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IgA、IgM、IgG)含量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ECP、Ig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均为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_1、PEFR)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IgA、IgG和IgM浓度较正常健康人明显下降。结论:血清EOS数量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气道炎症监测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ECP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Uni CAP100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111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EC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及哮喘组患者组血清ECP水平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CP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患者血清ECP的含量变化与性别无关。ECP对于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哮喘的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分析其数目变化与治疗疗效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组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共57例,其中哮喘患者32例,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100 μL外周血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数目.哮喘组在正规抗哮喘治疗(以吸人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3个月后再次抽取相同体积的静脉血,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结果 哮喘组治疗前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F =5.532 P=0.038;Z=-4.937,P=0.01),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微粒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18,P=0.102).对哮喘组进行亚组分析,微粒数目在哮喘过敏组和非过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1,P=0.677;t =0.006,P =0.952),在哮喘治疗后良好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46),△微粒与△FEV1、△FEV1%、△Eos count、△FeNO、△ACT呈线性相关(r=-0.558,P=0.01;r=-0.453,P=0.005;r=0.625,P=0.01;r=0.313,P=0.041;r=-0.399,P=0.012).结论 哮喘患者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增多,治疗后微粒数目减少,动态监测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杭君  孙滨 《医学争鸣》1996,17(3):203-205
嗜酸性粒细胞是哮喘发病中的重要效应细胞为研究哮喘患者体内EC的激活程度,我们选择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和外周血EC密度作为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低密度嗜酸细胞(36.30±14.80)%较正常人(14.71±8.20)%增多;患者血清ECP浓度(10.74±7.22)mg/L也高于正常人(6.39±4.91)mg/L,哮喘患者血HE百分比与ECP浓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常见呼吸道疾病中的意义。选择哮喘3例,常见呼吸道疾病37例,正常对照10例三组为研究对象。利用瑞典Pharmacia的CAP系统检测其血清ECP,应用伊红丙酮法计数嗜酸性细胞。ECP浓度与EOS直接计数之间做直线相关系数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11例ECP增高,其中哮喘患者均正常,正常对照组1例增高;ECP浓度与EOS直接计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9.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哮喘发病及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 -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 ,简称哮喘。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或更长 ,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病理上是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为主 ,多种细胞 (胞大细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研究者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气道炎症 ,涉及多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气道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 ,成为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因此 ,对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粘附、激活、调控等有关的细胞因子 ,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究作一综述。1 白介素 5 (IL 5 )  IL 5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因子。分子量为 18KD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 (TH2 ) ,哮…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曙粤  董宗祈 《华夏医学》2000,13(4):558-560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或某些刺激后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使细胞消亡的耗能过程。凋亡与坏死不同,其发生具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所必需。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研究发现在哮喘患者的气道以EOS持续聚集为特征,当EOS被激活后,可诱发哮喘时组织的损害。而EOS性炎症的消退与临床哮喘的改善有关。现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阐述EOS凋亡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1 EOS凋亡…  相似文献   

12.
徐治波  高蜀生  练祥忠  杨英 《四川医学》2001,22(12):1178-1179
在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发表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并指出这种气道炎症是由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目前研究气道炎症的方法有尸检 ,纤支镜活检 ,支气管冲洗 (BW) ,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呼出气体检测 (特别是 NO)及痰检查 [1]。 1992年 ,Pin等[2 ] 首先通过吸入雾化的高渗盐水诱导痰液生成术研究哮喘的气道炎症现已逐渐广泛地用于临床。最近一个多中心研究证实诱导痰技术在认真监…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和肥胖,上述风险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以激活特定的细胞和分子途径,导致NEA发生。NEA的临床特征是对标准哮喘治疗的反应不佳,尤其是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导致疾病更严重和难以控制的哮喘。虽然NEA不是最普遍的哮喘表型,但重度哮喘患者中NEA比例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NEA的流行病学现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氧条件治疗哮喘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模拟高拓低压舱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卵蛋白(OA)致敏和5次1%OA诱发复制哮喘豚动物模型,设立正常组,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3组。利用模拟4000m海拔高原条件的低压舱治疗干预。结束后3组均作外周血和BALF中EOS计数以及血清皮质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外周血EOS、BALF中EOS绝对均非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诱导痰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诱导痰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组12例、轻-中度发作组12例、缓解组10例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及血清的嗜酸细胞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组诱导痰的嗜酸细胞分别高于轻-中度组(P=0.02)、缓解组(P=0.015)及对照组(P<0.001)。各组血中嗜酸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嗜酸细胞数显著高于血清。重度发作组诱导痰与血清的嗜酸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嗜酸细胞评价哮喘的炎症程度,诱导痰优于血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豚鼠哮喘模型,比较正常组,诱发哮喘发作后24小时(发作组),未经任何治疗哮喘豚鼠(对照组)以及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HEO)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梁庆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93-194
目的:通过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观察比较,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细胞检测,分析其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发病频率有正相关。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判断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病情的判断上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旨在通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从而达到抗气道慢性炎症的效应,是针对哮喘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我院从1996年开展此项工作,先后诊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6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6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过敏性支气管哮喘64例,其中男24例,女40例,年龄31~64岁,病程3个月~40年。均未合并其它严重心肺疾病,经一般解痉,平喘、抗炎等对症治疗1个月以上效果差或反复发作。治疗前1周停用糖皮质激素及其它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关于皮试情况:皮试抗原种类、皮试方法、试剂浓度的配制均按文献中方法进行,以太原制药  相似文献   

19.
<正>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多、聚集和浸润气道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笔者通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程度与EOS计数情况的对比,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EOS计数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30例健康人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免疫细胞组化方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的缓解期和健康人组EOS凋亡百分比分别是(3.50±1.59)%,(5.53±2.22)%和(6.90±3.27)%.三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着EOS凋亡异常,经激素治疗后可改善EOS凋亡.EOS凋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