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在2012年3—12月深圳市幼儿园视力普查中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动态屈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市区幼儿园儿童2294名4588只眼完成视力检查,其中3~6岁组的视力分别为(0.56±0.13),(0.79±0.15),(0.84±0.16),(0.91±0.17)。视力异常258人,视力异常率为11.2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状态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学龄前是儿童的视力不断发育、屈光状态逐步正视化的过程,在幼儿园开展视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提出早期干预的措施。方法 采用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测验卡片测查视力,采用自行设计、含12个变量的问卷,由医务人员指导家长填写。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24.7%,视力可疑检出率为17.7%,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看电视的蹁、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室内灯光的危险率分别为1.8365(P<0.05),1.7645(P<0.01),1.6897(P<0.05)和1.4676(P>0.05)。结论 重庆地区住宅面积较小,限制了儿童看电视的距离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应多带子女到户外活动和自然光线对学龄前儿童不成熟的视力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生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90例6个月至6周岁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视力异常变化及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给予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890例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发育异常235例,占26.40%,经单因素分析可见,看电视时间、看电视距离、眼睛与屏幕水平与否、看电脑及手机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夜间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家庭采光情况、睡眠时间、家长保护孩子视力行为均作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相关因素(χ2=5.45~19.23,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光线强、经常吃鱼与鲜牛奶、家长注意保护孩子视力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分别为OR=3.012,95%CI:1.115~7.723;OR=0.710,95%CI:0.441~0.991;OR=1.523,95%CI:1.039~2.187;均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保护儿童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7541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涛  曹宜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84-785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状况,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诊治,保证儿童视力正常发育。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最新视力筛查仪对成都市28所幼儿园7 541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对视力异常儿童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普查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563名,视力异常率为7.46%;筛查结果与眼科检查结果符合率达100.00%。结论:在幼儿园儿童中进行视力普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伟伦SURESIGHT最新视力筛查仪用于对托幼机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非常方便、适用,而且效果很好,建议在群体儿童视力筛查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调查、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及相关预防干预措施,保证儿童视力正常发育。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视力检查的2 0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动的视力筛查仪对儿童自然瞳孔状态下的双眼屈光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屈光异常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00例儿童中筛查出屈光异常198例(9. 9%),其中102例(5. 1%)为女童屈光异常,96例(4. 8%)为男童异常,男童、女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6岁男童、女童屈光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儿童视力发育异常与每日看电视时间长、看书与写字姿势不正确、每日接触手机与电脑时间长、睡眠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儿童视力发育异常与家庭采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具有较高的屈光异常发生率,其视力发育异常多与每日看电视及接触电子产品时间、睡眠时间、看书与写字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及时给予早期预防、筛查对保证儿童视力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增城市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方法:采用伟伦视力筛查仪对376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对视力异常儿童进行确诊和干预.结果:普查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397名,视力异常率为10.54%.结论:在幼儿园儿童中进行视力普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伟伦视力筛查仪用于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儿童视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7月成都市市区18所公立幼儿园登记在册的3~6岁儿童4 48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18所幼儿园共4 484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 4 484名3~6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检出652名,检出率为14. 54%(95%CI:13. 51%~15. 57%);其中屈光异常415名,检出率为9. 26%(95%CI:8. 41%~10. 10%);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 05)。6岁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高于3岁儿童(P0. 05),4岁、5岁、6岁儿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3岁儿童(均P0. 05),且6岁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高于4岁儿童(P0. 05);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儿童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男、女儿童视力异常、屈光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同时将儿童保健系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林珍荣 《工企医刊》2014,27(5):1007-1008
目的 了解本地区在园儿童视力异常情况,及早地、有目的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弱视防治.方法 对幼儿园2967名5~6岁儿童视力进行筛查,视力异常者到本院眼保健门诊进一步确诊治疗.结果 2967名受检查儿童中视力异常检出率为42.47%,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下降(p<0.05)弱视患病率为17.46%.经综合治疗1年后复查,基本治愈率为65.76%,进步率为27.59%.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工作,对视力不良的儿童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情况,更好地开展集体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于2003年上半年对城区部分幼儿园2967名5~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  相似文献   

