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钱晶晶徐浩王路赵嘉懿 《中医正骨》2019,(3):42-45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时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例均于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9例均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7例骨性愈合,2例仍在随访中,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是一种牢固、有效,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颈部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原位附件骨在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中的有效,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腰椎后路病变节段脊柱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原位骨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临床恢复率.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分别为8l-3%、85%和84.8%,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9%.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8%,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病人的满意度达95.4%.结论:原位附件骨生物融合能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行性不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我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不稳定胸椎骨折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脊柱的序列,稳定脊柱,防止和减轻继发性脊髓神经的损伤。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内固定技术之一,其可提供稳定的三维矫正和坚强的内固定,恢复脊柱的序列,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脊柱的活动节段,性能优于前路装置和后路钩棒装置。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以其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脊柱外科的重要手段。以该项技术为基础,与其他微创技术相结合,越来越多的脊柱相关疾病可实现微创治疗。文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颈椎骨折脱位需要相当可靠的固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后路融合、棘突钢丝或侧块钢板固定,前路两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及钢板螺钉固定。前路手术对合并椎间盘及椎体爆裂骨折需前路减压是必须的;后路棘突钢丝或侧块钢板固定缺乏有效强度,对于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临床上尚未有一种较满意的固定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目前这一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3年6月以来,应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颈椎骨折脱位38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过CT确诊。将所有病例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带支具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带支具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剧烈疼痛5例,无内固定破坏;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8例,剧烈疼痛14例,内固定破坏3例。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朱佳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85-1286
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58例脊柱外伤致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均予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孙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47-147
目的探讨微创式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针对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开放式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脱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共应用Dick、RF、AF、GF、SF、FJ、RSS、USS等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脱位58例。结果:本组回访35例,术后椎间隙及椎体前高度基本恢复、腰痛明显好转;神经症状者逐渐控制,截瘫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列内固定对脊柱前、中、后柱均有明显的复位及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然而临床上由于螺钉的松动、拔出和移位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的报道较多,尤其是在骨质疏松和脊柱内固定失败的翻修手术中尤为突出,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的修复问题已成为当前脊柱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难点。我院自2003年对17例骨质疏松患者、4例脊柱内固定松动翻修的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固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