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中频电疗对开胸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是否具有显著影响,以探索开胸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药物性预防方法。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开胸术后72h内的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中频电疗仪的7号处方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干预,观察对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均时平均流速(TAVM),以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即时对下肢血流有显著影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对开胸手术后患者可选择中频电疗仪的7号处方对下肢静脉血流进行重复多次的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对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开胸术后72 h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频电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在术前、术后4 h、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15 min和30 min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均时平均流速(TAVM)。 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的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可选择中频电疗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不同时间下肢活动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老年前列腺患者术后卧床期选择有效的活动时间,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t= 2.273,P<0.05);下肢活动2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明显增加(t =3.134,P<0.05);活动2min、5min后股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静卧时比较无显著差异(t =2.246,P>0.05);各时点下肢活动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活动中肉眼观察未见到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结论老年前列腺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下肢活动2~4min/次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且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福荣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51-1352
目的监测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及活动的不同时间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前列腺术后卧床期病人选择有效活动方法,以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32例前列腺肥大(B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活动组16例和被动活动组16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主动和被动活动后静卧状态下与术后5h静卧状态下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下肢被动活动2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增加(P〈0.05)。主动活动5min时较4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在活动中心率加快,而被动活动自2min至5min各时点血流速度无变化,心率、血压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能使BPH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被动活动对心率、血压以及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手术过程对病人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作者选择了1993年60例妇科病人,对其术前、术后血流图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血流图中最有代表性的参数静脉最大排出量(MVO).在术后同一侧肢体上明显低于术前,说明手术这一过程能够造成病人术后下肢静脉回流明显减少。这样能提示临床医护人员术前做好宣教: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减轻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术后鼓励病人多活动,加强营养,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溃疡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下肢静脉溃疡的血流动力学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或彩色能量图(CPA)对我住院患者43例48肢59个静脉溃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浅静脉返流(96%)在静脉溃疡形成及发展中有直接作用,静脉溃疡周围的交通支返流(58%)有一定的影响,但深静脉返流(56%)特别有静脉返流也必须重视,约31%的静脉溃疡有联合形式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行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手术的同时行深静脉重建术是非常必要的。结论:彩超能详细了解各静脉系统及其每个静脉段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不仅可提供静脉的解剖信息,且可提供其功能信息,目前已成为评价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下肢静脉性溃疡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105例168条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肢的下肢静脉系统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肢均见到静脉返流或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其中浅静脉162条,占96%,深静脉120条,占71%,交通支静脉16条,占10%。168条患肢共出现7种形式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主要为联合形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占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详细了解各深、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的返流情况并能进行术前定位,减少手术中盲目性造成的损伤,同时减少静脉性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彩超检查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血流返流。对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重建术的40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认为静脉血流返流时间阈值0.5秒可较准确地诊断下肢静脉有无返流。静脉血流返流指数与手术探查的静脉血流返流严重程度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747P=0.000),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有轻度返流者的静脉血流返流指数为0.7433±0.2096,中度者为1.4678±0.4062,重度者为3.4133±0.3855。轻中度静脉血流返流者的静脉血流返流指数与重度静脉血流返流者的静脉血流返流指数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评价静脉溃疡患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功彩超检测了48条静脉溃疡血流动力学.结果:46条患肢(96%)有浅静脉倒流,28条患肢(58%)有交通支静脉倒流,27条患肢(56%)有深静脉倒流.10条患肢(21%)有单纯的浅静脉倒流.无一条患肢有单纯的深静脉或交通支静脉倒流,9条行浅静脉剥脱加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后静脉溃疡复发的患肢均探测有深静脉倒流.