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HD MP)冲击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两种方法替代全血或血小板输注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 36例入院时PLT≤ 18× 10 9 L、出血倾向明显的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患儿随机分两组 ,Ig组 :IVIG 4 0 0mg kg·d ,连用 5天 ,接强的松 2mg kg·d口服 ;MP组 :MP 15- 30mg kg·d ,连用 3天 ,接强的松 2mg kg·d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 IVIG组用药 2 .1± 1.1天出血征开始减轻 ,5 .0± 1.9天PTL升至≥ 10 0× 10 9 L ,6 .7± 1.8天PTL达到峰值 334± 10 6× 10 9 L。MP组用药 5 .3± 1.5天出血倾向开始减轻 ,7.3± 2 .4天PLT升到≥ 10 0× 10 9 L ,10 .0± 2 .5天PLT达到峰值 199± 92× 10 9 L。两组三项指标均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在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伴严重出血倾向患儿的抢救中 ,IVIG比HD MP冲击疗法升高PLT的作用更迅速、显著 ,是重度、极重度急性型ITP防治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代替血小板输注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早期应用地塞米松的合适剂量。 方法  血小板计数 (PLT) <2 5× 10 9/L的患儿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Ⅰ组地塞米松 1mg/ (kg·d) ,Ⅱ组 2~ 3mg/ (kg·d) ,Ⅲ组 5mg/(kg·d) ,静脉点滴 ,连用 3d ,然后改用强的松 1 5~ 2mg/ (kg·d) ,分次口服 ,疗程 3~ 4周。有 3例曾输血 ,未用血小板 ,静注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从用药第 2天开始每天测定PLT至第 5天。 结果   3组均在 2 4h内停止大出血 ,48h未再出现新的出血点。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为 :Ⅰ组为 ( 4 5± 0 5 )d ,Ⅱ组、Ⅲ组为 ( 2 5± 0 5 )d。至第 5天 ,PLT >5 0× 10 9/L ,Ⅰ组 5例 ,Ⅱ组 19例 ,Ⅲ组 2 0例 (Ⅰ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Ⅱ、Ⅲ组比较 ,P >0 0 5 ,无显著差异 )。至 3~ 4周时 ,全部患儿血小板都恢复正常。除患儿轻度向心性肥胖外 ,未见其他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ITP起效迅速 ,效果好 ,首先出血症状减轻或停止 ,以后血小板上升。鉴于地塞米松 2~ 3mg/ (kg·d)效果好于 1mg/ (kg·d) ,而与 5mg/ (kg·d)近似 ,故选用 2~ 3mg/(kg·d)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个体化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重症ITP患儿入院后均给地塞米松及IVIG[400 mg/(kg.d)],3 d后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停用IVIG,继用地塞米松;若<100×109/L,再继续用原剂量IVIG 2 d。结果治疗3 d后,78例患儿中,37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L以上,余41例继续治疗后,31例升至100×109/L以上。结论个体化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儿童重症ITP的有效办法,可节省一定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不同方法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1 7例病人分 2 5gIVIG用 1天组 7例和 1 2 5gIVIG用 2天组 1 0例 ,两组均保持原有的综合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第二天 ,2 5g组血总胆红素下降 75 2± 1 9 7μmol L ,1 2 5g组下降 2 5 5± 1 1 7μmol L ,P <0 0 0 1。治疗第四天及第七天分别下降 1 2 2 1± 7 4μmol L、81 8± 0 4μmol L及 45 5± 49μmol L、1 1 8 6± 2 1 μmol L(P <0 0 0 1和P <0 0 5)。因此 ,2 5g组 (即IVIG 70 0mg~ 1 0 0 0mg kg)只用 1次疗效优于同剂量分次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蓉生静丙,剂量每日400mg/kg,连用5d,后续用强的松治疗4周;对照组单用强的松4~6周。 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为1~2周,峰值约180×10 9/L,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上述数值分别为4周,116×10 9/L和40% (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ITP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剂量两种球蛋白 (丙球 )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癫 (ITP)的疗效。 85例患儿分成 3组 ,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球0 .4g (kg d)静脉输注 ,连用 5天 ;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球 0 .2g (kg d)静脉输注 ,连用 5天 ;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两种剂量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优于对照组 ,两种剂量丙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峰值比较两种剂量两球高于对照组 ,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5)。各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剂量丙球可迅速提高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 ,降低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蓉生静丙,剂量每日400 mg/kg,连用5 d,后续用强的松治疗4周;对照组单用强的松4~6周。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为1~2周,峰值约180×109/L,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上述数值分别为4周,116×109/L和40%(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强的松联合治疗ITP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组。