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翟其满 《现代保健》2011,(22):182-183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洗手效果,进一步完善及制定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将8名消毒供应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蓝月亮洗手液和佳华抗菌洗手液洗手,抽取每人55次洗手后细菌监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蓝月亮洗手液细菌清除率为69.02%,佳华抗菌洗手液细菌消除率为92.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佳华抗菌洗手液洗手组工作人员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蓝月亮洗手液洗手组(P〈0.05).结论 佳华抗菌洗手液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并有润肤作用,适合于消毒供应室人员洗手,因而能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爱护佳手消毒液与传统的聚维酮碘在外科术前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受试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即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和爱护佳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感染率差异、两组洗手时间的差异,在不同时间点(消毒后即刻、30、60、120min)的手部检出细菌数量的差异;另选择Ⅰ、Ⅱ、Ⅲ三类不同切口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比较它们对三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爱护佳组的手部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洗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爱护佳组时间较短;两组间消毒后<120min手部细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3类切口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爱护佳手消液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外科洗手消毒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强化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员工加强手卫生培训和考核,规范员工洗手消毒程序,使用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等。结果观察组合格114次,合格率71.25%;对照组合格68次,合格率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46,P<0.01)。结论通过对工作人员施行手卫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手部卫生,减少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效果与容器压杆表面细菌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7—9月本院普通病房(20名)、门诊(45名)、监护病房(30名)三个部门的9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前后进行手部细菌采样并培养,观察细菌数量;对免洗手消毒压杆表面也进行细菌采样并培养,调查其表面的细菌数量并检验细菌种类,并与对应患者感染的细菌进行核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利用免洗手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后,普通病房、门诊以及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手部菌落数[(19.73±14.17)、(19.71±17.45)、(36.95±21.27)cfu/cm~2]均显著低于未消毒前[(42.24±31.13)、(47.27±30.15)、(85.23±33.22)cfu/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3、5.307、8.211,均P0.05)。监护病房护理人员采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联合消毒湿纸巾的消毒效果[(12.71±4.39)cfu/cm~2]显著优于采用单一消毒法消毒[(36.95±21.27)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联合消毒法消毒的合格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单一消毒法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P0.05)。普通病房和门诊免洗手消毒液容器压杆表面的细菌菌落数较高,分别为(80.81±65.44)、(82.39±37.81)cfu/m~2;监护病房免洗手消毒液容器压杆表面的细菌菌落数较少,为(33.57±61.29)cfu/m~2。普通病房容器压杆表面细菌合格率最低,为21.74%(5/23);门诊次之,为45.24%(19/42);监护病房最高,为53.45%(31/58)。结论免洗手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联合消毒湿纸巾的效果较好。免洗手消毒液容器压杆表面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普通病房和门诊,应加强对其进行消毒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皮肤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皮肤清洁方法,选择最优清洁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皂液(对照组)与丹尼尔消毒剂(试验组)两种不同的清洁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清洁效果及护士护理患者后手污染情况。结果ICU患者皮肤清洁消毒后,试验组皮肤带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1);护士护理试验组患者后手带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5)。结论对ICU患者使用丹尼尔消毒剂清洁皮肤,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干手方法对手部细菌菌落数的影响,为临床医务人员选择正确的洗手后干手方法提供依据,避免手部的二次污染。方法某院104名临床医务人员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干手方法:同一人左手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A组)、右手使用烘干机(B组)干手。由专人分别采样检测,比较两种干手方法的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A、B两组各采样104份,其中A组菌落计数为(2.92±2.83)CFU/cm2,B组为(3.71±3.11)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A、B两组合格率分别为96.15%(100/104)和92.31%(96/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和烘干机两种方法干手效果均安全可靠,均可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快速手消毒液、1:20碘伏消毒液、流动水下洗手法3种手部清洁方法的除菌效果.方法?选择我科30名护士,分为快速手消毒液组、1:20碘伏消毒液组、传统洗手法组各10名进行手部清洁,统计手部清洁前后菌落数变化情况和除菌率.结果?3组护士在手部清洁前,菌落数无差异,P>0.05.清洁后,快速手消毒液组的菌落数为(2.74±2.29)cfu/cm2,除菌率为98.8%,与1:20碘伏组和流动水下洗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部清洁方法均有效,快速手消毒液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停课和改善学生手卫生行为对阻断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的效果,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厦门市对涉疫学校有病例班级随机分3组,分别进行干预:停课组停课1周;洗手组实施2周的手卫生知识教育和每日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液;对照组以常规控制措施。观察2周后,分析干预前后学生手部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行为改变,比较各组二代病例罹患率。结果观察期内二代罹患率分别为停课组43.04%、洗手组2.04%、对照组0,停课组二代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干预前各组学生对洗手指证认识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干预后有明显改善(F=6.118,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停课组和洗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改善学生手卫生行为可以替代停课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学校应加强手卫生行为的宣传教育,在洗手场所配备洗手液,鼓励学生每日洗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的清洁洗手方法对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同种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分别采取揉搓清洁洗手(A组)、刷洗清洁洗手(B组)和不进行清洁洗手(C组)3种方法后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消毒,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 C组外科手消毒后手部菌落数(0.27±0.45)CFU/cm2及手部带菌阳性率(46.7%)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较好的即刻消毒效果,但刷洗法对皮肤损伤较大。结论外科手消毒前推荐使用揉搓清洁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护手霜对洗必泰类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随机分成A、B、C三组。受试者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1 min,用无菌擦手纸擦干双手。 A组不使用护手霜,B、C组分别使用3M爱护佳9260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及某品牌凡士林护手霜(油包水乳化液)。分别采集各组洗手后、使用护手霜后30 min及外科手消毒后的手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洗手后各组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护手霜后30 min,各组间[A组:(3.33±0.64)CFU/cm2;B组:(3.32±0.97)CFU/cm2;C组:(4.05±1.78)CFU/cm2]比较, 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A、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消毒后,A、B两组受试者均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人未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且菌落计数[(1.28±1.45)CFU/cm2]显著高于A组[(0.07±0.10)CFU/cm2]及B组[(0.06±0.12)CFU/cm2] (P<0.05)。