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表达。方法 参照王氏方法 ,将经过处理的定量红细胞悬液 ,移入V型板中 ,加入CD44s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酶免疫分析。取上清液 ,在酶标仪 4 0 5nm读取其吸光度A值 ;减去对照孔A值为标本的测定值。结果  78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测定值为 (0 .89± 0 .2 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1.39± 0 .35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肿瘤组各组间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肿瘤的病情有关 ,而与肿瘤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探讨菌苗治疗淋巴瘤的系统免疫学机理。方法:灭活大肠杆菌(3×10^8/mL)0.2mL加0.6mL淋巴瘤患者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取代大肠杆菌悬液加0.6mL全血,两管混匀37℃1h后,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血细胞CD55和CD59分子表达量(平均荧光强度),并算出大肠杆菌对CD55和CD59分子表达的调控率,求出t值。结果:实验组粒细胞CD55分子的调控率为负(35.18±12.17)%,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淋巴细胞)CD59分子调控率为正值,以及除粒细胞CD55分子外的其它的细胞CD55分子调控率都为正值,与粒细胞CD55分子负调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从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证明菌苗可全方位激活系统血液免疫反应,具体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外周血成熟细胞及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膜补体调节分子CD55和CD59的表达在慢性再生障五导性贫血(CAA)肾阳虚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观察17例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部分病例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的表达率。结果: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CD59+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减少(P〈0.05),但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率与骨髓对照组无差异。结论:CAA肾阳虚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成熟细胞膜CD59分子表达存在部分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临床治疗性输血 ,在以往主要考虑输注血液的数量 ,同时还应考虑血液中红细胞的质量 ,如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免疫功能等。大量的研究证实 ,红细胞不但存在免疫调节功能 ,而且是机体整体免疫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红细胞膜CR1(ECR1)分子表达的数量与活性 ,对调节机体补体反应与循环致病原特别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输入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状况 ,在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 2 0例献血员的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及活性进行测定 ,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红细胞 …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芦笋多糖对S180小鼠红细胞膜组分及流动性的影响.[方法]芦笋多糖对S180小鼠腹腔注射给药7d,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小鼠红细胞膜带3蛋白及血型糖蛋白A的相对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红细胞膜磷脂、胆固醇和唾液酸含量,荧光偏振法结合探针1,6一二苯-1、3、5己三烯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芦笋多糖能增加S180小鼠红细胞膜表面带3蛋白、血型糖蛋白A的含量;升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磷脂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增加S180小鼠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结论]芦笋多糖可以改善S180小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异常变化,从而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恢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天门冬的抗衰老机制。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ig天门冬不同溶媒提取液30d,测定红细胞和肝细胞膜MD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天门冬氯仿、乙醇和水提液均可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膜MDA水平;天门冬氯仿提了诃显著降低红细胞膜MDA含量,而醇提液和水提液不能降低红细胞膜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橙皮苷对羟自由基引发红细胞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羟自由基(·OH)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实验模型,研究橙皮苷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并以此为实验模型研究橙皮苷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OH能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膜脂流动性下降以及膜重封闭能力减小。而红细胞膜经一定量橙皮苷预先处理后,膜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脂流动性和膜重封闭能力可显著提高。结论:橙皮苷对·OH引起的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素兰  许环淑 《中医杂志》1993,34(5):302-303
本方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等多种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本研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脂质过氧化物含最、红细胞酶组织化学染色、红细胞膜抵抗力等,结果表明,本方对红细胞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中药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中药改善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中药对红细胞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膜磷脂、膜蛋白及抗氧化损伤.结论: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中药可以防治红细胞膜异常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采用3种自由基生成体系诱导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为模型,研究了灯盏花素(Bre)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Bre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H2O2及UV照射三种方法引起的细胞膜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生成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21.11、12.77和33.26μmol/L,提示Bre对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观察了喂饲含10%玉米蜂花粉的饲料对正常成年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膜巯基(-SH)和唾液酸含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喂养10周后,花粉组大鼠红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分为311.5±35.5和813.8±43.4nmolPi/mg protein·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9±23.9和624.9±23.3nmolPi/mgProtein·h);红细胞膜-SH和唾液酸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玉米蜂花粉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2例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膜ATP酶活性的检测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活性增高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异常的程度依次是血瘀型>血燥型>血热型。提示银屑病的确具有血瘀证指征,为本病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资料,对指导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及探讨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在体外用各种方法使正常人及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氧化,同时加入从当归提取的纯品阿魏酸钠,观察其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钠可减少 H_2O 及·O_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OH 及 MDA 的溶血作用。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发现阿魏酸钠有直接抗 H_2O_2作用;对 MDA 无影响;可与膜磷脂酰乙醇胺结合,可能是阿魏酸钠保护膜脂质不受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茶多酚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自由基生成体系诱导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物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结果茶多酚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H2O2及UV照射三种方法引起的细胞膜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生成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2.29、1.65和2.73mmolL-1。结论茶多酚对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变化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老龄大鼠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机制。方法:70~72周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4.4 g生药/kg)、低剂量组(1.1 g生药/kg)和模型组。另外10只轻龄大鼠作为轻龄对照组,ip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变性指数等指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血浆黏度(P<0.05)以及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P<0.01);并能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含量,影响红细胞膜上脂质代谢,是提高红细胞膜变形性,改善血液黏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患者红细胞液钙离子及其膜脂质过氧化、ATP酶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对红细胞膜的保护和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67例IRS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养心通脉片组(33例)和二甲双胍片组(34例),治疗8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Ca2+)I、RBC-MDA、Na+-K+-ATPase和Ca2+-ATPase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两组治疗前后(Ca2+)I、RBC-MDA含量和ATP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心通脉片和二甲双胍对IRS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提高ATP酶活性、降低(Ca2+)I含量、抑制Ca2+超载、对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使细胞功能得到保护有关;养心通脉片对患者RBC-MDA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稍优于二甲双胍片,但不具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老龄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70 ~72周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按生药量计)高剂量组(4.4 g·kg-1)、低剂量组(1.1 g·kg-1)和模型组.另外10只青龄大鼠作为青龄对照组,ip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以及红细胞膜各组分等指标.结果:与青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黏度升高极显著(P<0.01);在200 s-1,500 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极显著(P<0.01),1000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和血浆黏度(P<0.05),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并且能显著增加老龄大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和巯基含量(P<0.05),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P<0.01),降低MDA(丙二醛)水平(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是通过增加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影响膜上脂质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变膜上负电荷荷电量等方面来改善老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海参提取物对过度训练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实验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实验组连续运动6周并达到过度训练模型标准。运动实验组每天灌胃海参提取物(标准为45mg/kg),6周后测定观察血常规、红细胞膜流动性相关参数、红细胞SOD及血清MDA指标。结果显示,与运动对照组相比,大鼠经灌胃海参提取物后所测指标均出现良好的改变,其中RBC、Hb、Hct和MCHC均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运动实验组P、η及r值升高的幅度明显减少(P0.01和P0.05);SOD的活性却明显升高(P0.05),DMA的值明显降低(P0.01)。实验结果提示,海参提取物能有效地抵抗氧化损伤,改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对过度训练状态能进行有效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