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以及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0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以及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结果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针灸、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采用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膀胱内逼尿肌加三角区注射肉毒素联合行为疗法治疗难治性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88例女性难治性O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行为疗法,对照组加用逼尿肌注射A型内毒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角区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尿道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BC)、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Pmax)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量表(OABSS)、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表(I-QOL)评定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两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减少,排尿量增多,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减少幅度及排尿量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Qmax、Pmax降低,MBC上升(P<0.05),观察组Qmax、Pmax降低幅度及MBC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OABSS量表评分降低,I-QOL量表评分上升,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ABSS评分降低幅度及I-QOL评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难治性OAB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膀胱内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内毒素配合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OAB症状,促进尿道动力学恢复,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电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应用生物电反馈联合电磁刺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肌纤维力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膀胱顺应性(BC)]。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Ⅰ类肌纤维力、Ⅱ类肌纤维力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MUCP、B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电反馈联合电磁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提高其肌纤维力,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 9.4软件生成随机序列表, 将90例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按照随机序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案,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电针结合长针骶刺法治疗, 每周5次, 共治疗4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口服治疗, 每日1次, 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前1周, 采用排尿日记卡记录平均每日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 以及1周内的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 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膀胱过度活动症生活质量调查表(OAB-q)、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的变化评估2组患者的小便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尿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平均白天排尿次数和夜间排尿次数、1周内的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OAB-q评分、Qmax和Qave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的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水坐浴应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OAB的65例患者进行热水坐浴治疗,疗程8周,通过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来评价热水坐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OABS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热水坐浴可明显缓解OAB患者症状,该方法简单、实用、廉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肾移植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引起膀胱刺激症状。目的:应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评价肾移植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评价托特罗定降低膀胱刺激症状的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10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肾移植后留置尿管,分别给予托特罗定4mg/d或相同剂量的安慰剂。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评价受者不同时间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与结论: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患者尿频及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频率及程度逐渐增加。应用托特罗定后,患者尿频及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频率及程度明显下降。说明肾移植后常规应用托特罗定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通道生物电反馈辅助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抗痉挛和口服巴氯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双通道生物电反馈,治疗2个月后,通过两组患者肌张力Ashworth分级评分、腱反射、痉挛次数、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张力Ashworth分级评分、痉挛次数、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生物电反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一种方法,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的TURP术后OAB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第7、14和28天的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排尿情况以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拔除尿管后第7、14、28天的OABSS评分、24 h尿急次数、24 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13.33%,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强化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TURP术后患者OAB症状,可于TURP术后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经会阴彩色多谱勒超声评估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的盆底超声参数特征及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后SUI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60例/组。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治疗组予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1 h尿垫试验、盆底超声参数测量和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及漏尿量。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5.00% vs 81.67%,P < 0.05);治疗后,两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最低点位置、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肛提肌厚度升高(P < 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最低点位置、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漏尿量、ICIQ-SF及IIQ-7评分低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女性产后SUI患者采用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减轻SUI症状;采用经会阴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能为SUI患者盆底功能损伤和康复提供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敷脐与电针联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托特罗定口服治疗,观察组以中药敷脐与电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d内,观察组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每次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AB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行电针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可有效减轻置管期膀胱痉挛、自主期尿急及尿频症状,促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年女性OAB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组间年龄、病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评估表(OABSS)评分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问卷应对、睡眠及情感社交3个子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中年女性OAB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其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6月~2016年12月住院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4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观察组采用某有限公司AM1000B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尿失禁治疗效果、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评分、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尿失禁的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膀胱过度症状评分、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有显著效果,同时降低了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高了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索利那新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及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BPH合并O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行TURP,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索利那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PVR)、膀胱最大容量(MBC)、最大排尿压(MVP)、最大尿流率(Qmax)]、手术时间、置管期排尿指标(膀胱痉挛次数与时间)、自主排尿期排尿指标(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与每次尿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IPSS、OABSS分别为(11.18±2.16)、(5.67±0.9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23±2.89)、(8.23±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PVR为(15.83±2.91)mL,明显少于对照组[(18.14±3.52)mL],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在评价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初发的OAB患者接受抗毒蕈碱药物托特罗定治疗.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完成3 d排尿日记和OABSS,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变量的一致性和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研究包括59例患者,男22例,女37例,年龄(31.1±9.6)岁,OABSS和相应的3 d排尿日记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改善变化.OABSS中尿急评分的效应值最大(2.10),总评分效应值1.55,排尿日记中尿急评分效应值0.92.OABSS中除白天排尿次数外,其余效应值均大于相应排尿日记的效应值,标准反应均数的变化与效应值的变化相同.OABSS中项目评分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有良好的一致性.急迫性尿失禁及夜尿在OABSS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OABSS对治疗相关OAB症候群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日常临床实践中,OABSS借其简易性及可靠性,可成为排尿日记之外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评估症状和疗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0d,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日记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顺应性(B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最大压容量(MCBC)分别为(40.1±11.4)mL/cmH2O、(186±73)mL、(316±104)mL,较对照组[BC(54.9±16.9)mL/cmH2O、FDV(154±48)mL、MCBC(268±92)mL]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OABSS、PPBC及QOL评分分别为(5.12±1.46)分、(1.74±0.79)分、(1.43±1.02)分,较对照组治疗后[OABSS(7.49±1.92)分、PPBC(2.86±0.87)分及QOL(2.91±0.90)分]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观察组24h尿急次数(1.5±0.7)次较对照组(2.3±1.7)次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有效地改善尿急等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尿动力学判定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监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根据尿动力检查是否合并DO分为DO组和非DO组,全部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排尿日记、OABSS评分、PFIQ-7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共计86例,其中DO组51例,非DO组3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OABSS评分、PFIQ-7评分DO组高于非DO组。治疗后每天排尿次数、排尿间隔时间、最大排尿量、平均排尿量、OABSS评分及PFIQ-7评分DO组明显低于非DO组,治疗效果评分DO组明显高于非DO组。组内比较DO组治疗前后各测量值有统计学差异,非DO组仅每天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缓解DO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副作用小,建议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DO的患者首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行为干预护理及联合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2-01收治的1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干预护理来改变患者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再辅助联合应用托特罗定+盐酸坦索罗辛,使患者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下尿路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上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只能通过对症处理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急迫性尿失禁的最佳治疗方法,应用生物电反馈加超声波对93例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观察,同时与93例同期应用定时排尿刺激法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痊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36%,说明生物电刺激配合超声波骶神经调理对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康复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膀胱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膀胱治疗仪治疗,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方案实施前、后排尿日记的指标: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充盈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LUTS评分,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 h 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及尿流动力学观察指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分别较治疗方案实施前均减少,联合组减少更明显,排尿日记的观察指标每次排尿量及尿流动力学观察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治疗方案实施前均增大,联合组增大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 LUTS 评分较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SCI后 NB临床疗效较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状态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联合康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