量表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精神心理量表各项目( MMSE、ADL、CDR)评定得分均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对患者精神心理量表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吸氧时间为每天60min,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应用简易治疗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力障碍进行评估;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与本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与本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障碍和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