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院前急救终端网域建设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两种不同呼救方式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的状况,通过双向转诊,将院前急救空间由医院拓展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结果 两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加强了社区院前急救医师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的合作;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有效率和成功率。结论 构建“社区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第一目击者”急救医疗终端网域为社区医院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区域性急救医疗网络体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建立健全深圳市区域性连续性急救医疗网络体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深圳市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建设状况。结果具有深圳特色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高度权威的急救医疗指挥体系;覆盖全市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制定了确保急救医疗网络体系规范运作的制度保障体系。结论深圳市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是要建立健全含社区急救、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有机结合的贯穿急救全流程的区域性连续性急救医疗网络体系,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为“准急救网点”, 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缩短急救半径,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做到“无缝隙”急救, 使伤病员尽早得到确定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健康教育对社区民众急救技能和社区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市某社区为研究地点,由社康中心组织宣传和培训急救健康知识,发展出84名合格的社区"第一目击者",并应用于社区急救工作中。结果:培训前后比较,"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技能考核平均分有明显的提升,抢救成功率由6.67%升至33.33%,平均等待抢救时间由(11.83±5.12)min减少为(4.29±3.64)min,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中心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可切实增加"第一目击者"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所非社区医院 ,我院自 1 995年起开展了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本着医疗护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制定开办家庭病房的条件 ,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措施。 5年来 ,共开设家庭病房 2 78个 ,累计派出医护人员 1 30 0人次上门服务。经过实践我们体会到 :根据病人需要和医院实际 ,开展多样性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健全规章制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依据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形式 ,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模式 ,是做好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节约医疗资源的社区老年健康干预的模式。方法采用半实验研究设计,经整群随机抽样获得样本241例,其中干预组149例,对照组92例。观察干预组接受干预前后生活方式、血压、血脂、血糖和运动功能等变化;比较两组在干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血压、血脂值较干预前降低(P<0.05);运动机能干预后有所提高。饮食方式中控制盐量和控制食量者较干预前增加;有个人爱好者较干预前增加。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的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以护士为主导、医护通力合作的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今社区医疗管理和社区医疗人力紧张的问题,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探讨普及院前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52名城市特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第一目击者”实施院前急救率低下,急救知识和技术水平低下。结论:城市特殊人群是理想的实施院前急救培训对象,要加强医疗机构在院前急救培训中的作用,掌握急救技能的观念,切实提高“第一目击者”的实践施救率。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的工作离不开第一目击者的有效帮助,我们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在在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方面进行调查,以探讨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在院前急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评估-分类-护理模式在社区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门诊输液室全年登记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梳理,发现最主要原因是护士缺乏对患者了解与评估,使护士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提供服务,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和医疗隐患。结果:通过结合社区医院自身特点,以提高社区门诊输液护理质量为目的,探索形成以评估-分类-护理为模式的门诊输液护理新模式。结论:通过对新模式的探索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最终期望在社区医院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社区开展急救医疗服务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城市院前急救医疗的前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能力建设,是建立健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国外社区急救服务概况及国内社区急救的开展现况,并对社区急救建设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7月对北京市20个社区的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服务为意外事件救助(98.0%);对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仅24.3%的老年人考虑去社区医院就诊;影响老年人社区就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就医经济压力等。结论:社区健康服务在体系支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上仍须加强;社区工作者应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优质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市猝死院前急救现况。[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宁波市急救中心122例猝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猝死病人男女之比为2.3∶1,平均年龄61.97岁;冬春季节和每日08:00~12:00是猝死发生的高峰期;94.26%的猝死发生在家中;第一目击者呼救反应时间(病人发病到呼叫"120"的时间)和救护车到达时间分别为12.87min和8.12min;57.38%的猝死病人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其中心血管疾病排在第一位。[结论]猝死的预防和急救工作应该立足于社区,将早期预防、早期监测和早期心肺复苏与社区护理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完善社区预防和急救网络,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王惠馨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4-135
目的:探讨对第一目击者进行强化心肺复苏术(CPR)培训对心脏骤停(CA)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方法,将院前CA患者118例按是否接受第一目击者CPR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第一目击者未能及时实施CPR,等待专业医生到场后进行CPR;观察组第一目击者及时实施了CPR。结果:对照组现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25.0%,观察组现场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潜在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CA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说明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平台开展CPR培训,是有效提高CA患者复苏成功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南宁市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社区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于2023年3月—4月前往南宁市南棉社区医院就诊的12例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提炼出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3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即倾向因素(年龄、医保类型、健康信念)、使能因素(经济情况、候诊时间、就医距离、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需求因素(自评健康)。结论:目前社区医疗资源在老年群体中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老年人前往社区医院就医意愿。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慢性病共病人群的中医需求,提高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精准的社区医疗服务,满足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互动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根据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居民健康档案,选择肿瘤、脑血管病、糖尿病、肺心病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互动护理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抑郁、焦虑,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干预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阳性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互动管理模式可以缓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药物服用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使三级医院的优良资源有效下沉至社区,提升社区压疮护理的能力。方法 2013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通过专科技能培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及Ⅰ、Ⅱ、Ⅲ期压疮治愈率。结果实施延伸服务模式后,4家社区医院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各期压疮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社区医院的压疮护理能力,缓解三级医院床位紧张的现状,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人运动机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中的作用.初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节约医疗资源的社区老年健康干预的模式.方法 采用半实验研究设计,经整群随机抽样获得样本241例,其中干预组149人,对照组92人.观察干预组接受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在干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运动机能干预后有所提高.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的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运动机能、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提供"社区护士-患者-志愿者"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7~8月深圳市某区五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9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社区医院常规糖尿病随访护理;干预组接受"社区护士-患者-志愿者"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后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诱发因素、机体表现、饮食原则、并发症等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坚持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服药与血糖监测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社区一体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士-患者-志愿者"一体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大部分患者遵医行为较好,对疾病知识掌握度较高,血糖控制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孙明艳  刘纯艳 《现代护理》2007,13(9):2370-237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人运动机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中的作用。初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节约医疗资源的社区老年健康干预的模式。方法采用半实验研究设计,经整群随机抽样获得样本241例,其中干预组149人,对照组92人。观察干预组接受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在干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运动机能干预后有所提高。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的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运动机能、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实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所非社区医院,我院自1995年起开展了这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本着医疗护理第一的原则,制定开办家庭病房的条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措施,5年来,共开设家庭病房278个,累计派出医护人员1300人次上门服务,经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根据病人需要和医院实际,开展多样性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健全传单制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依据主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形式,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模式,是做好」神区医疗护理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是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制创新的突破点.社会在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健康与亚健康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健康管理和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对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与健康管理和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实验室(简称:社康实验室)的人性化服务,使社区居民受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