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饲料对丝光绳绿蝇蛹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丝光绿蝇不同饲养方法和不同世代蛹重及其随采蛹发育天数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丝光绿绳蛹期发育的数学模型。方法:用两种幼虫饲料分别对丝光绿蝇进行室内连续培养,分别对两组其中的第4和第5代蝇蛹进行连续测重,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丝光绿蝇采用幼虫饲料I饲养的室内第4代、第5代蛹初重分别显性大于幼虫饲料Ⅱ饲养的室内第4代、第5代蛹初重,而不同代的差异无统计学显性意义。各组蛹重均随蛹发育天数增加而下降,头两天蛹重急剧下降,后几天蛹重减少趋于平缓,不同发育天数的平均蛹重与三次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结论:丝光绿蝇采用幼虫饲料I室内饲养效果可能好于幼虫饲料Ⅱ,而幼虫饲料对丝光绿蝇室内饲养后期的各代间蛹重无显性影响,三次曲线回归方程:y=0.028421-0.002496t 0.000751t^2-0.000079t^3可能反映了平均蛹重(Y)与发育天数(t)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丝光绿蝇幼虫饲料改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两种幼虫饲料对室内饲养丝光绿蝇的影响。方法 将丝光绿蝇分成两组,以两种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进行室内饲养,一种幼虫饲料不加鱼粉,改进的饲料中添加鱼粉,对室内饲养的两组丝光绿蝇第二代部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添加鱼粉组丝光绿蝇室内第二代蛹羽化率与不加鱼粉组元显著性差异,添加鱼粉组蛹重、蛹长、成蝇头宽、产卵次数等指标显著大于不加鱼粉组。结论 添加鱼粉的幼虫饲料有利于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丝光绿蝇室内驯养初期成虫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饲料室内驯养丝光绿蝇初期成虫形态。方法 将丝光绿蝇分成两组,以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进行室内驯养,一组幼虫饲料添加鱼粉,另一组不加鱼粉,测量其中第1、2、3代成虫的头宽。结果 丝光绿蝇室内驯养成虫头宽(mm)分别为:鱼粉组第1代 2.94±0.08, 3.32±0.11;第2代 2.66±0.10, 3.00±0.12;第3代 2.75±0.10, 3.11±0.09。不加鱼粉组第1代 2.97±0.06, 3.33±0.06;第2代 2.59±0.09, 2.88±0.10;第3代 2.67±0.12, 2.99±0.12。经t检验,第1代成虫头宽雄性以及雌性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第2代、第3代头宽均有显著性差异,添加鱼粉饲养丝光绿蝇成虫头宽明显大于不加鱼粉组。结论 幼虫饲料添加鱼粉有利于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在22~25℃室温条件下,大隐翅虫卵期约4天、幼虫期约14天、蛹期约16天。大隐翅虫主要孳生与活动于禽类尸体堆、皮毛堆、杂骨堆等有肉食类蝇幼孳生的场所,但成虫栖息于附近的潮湿土壤中,栖息深度3~8 cm,群居,每群有成虫5~10只。成虫产卵于1.5cm 深的潮湿土中,每次产卵约40粒,一生产卵3~5次。在食物不足时,成虫捕食其幼虫,幼虫之间相互捕食。实验室内观察,在加以肉质情况下,对其成虫捕食蝇幼影响不大。饥饿24小时的成虫每只24小时平均捕食丝光绿蝇3龄幼虫13~15条。幼虫喜食蝇蛹,在加肉质条件下,每只24小时平均食丝光绿蝇蛹3.8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孵化特征。方法每天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第7代及第8代幼虫孵化数量,未孵出数量,计算每天的孵化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产卵期前期,孵出的第7代及第8代幼虫数量相对较多,孵化率相对较高且稳定。后期孵出的幼虫数量相对较少,孵化率较低。结论丝光绿蝇室内种群产卵前期幼虫孵化率较高且稳定,转种应在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报告了家蝇巨螯螨的发育历期与人工养殖方法。每只雌螨每天可产卵约20个,一生可产100个左右,从卵到成虫需3-4天,完成一个世代需10天左右。用牛粪加蝇卵饲养的螨发育历期比单纯用牛粪或加线虫的历期为短,并且产卵历期长,产卵量也大。文  相似文献   

7.
