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纤维增生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断和开放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 从270例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例中筛选出FBOO3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例(34.0%)有膀胱颈挛缩,30例(86.0%)有膀胱颈后唇抬高.本组FBOO占同期BPH开放手术的13.0%.21例行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12例行腺体切除加后唇切除术,2例仅行腺体切除,结果以接受Y-V成形术者疗效最佳.结论 膀胱颈挛缩和膀胱颈后唇抬高是FBOO的主要原因,当BPH患者行B超、膀胱镜、直肠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小,无中叶增生,膀胱颈后唇抬高时应高度怀疑有FBOO可能.开放手术治疗以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周亚  王孟起  吕太山 《河北医学》2001,7(9):797-799
目的:改良Madigan术式治疗前列腺中叶增生。方法:对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了先行耻骨后保留尿道切除膀胱颈以远的腺体;再经膀胱入路,在突入膀胱腔内的增生中叶腺体的前壁作远离尿道内口2cm的弧形切口,直视下分离膀胱颈和尿道后壁的粘膜,完整切除腺体,直视下修剪并缝合固定粘膜,将膀胱与腺窝隔离,同时处理膀胱内的其它病变。结果:本组22例手术顺利,出院时测最大尿流率14.0-24.5ml/s,IPSS平均4.5分,B超测定剩余尿≤20ml。术后21例随访3-30个月,最大尿流率未降低,无尿道狭窄,排尿通畅。结论: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切除全部增生腺体,完整保留了尿道组织,直视下修剪并缝合固定膀胱后唇粘膜,将膀胱与腺窝隔离,同时处理了膀胱内的其它病变,操作方便,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刘保军 《医学争鸣》2002,23(14):1267-1267
1 临床资料 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 18例 ,年龄 6 3~ 87(平均6 5 .3)岁 ;切除的腺体 2 8~ 78g;耻骨上前列腺切除 12例 ,经尿道前列腺电除术 (TURP) 6例 ,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时间 14~ 18m o.膀胱结石 3例 ,膀胱颈和前列腺增生物残留 4例 ,膀胱颈后唇缝合不当至抬高 3例 ,膀胱颈部环状狭窄 4例 ,尿道膜部狭窄 3例 ,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 1例 .分别行取石、TURP、尿道扩张术、药物治疗等方法 ,效果满意 .2 讨论 前列腺切除时应仔细检查腺体及外科膜是否完整 ,这对提高切除有帮助 .本组 4例 ,因未能切除前列腺尖部组织 ,再行 TU RP而治愈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腺摘除术后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8例腺摘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膀胱颈口挛缩,2例颈后唇口挛缩,2例颈后唇口高,1例腺体残留,1例尿道狭窄。结论:膀胱颈口挛缩及颈后唇过高,术中注意观察,行膀胱颈及后唇的V形切除,尿道电切及尿道扩张可作为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内口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43例单纯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病例,及2007~2009年37例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并予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病例.结果:2003~2006年收治的43例,术后有5例出现尿道内口狭窄;2007~2009年收治的37例,术后1例出现尿道内口狭窄.结论: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能有效地预防前列腺摘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总结了11例膀胱颈挛缩的手术治疗经验是可取的,效果很好。但是要注意膀胱颈后唇5~7点作V形切除时,组织切得够不够是个关键。切得太少,不解决问题;切得过多,不免造成膀胱颈直肠瘘或膀胱颈阴道瘘之虞。因此,手术中,术者可用右手食指伸向膀胱颈后唇切除后的后壁,左手食指伸入直肠或阴道前壁扪摸。若两个食指间感觉组织很厚,则说明后唇切得太少;若两个食指间感觉组织很薄,则说明后唇切除已够,不宜再切。其次,诊断上要注意,本病与良性前列腺肥大是病因不同的两种疾病,两种疾病伴发的机会不多。膀胱颈挛缩的发病年龄可从中年到老年,而良性前列腺肥大好发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老年人患有膀胱颈挛缩者极易误诊为良性前列腺肥大,及至打开膀胱,发现前列腺不大,而不认识膀胱颈挛缩的大体病理表现,则又会感到不知如何处理。一般来说,膀胱颈挛缩者,其尿道内口(即膀胱颈部)呈现高度狭窄、充血、发红,甚至连小手指也通不过,这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附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 86例 ,均为 1991年 3月~ 1999年 12月我科住院患者 ,年龄 5 0岁~ 86岁 ,平均 6 2 5岁。 86例患者有典型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 ,其中尿潴留 8例 ,余78例膀胱残余尿均 >6 0ml。其中前列腺Ⅱ度增生 49例、Ⅲ度增生 2 2例、Ⅳ度增生 15例。最大尿流率 <10ml/s者占 73%。 8例伴慢性前列腺炎 ,2例术后证实伴前列腺偶发癌。1 2 手术方法86例患者均采用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治疗。下腹部正中切口 ,耻骨后显露前列腺前、侧壁 ,于耻骨联合前列腺包膜上及前列腺包膜与膀胱交界处横行缝合两排缝线 ,结扎…  相似文献   

10.