结论使用与乳胶及洗必泰兼容的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可有效保护手部皮肤,同时对外科手消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樊利和  张彩云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56-1757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部不同岗位护士手的清洗效果。方法医院住部不同岗位护士120名,分别做洗手前、按日常程序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1 h后手的细菌培养。结果各岗位护士手培养的细菌菌落数洗手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药室护士工作1 h后培养的菌落数与洗手或消毒后菌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手术、治疗和护理岗位的护士菌落数明显增多。结论护士在上、下岗时无论从事何种岗位一定要严格执行手的清洗和消毒程度,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并尽可能做到勤洗手、多洗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提供便利、可靠的手卫生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医护人员90名,随机分为3组,设肥皂洗手组30人,卫生手消毒组30人,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肥皂,卫生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是先用肥皂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干后立即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样双手标本送检,37℃培养48 h,观察3组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 肥皂洗手、卫生手消毒、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7%、93.3%、100.0%,均未检出致病菌;肥皂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比较、卫生手消毒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皂洗手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卫生方法均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洗除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效果最佳,卫生手消毒效果优于肥皂洗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干手措施对洗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4月某院ICU医务人员21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干手纸巾法、B组采用干手器法、C组采用个人小毛巾法干手,分别对其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进行手卫生现场采样检测。结果A、B、C 3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菌落数分别为(29.10±15.08) CFU/cm2、(31.42±14.76)CFU/cm2和(30.36±15.52) CFU/cm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8,P>0.05);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湿手采样,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3.26±0.61) CFU/cm2、(2.98±0.59) CFU/cm2和(3.87±0.67) CFU/cm2,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后,3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5);A组菌落数[(1.29±0.58) CFU/cm2]低于B、C组,B组[(9.51±0.73) CFU/cm2]低于C 组[(22.76±4.11) CFU/cm2];A组合格率(90.00%)高于B、C组,B组合格率(68.57%)高于C 组(47.14%)。医务人员手分离病原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2013年度该院ICU分离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结论ICU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污染严重;若干手方法不当,会导致手二次污染;其手分离的病原菌与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及时、正确地洗手和干手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对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合格率与产妇会阴切口感染情况,为降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产科自然分娩的患者资料7 148份,其中2012年1-12月未对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进行干预的3 569例病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对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进行干预的3 579例病例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情况及助产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阴道产检次数、分娩季节、产程、缝合人员工作年限、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方法合格率由干预前的19.31%(689例)上升至干预后的71.03%(2 54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58,P<0.05)。干预组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为0.28%(10/3 579),低于干预前的0.81%(29/3 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P<0.05)。 结论提高助产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可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按统一的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某院2011年1—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干预组(501例):按照1∶1比例配对,2012年1—12月符合相应配对条件的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采取综合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综合干预后,外科洗手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4.55%提高至90.48%;切口异常病原学送检率由18.42%提高至89.66%;发生切口感染后及时上报率由16.67%提高至80.0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0%(5/501),对照组为3.60%(1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1)。23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61±4.81)d,显著长于978例非感染患者的(6.09±1.37)d(t=32.60,P<0.01);住院费用,感染患者为(7 042.43±1 229.57)元,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的(5 085.80±737.14)元(t=12.34,P<0.01)。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效预警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Ⅰ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Ⅲ和Ⅳ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河南省灵宝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2007年对该市140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等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检测,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各类医疗机构样品2024份,合格1433份,合格率为70.8%。其中市区个体诊所、村卫生所(室)和乡镇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样品总合格率依次为82.1%、72.5%、56.2%,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1);4类样品在不同季度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0.01;χ^2=7.8,P〈0.01;χ^2=72.9P〈0.01;χ^2=3.9,P〈0.05)。结论灵宝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整体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个体诊所中存在较大医疗安全隐患,卫生主管部门、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应各司其职,强化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和监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海盐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PA、PCT和CRP水平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1、13.779、10.696、11.480、6.688、3.962,均P〈0.05)。治疗前两组的CRP、PCT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71,0.476,0.854,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3.922、45.316、30.947、35.258,均P〈0.01),而两组治疗后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099、6.315,均P〈0.01)。治疗后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CRP和PCT水平降低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84、21.775,均P〈0.01),而PA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一种理想、安全、可靠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