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最佳方法 ,将我院自 1 996年 1 1月以来收住的 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A组应用小剂量 IVIG,即 0 .4g/ (kg·d)连用 2天 ;B组应用大剂量 IVIG,即 0 .4g/ (kg·d)连用5天。结果显示 :小剂量 IVIG与大剂量 IVIG治疗 ITP的疗效相当。小剂量 IVIG可以替代大剂量 IVIG作为 ITP患儿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剂量两种球蛋白(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的疗效。85例患儿分成3组,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球0.4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球0.2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两种剂量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种剂量丙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比较两种剂量两球高于对照组,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剂量丙球可迅速提高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缩短止血时间,降低严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和地塞米松 (DEX)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0例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DEX组和DI(DEX +IVIg)组。观察两组的平均止血时间 ;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值的变化。结果  DI组平均止血时间 ( 3 2± 1 1d)较DEX组平均止血时间 ( 5 4± 1 3d)明显缩短 (P <0 0 1 ) ,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增快。治疗后DEX组和DI组PLT和PCT值均逐渐升高 ,MPV和PDW值逐渐下降。但DI组PLT、PCT、MPV、PDW值变化更为显著 ,分别与DEX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联合DEX治疗急性IT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DEX ;血小板的四项参数可作为判定急性ITP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92年10月~1997年10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8岁~14岁,平均年龄(11±2.06)岁。发病时间6个月~3年,平均(26.4±3.6)月。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mg~2mg/(kg·d)治疗3个月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硷2mg/(m~2·w)。5例于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mg/(kg·d)×(2~3)次。暂时BPC上升,停药后1月下降至治疗前水平。BPC14~35×10~9/L,全部患  相似文献   

12.
本组应用不同剂量人血雨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其中肌注丙球每日320mg,连用5日10例,静脉输注低pH静脉注射人血丙球每日400mg/kg,连用5日8例;每日输注1g/kg1次4例。以T检验方法计算观察。3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7.5±53.71×109/L,206.5±144.84×109/L,238.25±110.27±109/L,3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3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随机分为rhTPO治疗组(31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地塞米松组每28天静滴大剂量地塞米松4 d (每日0.6 mg/kg),连续两个循环。rhTPO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rhTPO (每日300 U/kg)14 d。评价治疗第3、7、14天和第1、2、3个月末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DXM组相比,治疗第7天、14天、1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P < 0.05);治疗第2个月,rhTPO联合治疗患儿仅总有效率较高(P < 0.05)。DXM组在治疗第一周发生肝损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高血压、发热、皮疹、过敏反应、乏力等不良事件。结论 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短疗程泼尼松(Pred)疗法对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162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组(IVIG+MP)、静脉丙种球蛋白组(IVIG)、甲基泼尼松龙组(MP)与Pred组。IVIG+MP组41例,采用IVIG(1g/kg,共1次)+MP[10 mg/(kg.d),每3天减半量,共9 d]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IVIG组39例,采用丙种球蛋白(1 g/kg,共1次)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MP组40例,采用MP[10 mg/(kg.d),每3天减半量,共9 d]冲击治疗,继之口服Pred[1.5~2.0 mg/(kg.d)]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Pred组42例,采用口服Pred[4 mg/(kg.d),共4 d]治疗后停药,无减量维持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费支出。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IVIG+MP组、IVIG组、MP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费支出均高于Pred组。结论大剂量短疗程Pred疗法治疗儿童急性ITP能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有效率与IVIG及MP冲击治疗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花费低。  相似文献   