994~1996年我院应用前列腺体内注射无水酒精及经尿道联合止血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2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手术方法:病员取截石位,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后,常规探查,根据前列腺大小分别用9号针向腺体内注入无水乙醇5~40ml,一般注射3处:前列腺两侧叶中部(腺体大者可为两侧叶前后部),另一处为中叶靠近膀胱颈部。注射后可见前列腺表面粘膜呈紫红色,表面怒张血管萎缩,10~15min后剜出前列腺,经尿道插入电切镜。对仍有的活动性出血点电凝止血,并切除腺窝内残留组织,如膀胱颈后唇隆起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膀胱颈部梗阻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标准。方法对131例临床诊断为膀胱颈部梗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相同年龄段无症状的检查者145例的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131例确诊患者膀胱颈后唇和或前唇的厚度,其中93例〉0.8cm(71%),38例介于0.4~0.8cm(29%);对照组患者膀胱颈后唇或前唇的厚度,其中5例〉0.8cm(3%);51例介于0.4—0.8cm(35%);89例〈0.4cm(62%)。两组比较膀胱颈后唇或前唇厚度〉0.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比较膀胱颈后唇或前唇厚度介于0.4-0.8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有排尿不畅等症状的中老年女性膀胱颈后唇或前唇的厚度〉0.8cm,可提示膀胱颈部梗阻可能性大,介于0.4~O.8cm的可提示膀胱颈增生肥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们采取不用膀胱造瘘前列腺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年龄52~85岁,病程6月~20年。患者均有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其中急性尿潴留16例,膀胱结石3例,血尿9例,肾功能不全5例。 2.方法 下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膀胱,在输尿管口处缝一标志线防止损伤输尿管。尿道内钝性剥离增生腺体,剜出腺体后用热盐水纱布填压腺窝5分钟,用组织钳提起腺窝5、7点处使其充分暴露。用1—0肠线分别在钳下方做8字纵深缝扎,尽可能包括腺窝创面。如腺体较大可在5至7点之间追加缝扎。经尿道送入F_(20)三腔气囊尿管,腺窝上缘用1—0肠线纵行缝紧膀胱颈,尿管气囊注水20ml压迫重建的膀胱颈部。不做膀胱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前列腺摘除后的止血方法即前列腺窝的处理,在五十年代早期,常规地在其边缘5点,7点钟作肠线缝扎和膀胱颈后唇的楔形切除,控制出血点,以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最后应用盐水纱布条窝内填塞,三天后逐步取出;五十年代后后期改用30ml气囊导尿管压迫前列腺窝并向尿道外口牵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7月~2004年9月,采用改良Madigan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68例.术中将前列腺包膜切口靠近膀胱颈部,显露两侧叶和膀胱颈部间无增生组织覆盖的尿道区,直视下分离出尿道,完全切除增生腺体.结果68例均能直视下分离出尿道,完全切除增生腺体.术中51例保留完整尿道,17例尿道破裂.随访3~53个月,平均38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2.6分降至术后平均7.3分,Qmax由术前平均6.7ml/s升至术后平均17.7ml/s.结论将前列腺包膜切口靠近膀胱颈部,显露两侧叶和膀胱颈部间无增生组织覆盖的尿道区,直视下分离出尿道,增加保留完整尿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73年10月~1999年11月,我科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42例,其中采用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式的245例(71.6%)、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式67例(19.6%),经尿道电切前列腺术(TURP)30例(8.8%)。因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式应用较普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①临床资料:本组245例,年龄50~85岁,平均67岁。