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化学发光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造反能够用化学发光法灵敏检测的金属离子Co^2+对象,研究了它与氨酸络合剂 络合物标记靶细胞,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3H-TDR掺入法对人体胃癌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胃癌术前经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术后组LAK细胞活性已明显恢复(P<0.05),NK细胞活性、IL-2活性稍有恢复(P>0.05)。提示人体胃癌免疫活性细胞活性低下可能为胃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癌肿本身可导致其进一步恶化。切除癌肿后,受损的免疫功能有可能恢复或改善。因此应尽量切除原发癌灶.免疫活性细胞的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的抗癌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titic cells,DCs)融合疫苗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体内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进行研究,为胃癌DC疫苗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定向诱导获取DC.DC与SGC7901胃癌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融合疫苗体外杀伤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观察融合疫苗对胃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瘤细胞凋亡,观察融合疫苗对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①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形态特征及表型的DC.②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可获得纯净融合细胞.③体外MTT比色检测,融合疫苗胃癌细胞杀伤率为(81.47±5.25)%,与混合培养DC组(70.53±2.46)%差异显著(P<0.05),与单纯T细胞组(21.67±2.55)%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融合疫苗组荷瘤裸鼠终末肿瘤体积平均(1.298±0.021)cm3,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瘤率为57.8%.⑤融合疫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54.9±1.38)%,坏死率为(21.04±1.47)%;与对照组瘤细胞凋亡百分率(20.02±0.39)%,坏死百分率(1.23±0.0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⑥融合疫苗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出血、坏死,瘤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融合细胞疫苗激活T淋巴细胞体内外均可诱导显著胃癌细胞杀伤细胞毒活性;其应用于荷瘤动物体内,可以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诱导更多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为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黄芩煎剂、黄芩苷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黄芩苷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结果黄芩煎剂(4.5g/kg),黄芩苷注射液(6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黄芩苷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为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黄芩煎剂、黄芩苷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黄芩苷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结果黄芩煎剂(4.5g/kg),黄芩苷注射液(6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黄芩苷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3H-TDR掺入法对人体胃癌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胃癌术前组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MTT法和LDH法检测T—AK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和LDH释放法检测了CD3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2共同激活的T-AK细胞的杀伤活生,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HLA-G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基因克隆建立稳定表达HLA-G抗原的肿瘤细胞株,以及通过基于CD107a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达HLA-G前后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HLA-G抗原在细胞表面获得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能显著抑制N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HLA-G特异性抗体87G阻断或其受体KIR2DL4特异性抗体#33阻断后,均能明显恢复NK细胞对转染HLA-G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结论 肿瘤细胞HLA-G表达量不同,均能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HLA-G分子表达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51)铬—释放试验检测几种肿瘤病人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的变化。证明进展期肿瘤病人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术后数年未复发的病例NK细胞活性恢复正常。NK活性测定可为估计肿瘤病人预后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47例癌患者和13例健康人的NK细胞、内源性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及NK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癌患者该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尤以晚期癌症和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降低为著。不同种类的癌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该3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MPS免疫治疗2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P<0.001、P<0.001、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治疗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TUNEL染色研究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榄香烯乳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榄香烯乳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榄香烯乳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效果与浓度及时间相关。结论 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王树庆 《医学综述》2009,15(8):1173-1176
三氧化二砷(As2O3)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进而促进人胃癌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转移,逆转细胞多药耐药。As2O3对胃癌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及凋亡作用。As2O3治疗胃癌的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其治疗胃癌的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就As2O3治疗胃癌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126例红斑狼疮(SLE)患者及19例其它胶原疾病患者的NK活性,用LDH释放测定法发现SLE患者NK活性为12.01±8.03%,对照组为32.45±8.17%(P<0.001)。9例类风关的NK活性也低(P<0.001),绝大多数SLE患者的NK活性比正常人的NK活性均值低,仅2例轻型患者(1.59%)的NK活性超过正常人均值。16例具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NK活性更低(7.11±5.11%),20例未用激素治疗的NK活性同样受到损害(13.43±10.99%)。说明SLE患者的NK功能受损,也反映了NK活性与疾病的严重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8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胃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sIL-2R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人胃癌细胞株 NUGC 2的培养上清液对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有生长刺激作用.收集 NUGC 2的培养上清液,然后经硫酸铵盐析。等电聚焦(IEF)、Mono Q 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凝胶过滤层析柱(TSK Gel G3000 SW)等方法分离蛋白,得到一种只对内皮细胞有生长刺激作用,对纤维细胞没有生长刺激作用化学不均一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其等电点(PI)为2.07~2.90,分子量在45 000~66 000范围,盐洗脱浓度为0.1~0.25M NaCl.它不同于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也不同于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反义核酸对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和序列特异性,表明端粒酶活性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不依赖性。方法运用改良的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法,测定三种胃癌细胞(MKN-28、SGC-7901、MKN-45)的端粒酶活性;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胃癌细胞的活力。结果:三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但其活性的高低与其分化程度没有显著关系。在指定的浓度下,端粒酶反义核酸作用于胃癌细胞后,MKN-45和SGC-7901胃癌细胞出现明显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的抑制,但在同样浓度条件下,MKN-28胃癌细胞只出现端粒酶活性的抑制。错义序列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细胞的分化没有显著相关性。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序列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并不总是同细胞生长的抑制平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采用MTT比色实验、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DADS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DADS(50、100、150、200、25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96 h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1.07%、49.96%、59.73%、67.64%、70.49%,DADS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P<0.05)。细胞计数法表明:常规培养的SGC7901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4.35 h,当DADS浓度由50μmol/L增加到200μmol/L时,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27.28 h增加到71.98 h(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50、100和200μmol/L DADS呈浓度依赖性将SGC7901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DADS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其抑制增殖作用与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102例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做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道疾病,胃粘膜微生物群均发生不同改变。其中胃癌患者改变最明显,胃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52.94%(18/34),无芽胞厌氧菌检出率为88.24%(30/34),其中产亚硝酸真杆菌检出率为55.88%(19/34),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菌株占70.59%(2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