15.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 ,即使通过化疗、放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 ,晚期患儿仍生存率极低。为提高治愈率 ,本中心对 1 1例晚期患儿进行了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方法  本组平均年龄 3 8岁 ( 2~ 6岁 ) ,平均体重 1 5 3kg( 1 1 6kg~ 2 0kg)。 2例为原发于胸腔的Ⅲ期患者 ,9例均为原发于腹腔伴有广泛骨髓转移的IV期患儿。虽然大剂量化疗及积极的手术治疗 ,4例患儿移植时原发肿瘤仍未完全清除 ,属带瘤移植。因对其中 2例未缓解患儿进行了两次移植 ,1 1例患儿共进行了 1 3例次移植。 3例次直接采集骨髓 ,另 1 0例次采用外周血造干细胞进行移植。为减少移植后复发 ,4例患儿采集物经CliniMACS进行了CD+3 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所有患儿均采用VP1 6 +卡铂 +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 ( 5 7± 0 9)× 1 0 8/kg和 ( 5 7± 1 0 )× 1 0 8/kg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 0 9/L的平均时间为 1 0 5± 5 7天 ,非输血依赖的血小板大于 2 0× 1 0 9/L的时间为 1 6 8±9 4天 ,血小板大于 50× 1 0 9/L的时间为 33 1± 2 0 1天 ,移植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2 2± 2 0单位 ( 0~ 8单位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且无其它合并症的63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IVIG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80 0mg/kg·d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3日。结果 IVIG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黄疸消退时间为4 1 8±1 0 3天,常规治疗组为5 .2 8±1 .5 0天,t=3.72 4 ,P <0.0 1。结论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协同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亚平  肖德生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1-44,T002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以及地塞米松对其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4只小鼠随机分成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1mg/(kg·12h) ]+侧脑室注射内毒素 (2 0 μg/2 0 μl)组、生理盐水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反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有少量E选择素表达 [(13 7± 2 7) %]。生理盐水组 [(13 5± 5 6 ) %]与空白对照组E选择素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内毒素组注射后E选择素表达在第 1天 [(31 8± 10 5 ) %]、第 2天 [(2 6 8± 9 6 ) %]明显增多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注射后第 3天 [(15 7± 9 9) %]恢复正常 (P >0 0 5 ) ;注射后 3d内E选择素表达呈进行性下降 (F =4 0 8,P <0 0 5 )。地塞米松 +内毒素组于注射后第 1天和第 2天E选择素表达与内毒素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 ,分别为 (13 0± 12 4 ) %、(8 8±6 0 ) %(P略 >0 0 5 ,P <0 0 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同时脑组织炎症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增加 ;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口服阿司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治疗川崎病临床常用两种方法 ,该文探讨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以探讨较好的用药方案。方法 对 1 1 1例川崎病患儿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第 1组每日用 4 0 0mg/kg连用 4~ 5d ;第 2组 1 g/kg仅使用 1次。观察其住院时间、总热程、心电图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第 1组总热程 9.8± 2 .9d ,住院时间 1 1 .0± 4 .9d ,第 2组总热程7.0± 2 .0d ,住院时间 8.0± 2 .8d ,第 2组比第 1组明显缩短 (P <0 .0 1 ) ,而冠状动脉损害率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是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疗法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两年来我科采用血浆、激索、左旋咪唑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2例,取得较好疗效。32例中男16例,女16例。~3岁18例,~6岁6例,~9岁2例,~12岁6例。病史3月~8a。入院时皮肤有出血点、出血斑30例,鼻衄6例。血小板计数20×10~9/L~50×10~9/L。均给予地塞米松3~10mg静滴,7d后改为强地松lmg/(kg·d),输新鲜血浆,左旋咪唑2.5mg/(kg·d·次)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改善大剂量甲氨蝶呤 (HD 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效果 ,减少毒副作用。方法  2 9例ALL患儿共接受了 86例次HD MTX(每次 3g/m2 或 5g/m2 )治疗 ,连续 2 4h静滴 ,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① 5 6例次接受 3g/m2 剂量的患儿在用药后 4 4h、6 8h的血MTX浓度分别为 (0 97± 1 2 4 )μmol/L和 (0 35± 0 2 8) μmol/L ,30例次接受 5 g/m2 剂量的患儿在 4 4h、6 8h血MTX浓度为 (1 5 9± 2 13) μmol/L和 (0 6 5± 0 83) μmol/L。② 5g/m2 组粘膜损害、骨髓抑制方面较 3g/m2 组发生率略高 ,但从恢复时间看 ,两组无明显差异。③ 2 4h连续静滴毒副作用没有见到明显的增加。结论 大剂量MTX(每次 3g/m2 、5 g/m2 )连续 2 4h静滴治疗ALL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