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娱乐场所1912街区周边道路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情况,为制定酒后驾驶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南京市娱乐场所1912周边道路随即拦截机动车驾驶员1 063人进行呼气酒精浓度(BAC)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酒后驾驶发生率为3.57%,其中饮酒后驾车和醉酒后驾车发生率分别为2.45%、0.47%;零点前后酒后驾驶发生率分别为0.43%、6.05%(χ2=24.029,P<0.001);摩托车、其他类型机动车酒后驾驶发生率分别为23.08%、3.09%(χ2=23.893,P<0.001);18~30、31~50、51~69岁酒后驾驶发生率分别为5.10%、2.49%和1.16%,系安全带/戴头盔者与未采取此安全措施者酒后驾驶发生率分别为3.00%、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南京市娱乐场所酒后驾驶发生率较高,不同时间、车辆类型、年龄及是否系安全带/戴头盔者酒后驾驶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机动车酒后驾驶的现况和相关行为特征。方法路边随机拦截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及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拦截机动车驾驶员7 236人,查出饮酒者129人,酒驾率为1.78%,男性的酒驾率(1.97%)高于女性(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固定职业者的酒驾率(2.02%)高于学生、未就业者(1.40%),及专业司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凌晨时段酒驾率最高(2.58%),不同时段酒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的酒驾率(2.39%)高于城市地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摩托车(6.32%)高于小型乘用汽车(1.78%)、大中型汽车(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运车辆(2.00%)高于营运车辆(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驾车时间在0.5~2h的(2.26%)高于其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行目的为餐饮(3.84%)高于其他出行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对不同特征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lO年9一iO月在浙江省6个县(市、区)采用拦截式调查法开展为期1周的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67名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BAC)>0mg/100m1]、饮酒驾驶(20 mg,/100 ml≤BAC<80mg/100 m1)与醉酒驾驶(BAC≥80 mg/100 ml)的比率分别为1.82%、1.03%和O.27%。城市地区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驾驶员酒后、饮酒、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女性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0%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为35—49岁年龄段.且随年龄增长,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呈上升趋势。晚问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发生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最高。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分别为9.27%、5.01%和1.57%,均高于其他汽车驾驶员。结论 浙江省酒后驾驶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晚间23时至次日凌晨l时的时段,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驾驶员、男性驾驶员以及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高危人群,需在今后的酒后驾驶宣传教育和执法干预活动中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燧 《现代保健》2008,(35):109-110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完成的1055位酒后驾驶员血液酒精测试情况进行总结,对酒后驾驶的危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柳州市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干预前后分别对严重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并对相关驾驶员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测试。结果严重交通事故由48起下降至23起,下降52.08%,比例从48%下降到28.75%。酒后驾驶由50人降至24人,下降52.00%,比例从39.37%降至25.26%。事故主要发生在21时至次日3时,以30岁组、摩托车驾驶员高发,驾龄越长酒后驾驶事故发生率越高。结论柳州市酒后驾驶导致的机动车严重交通事故经过干预后明显降低,说明采取的干预措施对遏制酒后驾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发生酒后驾驶的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不同时段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用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和问卷对被随机拦截下来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呼气酒精浓度测试。结果从2007年12月7日至2008年3月1日,共调查驾驶人5592名,平均酒后驾驶发生率为4.49%,醉酒驾驶发生率为0.63%。白天酒后驾驶发生率为1.46%,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晚上酒后驾驶发生率为6.33%,醉酒驾驶发生率为1.01%,晚上的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白天;节假日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工作日和周末;男性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女性,且女性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摩托车和小汽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卡车驾驶人。结论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及醉酒驾驶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酒驾干预活动对公众酒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干预前后分别选择南京市2个城区和2个郊县的2 290、2 2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饮酒驾驶、醉酒驾驶、非营运车辆醉驾和营运车辆醉驾吊销驾照期限的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20.2%、14.2%、6.6%、6.0%,干预后分别为42.2%、35.5%、11.8%、13.7%,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前后酒驾态度均尚可;干预后酒驾自我报告率(10.9%)低于干预前(15.7%);郊区、男性、≤40岁、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已婚者干预后酒驾率下降明显(P<0.05);交警执法活动,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测试以及户外广告、宣传栏、手册、折页等宣传方式高于干预前。结论 经干预后,公众酒驾知晓情况和酒驾行为均有所改善,态度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8.