病程2个月~15年,均有典型的排尿困难症状,其中有急性尿潴留的123例;前列腺Ⅱ度大54.6%,Ⅲ度大45.4%;心功能不佳占47.3%,肺功能不佳占29.3%,术前平均血压在18.6/12 kPa。②手术方法:传统Millin术式入路,改良后主要在于取前列腺前被膜横切口,分离出完全的前列腺后,窝内高温盐水纱布充填止血,然后用一根肠线在相当于前列腺左侧动脉处窝内入针,在被膜外结扎后再入针,在膀胱颈后唇入针,前列腺后被膜出针,连续3~4针(主要在于缝合后唇,缩小前列腺窝止血),然后在右前列腺动脉处出针结扎。整个过程是一根肠线完成结扎前列腺左右动脉,缝合后唇,缩小前列腺窝,术中窝内不留线头。术后2 d内放气囊,组织自然收缩止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提高防治水平。方法 对22例耻骨上前列腺除术后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膀胱颈口狭窄8例,膀胱颈后唇抬高5例,后尿道狭窄5例,腺体残留2例,血块堵塞2例。结论 前列腺除术后梗阻未能充分解除或新梗阻形成是造成术后排尿困难主要原因,而继发腺窝出血及感染是术后排尿困难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出血是前列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 ,处理出血是前列腺手术的关键 ,我们将彭氏电刀应用于前列腺切除术中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共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42例 ,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 2 2例应用彭氏电刀 ,B组 2 0例应用普通电刀。2 手术方法两组均经耻骨上膀胱入路 ,显露膀胱颈及双侧输尿管开口。均用电凝切开深达腺体的弧形或圆形切口 (沿尿道内口 ,前方尽量靠近尿道口 ) ,以免切穿膀胱。在粘膜下与腺体间稍加分离 ,并完整剜除前列腺。接着 A组缩回电刀尖头 ,迅速吸引并电凝…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7~2004年施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63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7例(11%),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探讨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年龄55~79岁,平均63岁。术后发生排尿困难时间为14d~2年,均表现为排尿费力、尿频、尿线细,甚至呈滴沥状,严重病人可发生充溢性尿失禁。B超测定残余尿量均>100ml,最大尿流率(MFR)<10ml/s,结合膀胱镜及尿道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环形狭窄2例;前列腺窝残留腺体1例;尿道狭窄1例;前列腺后唇呈堤坝状抬高2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1.2治疗方法颈部环形狭窄(2例),膀胱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 19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重点对 1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有尿道狭窄 4例 ,其中膀胱颈口狭窄 2例 ,膀胱颈后唇抬高 1例 ,尿道外口狭窄 1例 ;尿失禁 3例 ,其中 2例为暂时性尿失禁 ,1例为永久性尿失禁 ;术后继发出血 2例 ;腺体残留 1例 ;术后反复尿路感染 2例。结论 尿道狭窄和尿失禁是前列腺摘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中操作熟练和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膀胱颈挛缩采用膀胱颈后唇楔切除术或后唇楔切除术加Y-V成形术与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对33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5年2月收治33例62岁以上膀胱颈挛缩患者,其中A组(行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术)19例,B组(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14例,年龄、术前全身状况均相似,并随访3~15月.结果 B组平均住院日及手术持续时间均较短,且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3~15月,A组症状改善率为73.7%,B组为92.9%.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N)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其梗阻解除彻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