9.
平凉市192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平凉市崆峒区幼儿园在园儿童视力进行筛查,了解各年龄组儿童视力状况,分析视力异常儿童屈光状态,为进一步做好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6所幼儿园在园儿童1920名,应用图形视力表筛查儿童视力。结果1920名儿童中视力异常者有189人,异常率为9.84%。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率增高,5岁儿童最高,6岁时视力异常率下降。各年龄组间视力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642,P〈0.05)。各年龄组儿童平均正常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占55.56%。结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儿童视力筛查,可有效预防其眼病的发生,使儿童的视觉异常在敏感期或最佳期得到纠正。加强儿童眼保健健康教育宣传,从而引起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共同做好儿童眼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射阳县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视力筛选仪,对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视力筛查13 289名学龄前儿童,异常率为11.92%,视力异常率女童略高于男童,城区高于农村。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不同;儿童视力筛查异常以远视+散光为主,各年龄组视力筛查异常类型构成不同。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重视,实施眼保健并对早期发生异常的儿童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宣武区4~6岁儿童视力筛查及追踪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视力筛查,测出儿童视力不良人群,复查确诊后进行矫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筛查采用北京医科大学小儿眼科等单位研制的条栅视力卡。【结果】筛查4~6岁儿童2940人,其中正常、异常、可疑异常依次分别占被筛查儿童的73.67%、6.22%和20.10%。确诊视力异常207人,占被筛查儿童的7.04%,其中弱视儿童高居首位,占视力异常人数的33.33%;其次是远视和近视,依次分别占视力异常儿童的21.74%和19.81%。【结论】整个学龄前期都应持之以恒开展儿童眼保健工作,其中4岁是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3~7岁在园儿童视力发育和屈光状况的检查,比较两种视力筛查方法对发现儿童视力异常的特点. [方法] 抽取吴江市6所幼儿园3~7岁在园儿童1 909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和伟伦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筛查. [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5岁组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之间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其中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均为异常的占9.22%,仅有视力不良或屈光筛查异常的分别占2.20%和2.78%. [结论] 学龄前儿童应同时开展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这不仅提高准确率、减少假阳性率,而且减轻家长和医院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宁波市江北区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家长填写。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为15.96%。儿童出生时父亲年龄>35岁、出生足月和每日睡眠时间>10h是儿童视力的保护因素(OR=0.564、0.447和0.493,P<0.05),而父亲的视力异常、母亲年龄>35岁和家庭饮食结构不均衡是儿童视力异常的危险因素(OR=1.873、2.004和2.379,P<0.01)。结论儿童视力发育受遗传、疾病、环境和营养等因素综合影响。应该加强围生期胎儿和出生后儿童视力保健。  相似文献   

14.
杨能斌  王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85-1686
目的了解华容县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采取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于2007年9-12月对全县县直中小学、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进行裸眼视力普查。结果共调查学生61746人,其中视力低下者25323人,占41.01%,轻度视力低下者只占总数的13.27%。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视力低下率分别为9.53%、32.66%、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级视力低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t)。小学男生视力低下率(10.24%)高于女生(8.73%)(P〈0.01);初中男生视力低下率(32.37%)与女生(32.99%)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女生视力低下率(83.70%)高于男生(79.56%)(P〈0.01)。结论华容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严重,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配合采取措施,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的屈光状况,探讨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方法 对8 38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从性别、年龄、屈光异常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8 388例学龄前期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为18.11%,屈光异常主要表现为散光和远视,不同性别屈光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3~4岁组与5~6岁组屈光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屈光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父母视力不良和视疲劳。 结论 关注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早期筛查异常,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情况.方法:对射阳地区6 80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率为9.51%.其中小班、中班、大班儿童视力异常率,分别为9.04%、8.74%、10.74%(χ2=6.21,P<0.05);男童、女童视力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结论:应...  相似文献   

17.
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所幼儿园3908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2,P〉0.05);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9,P〈0.01);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6-5578
目的了解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发育状况,对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儿童视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隆德地区205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儿保医生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入选儿童屈光度进行快速筛查,根据该仪器推荐的屈光异常参考值,参照各年龄段眼屈光诊断标准进行结果的判断。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散瞳后再次验光,结合眼科医生判断确诊。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筛查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视力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5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显示,视力正常1327例(64.73%)、视力可疑351例(17.12%)、视力异常372例(18.1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的发生率升高,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远视异常、散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视力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儿童视力异常的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因素包括父母患近视、母亲有吸烟史、用眼频率高、有眯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短、早产、出生低体质量、家庭收入低(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干预,并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习惯进行矫正,可有效降低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学龄前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对制定合理膳食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记账法对2218例3~6岁的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根据WHO推荐的标准评价体格发育情况,统计常见病的患病率。结果儿童膳食营养素中,钙、锌、维生素A的每天平均摄入量不足每日推荐供给量( RDA)的80%,平均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44.5%。儿童的低体重检出率为0.99%,发育迟缓率为0.99%,消瘦率为0.81%,超重率为8.48%,肥胖率为6.99%。与2008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相比,低体重率和发育迟缓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5.327和4.495,均P<0.05);2218例儿童中,贫血、佝偻病、龋齿和视力低下的检出率分别为3.97%(88/2218)、0.18%(4/2218)、82.10%(1821/2218)和3.47%(77/2218)。结论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学龄前儿童发育状况良好,但存在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对幼儿园膳食营养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山东省35所幼儿园及10所小学的学前班3~7岁10317名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7岁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价下率15.60%,其中3岁组最高,为26.22%,4、5、6岁组分别为22.77%、14.30%、8.81%,7岁组最低,为6.59%。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说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可能与其生理性远视等原因有关。同时,检出弱视儿童331名,弱视率3.21%。其中73%的弱视儿童在本次视力调查中被查出,说明在学龄前儿童中进行视力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