酒驾危害猛于虎。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达到11万之巨,由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更呈直线上升趋势,酒后驾车已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遏制酒后驾车行为,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更加严厉,而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的醉驾认定标准,血液中酒精(乙醇)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门00毫升且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酒后驾驶,大于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醉酒驾驶。但您知道吗,即便有时没有喝酒,只是吃了某些药物后,也可能被查出酒驾?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通过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收集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了2 318名无违法驾驶行为驾驶员和4 389名有违法驾驶行为驾驶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有:驾驶员的困乏打盹驾驶、近视眼、长时间驾驶、职业、驾驶人种类、每日驾车时间、驾龄、文化程度、性别、既往交通事故史。结论驾驶员的困乏打盹驾驶、长时间驾驶、近视眼、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最近做生意的老王有些不舒服就服用了一些藿香正气水,那天他在一家酒店吃完饭刚发动汽车没走多远就被两名交警拦下了,通过酒精测试仪,交警说他涉嫌酒后驾驶。老王一下慌了神,忙解释说:“我开车时从不敢喝酒,最近几天滴酒未沾,怎么可能是酒后驾驶呢?”交警说:“那你这酒精检测结果超标该作何解释?”老王想了好半天,他感觉问题可能出在他刚服用的藿香正气水上,他吞下药水时感到就好像烈酒入肚一样。于是就说自己刚才服用过药物,会不会是药物引起的酒精检测超标呢?他将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水交给交警看,交警一看说明书,就对老王说:“你看这上面明确标有本品含乙醇(酒精),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你的酒精检测超标虽然不是饮酒造成的,但你这种药后驾驶一样会影响行车安全,以后可要注意哦!”老王连声道谢。一路上老王都觉得新鲜:服药竟然还会引起酒精检测超标?以前只听说过酒后驾驶。今天头一次听说药后驾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共监测15岁以上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病例7053例,男女性别比为3.58∶1;25~44岁年龄组占59.59%。伤害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占43.46%。安全头盔配置率和使用率分别为40.61%和33.43%,伤害病例中,自报饮酒率为4.08%。伤害性质以软组织伤为主(71.93%),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41.25%)。结论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其特性与规律,应针对安全头盔使用和酒后驾驶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冷水滩区申领摩托车驾驶证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状况。[方法]对冷水滩区2003~2005年5 672名申领摩托车驾驶证人员的上岗前健康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672名申请摩托车驾驶证人员中共检出职业禁忌证64人,检出率1.13%;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68%,女性为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对申领摩托车驾驶证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应严格把关,采用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必检项目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过量饮酒,尤其是驾驶员酒后驾车所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对此已有了一些研究,但对饮酒后测定其呼出气和血中乙醇并进行剂量、时间-反应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饮酒后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乙醇对行为功能的影响,如对反应时的影响、对疲劳度的影响、对视觉的影响等等[1,2,4]。我国至今尚没有一个标准及标准方法,提示在这方面研究尚不多。为此作者对以上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自愿受试者为72名合肥市各行业成人,身体健康,年龄在21~65岁。其中…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杨莉  梁冰  石玉文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121-1122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和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本地区摩托车道路伤害提出可行性意见。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事故组为2006年1月~2007年1月发生在南宁市青秀区一、二、三级道路上,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判断标准中一类(或以上)条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对照组为同期在同地区以随机时间、随机地点方式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摩托车道路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每天驾驶时间、累计驾驶时间、驾驶前服感冒药等19个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OR=1.619,95%CI=1.154~2.272),累计驾驶时间(OR=4.874,95%CI=3.019~7.868),驾驶过程使用手机(OR=2.109,95%CI=1.128~3.944),驾驶执照(OR=4.099,95%CI=1.856~9.054),驾龄(OR=2.307,95%CI=1.358~3.920),,既往超速史(OR=1.834,95%CI=1.300~2.585),既往闯红灯史(OR=1.729,95%CI=1.233~2.423)。结论 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驾驶员的不良行为等因素不容忽视,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酒后驾车危害猛于虎。有关调查显示,酒后驾车已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遏制酒后驾车行为,政府开始颁布实施刑法修正案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更加严厉,而且规定醉驾与飙车将入刑定罪,这令广大驾驶员谈酒色变,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成  相似文献   

17.
分析高温环境下摩托车驾驶员佩戴有和无通风孔摩托车全盔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4名受试者分别佩戴有和无通风孔(即"无孔头盔组"和"有孔头盔组")的摩托车全盔进行热(40℃)暴露,每次试验时间为60 min。佩戴有通风孔的全盔时,以790 m3/h的风量经通风孔输入头盔。依据皮肤温度、出汗量、主观感觉评价等开展热舒适性评定。两组受试者的温度指标变化均超过舒适水平,属轻度热应激。有孔头盔组与无孔头盔组试验期间的额部皮肤温度比较,前者低于后者,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前者的主观不适感觉评价等级也低于后者。提示,摩托车有孔全盔有利于维持人体的热舒适。  相似文献   

18.
汽车驾驶员高血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48名不同年龄,不同驾龄司机的血压情况及有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示,驾驶员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在控制了年龄、体重饮酒等因素之后,驾驶员患高血压明显与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其心理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行车安全.为了解本市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交通行车安全,进行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饮酒行为特征及酒后驾驶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居民合理饮酒及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4个县的1,070名有饮酒行为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57.1%,其中每天饮酒的为29.8%,经常饮酒的为27.3%,饮酒率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有害饮酒率为78.19%,男、女有害饮酒率分别为58.3%~85.19%、45.45%~96.03%,仅在饮用商业白酒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居民酒驾率为47.62%,酒后机动车驾驶率为22.43%,酒后驾驶行为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省农村居民饮酒率高,有害饮酒行为及酒后驾驶行为流行程度严重,建议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农村饮酒有害健康的行为干预,减少因有害饮酒行为导致的社会和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