其中7条有腘静脉倒流.51个溃疡(86%)探测有局部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静脉溃疡的患肢没有一种固定的可以用一种手术方式来纠正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对静脉溃疡的病人术前应用双功彩超仔细探测下肢深、浅及交通支静脉,特别注意深静脉及局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对不同的病凡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纠正已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调制中频电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调制中频电(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在加速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纳入20例健康受试者及20例脊髓损伤患者。健康受试者左侧下肢分别用4种不同调制处方的中频电治疗刺激腓肠肌,然后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腘静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筛选血流加速效果最好的处方。利用筛选的处方刺激脊髓损伤患者腓肠肌,测量股静脉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射血量,对比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时股静脉的上述指标。结果:健康志愿者腘静脉基础PSV为9.5±3.3cm/s,基础平均血流速度为4.2±1.7cm/s,连续调制波刺激时腘静脉PSV加快了约250%,平均血流速度加快了200%。断续调制波相较于连续调制波,腘静脉PSV加快了约160%,平均血流速度加快了约14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波形治疗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患者静息时下肢股静脉基础峰值血流速度为6.5±2.7cm/s,基础平均血流速度为2.6±1.4cm/s,基础每分钟射血量为37.6±17.4ml/min。刺激时脊髓损伤患者股静脉的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单位时间射血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时的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优于MMFCT,但MMFCT治疗时的单位时间射血量高于IPC,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歇调制波单次刺激加速血流的效果优于连续调制波,而不同波形之间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脊髓损伤患者中,MMFCT能产生类似于IPC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推测其能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IPC单次加速下肢静脉血流的效果优于MMFCT,但MMFCT治疗时的单位时间射血量高于IPC。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能明显提高下肢静脉血流动力的有效运动方式,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人128例,分成4种不同的运动组。使用高频彩超分别检测运动前后下肢静脉形态与血流动力学6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踮脚运动能显著增加股总静脉、浅静脉、深静脉及腘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时间速度积分面积(VTI)、血流量/min;其次为自主伸缩下肢运动。采用中频治疗仪、康复治疗仪的运动方式仅能有效改善腘静脉各血流参数。结论采用自主收缩小腿肌群的踮脚运动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按摩治疗,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患肢肿胀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骨科病人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开胸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高,常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可引起全身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且术后留置多条管道,使患者不敢翻身,再加上患者体力不足及切口疼痛,更使大多数患者不愿意主动活动,因此具有较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的风险,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频静电治疗仪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24h局部开始使用中频静电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病人术后早期膝关节恢复情况、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膝关节肿胀及疼痛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病人下地时间提前。[结论]中频静电治疗仪对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早期消肿及镇痛的效果明显,能增加病人舒适感,缩短了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使病人提早下地活动,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手术和外伤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nonsthrombosis ,DVT)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DVT发生率高达 4 7 1 % [1] 。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的最佳措施 ,有研究认为 ,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 75 %~ 77% [2 ] 。但是由于术后患肢疼痛肿胀 ,对体位的特殊要求及患者和家属的知识缺乏 ,护理不到位 ,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锻炼。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功能锻炼方法并采取综合措施 ,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倪狄荣  陈鑫 《全科护理》2015,(7):603-604
[目的]总结开胸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100例开胸手术的住院病人进行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双下肢弹力袜及气压治疗泵使用、饮食指导、血管保护、抗凝药物等,通过对双下肢的观察及血管超声检查判断病人有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未发生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开胸手术病人进行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达30%~50%,我国仅2.6%[2].由于开胸手术是在全身麻醉甚至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中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大,基础疾病多,手术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且病人因术后留置多条管道、不敢翻身、体力不足及伤口疼痛以致不愿意主动活动,最易并发DVT.DVT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故开胸术后早期预防、实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组156例开胸术后病人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已有明显病损的膝关节表面的骨与软骨,有效解除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使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TKA局部组织创伤大,术后常出现关节腔出血,造成肢体尤其是膝关节肿胀、疼痛,进而使膝关节粘连挛缩,影响患肢早期功能恢复[1]。中频静电疗法是近年来国内外骨科学界使  相似文献   

20.
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4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经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前后分别做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48例患者经疏血通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股总、胫后、足背动脉的管经增宽,血流峰时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P&;lt;0.05~0.01),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较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