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清远市6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9月清远市区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采用ELISA法对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并对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37份标本,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29.1%、32.5%、4.6%、0;混合感染率为5.1%。结论本地区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是人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秋冬季为发病高峰,7月~2岁儿童为发病高危人群,存在不同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刘梅芳  袁丹  陈东  王华洪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9-1881
目的了解岳阳市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儿童中的A组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90份,采用ELISA法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用PCR/RT-PCR对人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A组轮状病毒为24.4%、人杯状病毒为10.0%、腺病毒为3.3%、星状病毒为0%、混合感染阳性率2.2%,均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岳阳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以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病毒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1],其中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毒类型,全球每年有44万~60万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而死亡[2]。杯状病毒中的诺如病毒常可导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3]。江苏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对苏州市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监测,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唐山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腹泻的防治提供数据,进而提出对儿童腹泻的长期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300例儿童急性腹泻的粪便样本,除去细菌性腹泻180例以外,对120例病毒性腹泻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用半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PT-PCR)方法检测星状病毒、腹泻腺病毒、人杯状病毒。结果:唐山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中16.33%是轮状病毒感染,10.33%是星状病毒感染,8.67%是腹泻腺病毒感染,4.67%是人杯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腹泻发病在各个年龄段差异不明显。不同病毒引起的儿童腹泻高峰期不同,轮状病毒的发病高峰期在6个月龄~,星状病毒发病高峰期在12个月龄~,腹泻腺病毒的发病高峰期在12个月龄~、18个月龄~,人杯状病毒的发病高峰期在12个月龄~。而季节变化对腹泻原因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细菌性感染是引起儿童腹泻的最重要原因,而病毒性腹泻中则以轮状病毒为主要诱发原因。对细菌性腹泻的预防控制要在儿童成长的每个年龄段都加以注意,对不同病毒引起的儿童腹泻则可根据发病年龄高峰期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09年长春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9年1-12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共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19份,对其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分析。结果 419份标本中,采用ELISA法检测出轮状病毒184例,阳性率为43.91%(其中G基因型分型151例,以G3型为主,占64.24%);P基因型分型118例(其中以P8型为主,占92.37%);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占48.75%(78/160)。采用RT-PCR法检测杯状病毒阳性67份,阳性率为15.99%;肠道腺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1.91%;星状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1.91%。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年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P8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病毒性腹泻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集2018年1~12月北京市西城区哨点医院≤60月龄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共收集181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感染率16.02%,轮状病毒感染率14.36%,肠道腺病毒感染率6.08%,星状病毒感染率3.31%,札如病毒感染率2.21%。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4~36月龄,星状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7~60月龄。结论北京市西城区的优势病原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冬春季为感染高峰;3岁以下儿童是病毒性腹泻易感人群;诺如病毒以GII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长沙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流行现况,为病毒性腹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年9月-2010年3月间就诊入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252份,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人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四种病毒抗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标本总的病毒检出率为73.02%(184/252)。单纯HRV阳性率为53.97%(136/252);单纯NV阳性率为10.32%(26/252),其中合并HRV感染3例;单纯AstV阳性率为4.76%(12/252),其中合并HRV感染2例;单纯EAdV阳性率为3.97%(10/252)。结论轮状病毒仍然是本地区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人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被认为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有病毒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3月怀柔区两个哨点医院散发性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酶免疫法(ELISA)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共检测26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89例,总阳性率为34%。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杯状病毒(18.3%)、轮状病毒(13.4%)、星状病毒(2.7%)和肠道腺病毒(2.3%)。男性14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87岁,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杯状病毒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轮状病毒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怀柔地区近两年散发病毒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  相似文献   

9.
