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7年间深圳市盐田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1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降到6‰以下。13年间围产儿死亡前3位为: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近7年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第1位原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新生儿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分析椒江区81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9.40‰,其中满28周死胎为59例,占72.84%;死产为3例,占3.7%;7天内新生儿死亡为19例,占23.46%。围产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及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市 1 996~ 2 0 0 0年 2 671例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死因分析 ,结果显示南京市 1 996~ 2 0 0 0年围产儿死亡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围产儿死亡主要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早产、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新生儿肺炎等。建议采取干预措施 ,降低窒息的发生和死亡 ,有效预防早产 ,做好出生缺陷的病因预防和早诊断 ,以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26例。2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3在7 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4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5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取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措施,进一步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东阳市瞳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4.48%,早产儿、出生缺陷儿、低体重儿死亡率与正常产儿死亡率与〈30岁组孕产妇及初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20.85,P〈0.01);7天内新生儿死因以缺氧窒息居首位(44.35%);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X^2=13.35,P〈0.01)。结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民众镇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相关资料,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中山市民众镇2006至2012年的49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06年为13.80‰、2012年为5.36‰,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25,P=0.357);围产儿死亡因素主要为胎儿畸形(占44.90%)、新生儿因素(占20.41%)、胎盘和脐带因素(占12.24%)。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加强产前诊断,做好孕前优生和孕期免费出生缺陷工程的筛查,控制胎儿畸形的发生,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同时,提高助产技术和产科质量、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围产保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期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山市2002~2007年间31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8.43‰,围产儿死亡因素中,导致死胎死产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母亲因素。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是新生儿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常规产前筛查和监护,预防早产,并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清远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建立围产儿死亡监测网,执行围产儿死亡报告、讨论及评审制度。对1999年9月-2004年2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死亡并经评审认为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70例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死亡围产儿中,死胎55例,7天内死亡新生儿15例;造成死胎原因以脐带因素为首位,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早产低体重;有15例死胎孕妇从未做过孕期检查。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经死亡评审讨论的158例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3.24‰。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缺陷(32.28%)、脐带因素(27.85%)、不明原因死胎(9.50%)、早产(8.86%)、胎盘早剥(6.96%)、早发型子痫前期(5.06%)。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孕前以及孕期保健意识;严格孕期管理,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有效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 EAPC 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 值为-15.9%。结论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703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2002~2003年宁波市围产儿死亡分布情况、原因及其相关因素, 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有关统计数据。方法: 依托三级保健网, 资料来源于市辖各县 (市)、区妇保院 (所 ) 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并经质量控制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结果: 两年中围产儿死亡 703例, 其中死胎 252例、死产 29例、早期新生儿死亡 263例、治疗性引产 159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0 890%。在死胎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原因不明、脐带因素、胎盘因素; 在死产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出生缺陷; 在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早产、出生缺陷、窒息。因出生缺陷死亡的围产儿共 239例, 占死亡原因的首位, 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脑积水、总唇裂、泌尿系畸形。结论: 200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较 2002年有所下降。出生缺陷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产前筛查时间掌握不合理, 应努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 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早产和窒息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努力提高产科质量、积极治疗导致早产的疾病, 减少早产儿和窒息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顾燕芳  于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9-510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5.83‰,围产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畸形(443例,占21.55%)、脐带因素(319例,15.52%)、早产低体重(199例,占9.68%)。结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加强围产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死亡是指孕28周后发生的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7天内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直接体现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该文旨在通过对朝阳区1999~2006年924例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围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掌握辖区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10年间天津市大港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5.91‰。围产儿死亡前几位原因依次为先天畸形、胎儿窘迫、早产和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尤其是一二级预防、加强孕期保健服务、提高医务人员围产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新生儿监测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美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61-2163
目的:进一步了解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对各分娩单位上报的313例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及评审。结果:2005~2010年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9.31‰,其中死胎占63.90%、死产占4.1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95%。死因及顺位分别是出生缺陷占41.21%、胎儿因素占15.02%、母亲疾病占10.22%、原因不明占9.90%、新生儿疾病占9.27%、脐带病变占7.99%、胎盘病变占6.39%。通过县级专家评审发现不可避免死亡占69.65%,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占24.60%,可以避免死亡占5.75%。结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科水平,加强孕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普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