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间歇充气加压泵用于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应用评价3个方面展开综述,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以期为脑卒中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间歇充气加压对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BSCO,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间歇充气加压对预防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文献、...  相似文献   

3.
董咏梅  张若  陈聪  徐鲁白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92-1093
目的观察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将7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中有3例发现DVT,发生率为7.5%,无明显肢体肿胀,无胸痛、气促等肺栓塞症状,给予拜阿斯匹林100 mg/d,1个月后门诊复查,DVT消失。对照组38例中有11例发现DVT,发生率28.9%,其中有4例出现下肢肿胀,无肺栓塞症状,给予拜阿斯匹林100mg/d,1个月后门诊复查,4例DVT消失,其余7例血栓机化,症状缓解,经χ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9,P<0.05)。结论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间歇充气装置,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月 《天津护理》2012,20(3):128-129
目的:探讨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预防和减少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自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24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在常规预防DVT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术后24 h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24 h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可改善患者血流速度,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DYT)是老年骨科常见的并发症,此病可引起肺栓塞威胁生命,其后遗症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严重时可以致残[1].目前有学者对间歇充气压缩泵的研究表明,间歇充气压缩泵使用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对使用时间,患者舒适的选择国内无相关研究.作者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科行髋部手术,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间隙充气压缩泵,采用两种使用时间进行临床对照,以探讨更适合患者的使用时间[2-3].  相似文献   

6.
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对预防和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间歇充气压缩泵。结果术后第7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相比,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而且该方法使用简单,患者感觉较舒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我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IPC组(常规治疗+IPC)7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79例,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DVT发生时间、肺栓塞( PE)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统计IPC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IPC组DVT发生率3.80%(3/79)低于对照组12.6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DVT发生时间(13.3±2.9)天与对照组(13.6±4.6)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较对照组PE发生率(0比3.13%)、住院天数[(14.3±5.3)天比(15.9±5.8)天]、住院期间死亡率(7.59%比11.39%)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PC组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PC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分为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并与健肢比较。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4、6天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双下肢间歇加压充气在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8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91 例髋膝关节手术病例,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43 例,术后6 h 开始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观察组48 例,术前3 d 开始使用双下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术后6 h 开始皮下注射速碧林,术后6 d 、术后1 个月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的彩色超声检查,观察两组DVT 发生率及出血倾向.结果 (20.93 %),有出血倾向8 例.观察组DVT 3 例(6.25 %),有出血倾向7 例.结论 置可降低髋膝关节术后DVT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32-4133
目的探讨间歇性梯度充气(IPC)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IPC预防DVT,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11.1%,对照组DVT发生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6,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IPC在预防DVT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而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可用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DVT发生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黄一乐  胡文娟  陈哲颖  周亚芬 《护理研究》2013,27(14):1374-1375
[目的]降低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将普外科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术中应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仪的应用能降低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DVT)是住院卧床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防治,严重者可威胁生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DVT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是临床常用的机械预防措施之一。本文从IPC对DVT的预防机制以及IPC的最佳使用时间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IPC的使用提供参考,为DVT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寒症(VTE)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未接受抗凝治疗的162例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IPC组和对照组。IPC组从患者入ICU当日直到离开ICU给予IPC预防VTE;对照组不予任何措施预防VTE;以28 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ICU病死率及IPC预防VTE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观察期内,IPC组和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80%(3/79)和19.28%(16/83),PE发生率分别为0(0/79)和9.64%(8/83),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1.26%(1/79)和7.23%(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PC组机械通气时间(d:8±6比9±8)、ICU住院时间(d:9±7比10±7)、ICU 28 d病死率(24.05%比31.32%)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C预防VTE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PC是预防内科重症患者发生VTE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IPC可以降低内科重症患者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50例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使用间歇压力充气泵和进行下肢运动。了解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无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后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进行下肢运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在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产后以及创伤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40%~65%会并发DVT,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尤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多长期卧床,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我科自2005年以来,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传统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索并整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及指南网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6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6篇和系统评价5篇。从风险评估与筛查、应用时机、设备选择与维护、实施策略、教育与培训5个方面汇总了23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了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体因素和临床实际情境,审慎选择和应用证据。  相似文献   

17.
间歇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本研究利用间歇充气装置(IPC)预防腹部大手术术后下肢DVT的发生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13.9%),观察组发生2例(4.76%),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腿部按摩对预防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实施腿部按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为15.22%(7/46),两组比较,χ2=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防前移,在术中对患者实施腿部按摩,能有效地降低血管外科患者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方案(IPC)预防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旨在为探讨精准化的IPC使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关于住院患者使用IPC预防DVT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根据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预测各使用方案优劣并进行排序,绘制倒漏斗图以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1个原始研究,包括1359例住院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降低DVT发生率:不同IPC使用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每次240 min,每天2次”(SMD=-1.17,95%CI:-1.63~-0.71)、“每次40 min,每天2次”(SMD=-1.09,95%CI:-1.42~-0.77)和“每次120min,每天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