<正>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是主要病原。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病死率不高,但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口市不同地区间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就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胶体金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RT-PCR检测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PCR方法检测腺病毒。结果病毒性腹泻均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诺如病毒;发病季节除诺如病毒在城区以12月检出最多,城乡结合部以7月检出最多。结论 5岁内散居儿童为腹泻的主要人群,以A组轮状病毒最常见,但城区常住人口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差异较大,应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种类。方法 收集2011-2016年郑州地区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样本1 285份,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对阳性者采用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PCR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结果 共检出阳性样本552份,其中混合感染样本29份,总阳性率为42.96%。4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98%、6.54%、4.20%、2.49%。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A组轮状病毒的发病高峰为秋冬季,基因分型以G9和P[8]为主;杯状病毒季节特征不明显,6月和9月阳性率稍高,以诺如Ⅱ型为主。1岁半以内儿童4种腹泻病毒感染率分别占93.67%、94.05%、90.74%、87.50%。结论 郑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1岁半以内儿童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如轮状病毒(Rotavirus)、Norwalk因子、星状病毒(Astr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肠道冠状病毒(Coronavirus)、肠道腺病毒、微小呼肠病毒(Minireovirus)、Otofuke因子等。其中轮状病毒和Norwalk类因子是最常见的两类病毒。前者是造成散发性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而Norwalk因子一般引起成人或大年龄儿童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流行。研究Norwalk类因子感染的特点,对防治病毒性胃肠炎的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威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特征。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武威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月龄标本数最多,占总数的54.67%,轮状病毒在各月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人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经检验各病毒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各月份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在10-12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杯状病毒在2、4、6月份较高,均大于50%;杯状病毒检出率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在男女间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6.9%和41.28%。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都可感染,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仍为该地区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最高为94. 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 19%(13/407),而混合感染占1. 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 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杭州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布以及主要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杭州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共3 190份,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40.41型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血清型I和诺如病毒,并进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 3 190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9.56%(943/3 190),40.41型肠道腺病毒阳性率为2.32%(74/3 190),星状病毒血清型I和诺如病毒阳性率为0.13%(4/3 190),其中12月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病毒病原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群轮状病毒不同年龄段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杭州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40.41型肠道腺病毒感染居第二,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3岁以下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某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结果共采集300份样本,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67%,其中,轮状病毒37.00%、诺如病毒19.33%、札如病毒1.33%、肠道腺病毒1.33%、星状病毒1.33%。单病毒阳性117份,阳性率39.00%;两种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10.67%。轮状病毒在19~24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68.00%),其次为13~18月龄(51.67%);诺如病毒在49~59月龄检出率最高(38.46%),其次为13~18月龄(35.00%)。轮状病毒G分型以G9型为主(77.48%),P分型以P8型为主(98.20%)。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构成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构成和流行规律,为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7年的7月~9月西安市阎良地区发生的成人不明原因腹泻病例增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西安市3个哨点医院,采集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14岁以上所有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及相关信息,运用ELISA、PCR和RT-PCR方法对常见致腹泻病毒(杯状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等)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规律.结果 在356份标本中,4种病毒总的检出率为33.15% (118/356),其中杯状病毒检出率为19.94% (71/356),星状病毒5.05% (18/356);腺状病毒4.49% (16/356),轮状病毒为5.34% (19/356).结论 目前西安市成人腹泻患者中常见致病毒性腹泻检出率中以杯状病毒最高,其次为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次之,在监测的两年间没有发现腹泻患者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6-10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和哈尔滨市第六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44份,使用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特异性引物,采用PCR、套式PCR或一步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进而分析病原构成。结果共检测样本44份,其中A组轮状病毒G9型2份,腺病毒1份,星状病毒2份,诺如病毒GⅠ型1份,诺如病毒GⅡ型1份,札如病毒1份,病原检测阳性率为18.18%,没有混合感染。结论 PCR方法用于腹泻病毒检测特异、快速、敏感、易于分型,在44份病毒性腹泻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到5种腹泻病毒。提示哈尔滨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分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加以验证。结果检测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标本759份,其中轮状病毒占22.79%(173/759)、杯状病毒占9.22%(70/759)、腺病毒占4.61%(35/759)、星状病毒占0.79%(6/759)、混合感染占2.50%(19/759)。173份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测序结果证实12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均为其所对应的病毒。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2010年湖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目标人群中病毒病原谱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用药和疫苗的研发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4-2017年上海市某儿科医院<5岁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并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采用ELISA、荧光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1 018份(男性患儿671份,女性患儿347份),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40.57%,每年秋、冬季节达到检出高峰,检出率较高为杯状病毒(24.75%)和A组轮状病毒(13.95%)。在0~6月龄的婴幼儿中病毒检出率最低(32.20%)。约有65%的病毒感染患儿曾使用抗生素治疗,且抗生素的入院前使用率在病毒感染和病毒阴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9P[8]基因型为轮状病毒的主导流行株,且轮状病毒在<5岁各年龄组中普遍易感。结论 上海市<5岁腹泻住院患儿中杯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提示需要密切关注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谱及病毒型别的变迁,在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疫苗研发用于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