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性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性比特征。方法 采用两种饲料分别对丝光绿蝇进行室内连续饲养 ,对其中第Ⅰ、Ⅱ、Ⅳ、Ⅴ代性比进行观察。结果 除第Ⅴ代鱼粉组外 ,各组试验雄虫数多于雌虫数 ;各代雄性与雌性之比平均值鱼粉组为 1.0 4± 0 .11,麦麸组为 1.31± 0 .14,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室内丝光绿蝇种群雄虫数多于雌虫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的基因差异表达规律。方法丝光绿蝇成虫产卵开始记为0 h,每隔2 h收集1次卵,直至有幼虫孵出。提取0、2、4、6、8 h的蝇卵RNA,应用Real-time PCR比较循环阈值(CT值)法测定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发育时间与CT值进行曲线拟合。结果丝光绿蝇卵中bicoid基因在0~4 h呈升高趋势,4 h处于最高表达水平,CT值为(3.04±0.66),6~8 h表达量逐渐下降;slalom基因表达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基因升高到6 h处于最高表达水平,CT值为(4.97±0.01),8 h CT值降为(3.90±0.01);chitin synthase基因在2 h处于最高表达水平,CT值为(6.74±0.01),后面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各基因CT值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光绿蝇卵不同发育时间bicoid、slalom、chitin synthase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可用于蝇卵发育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对自育性凶小库蚊生活史各期发育时间、成蚊卵巢发育和自育率的观察研究。卵粒孵化率为95.71%,卵期1.1天、幼虫期10.7天、蛹期1.65天、羽化到产卵4.2天。雌蚊羽化为96小时卵巢发育达到克氏Ⅴ期为84.88—94.72%。从第4至105代、总自育率为96.37%。并对其自育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各代蛹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蛹形态变化,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采用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分别随机挑取室内第2~5代1日龄蛹,及时称量蛹重,测量蛹长。结果发现,第2~5代蛹长(x±s)分别为(mm):6.85±0.30,7.13±0.21,7.17±0.22,6.79±0.22;蛹重分别为(g):0.0268±0.0032,0.0294±0.0018,0.029±0.002,0.026±0.003。经t检验,第3、4代间蛹重、蛹长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蛹重、蛹长都显著性大于第2代及第5代;第2、5代间在蛹重及蛹长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在郑州地区夏季,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丝光绿蝇的卵、蛆和蛹的变化。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首先飞临培养物产卵,卵经9h孵化出幼蛆,在孵出后的48h内蝇蛆长度一生长时间曲线呈近似的“S”形。幼蛆出生后72h变蛹,240h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季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郑州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虫卵定量计数方法对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将丝光绿蝇所产卵块分成3组,分别采用橡皮捣碎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自然孵化计数法等三种方法定量计数,观察比较不同方法的虫卵孵化率。结果橡皮捣碎计数法计数,虫卵的平均孵化率最低。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和自然孵化计数法计数,虫卵的平均孵化率均高,其中采用自然孵化计数法计数,虫卵的孵化率最高,但两者间虫卵的平均孵化率无统计学差异。后两者虫卵的平均孵化率均显著性高于前者。结论橡皮捣碎计数法方法简单,计数迅速,对虫卵孵化的影响较大,适合在虫卵大量定量计数但无需观察虫卵孵化率的情况下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和自然孵化计数法计数,计数相对较慢,对虫卵孵化的影响小,适合在观察孵化率、转种传代等情况下采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偶然发生的耳道蝇蛆病二例,病原体各为丝光绿蝇的一龄幼虫及麻蝇科蝇粪的一龄幼虫。共同症状为耳内剧痛,患者十分痛苦。如遇成蝇入耳时,取出成蝇后,应仔细检查耳道内有无蝇卵或蝇蛆,以防止耳道蝇蛆病的发生。送检蝇蛆标本耳应保留一部分活蛆,以便于鉴定蝇种。 例1 赵×× 男,26岁,工人。1982年8月5日来院。自诉二天前在树下午睡后,左耳发生异物痒感,到卫生所取出一只绿豆蝇,当时痒感消失。次日晚间起始,左耳发生钻心般剧痛。检查该耳见鼓膜上有许多白色、具黑色尖端、能蠕动的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初步研究。方法丝光绿蝇三龄幼虫,采用超声波处理后24h提取其血淋巴,采用大肠杆菌作指示菌,作抑菌试验,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活力大小。结果丝光绿蝇三龄幼虫每160只约提取血淋巴0.5ml,超声波诱导后24h取血淋巴,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活力。结论超声波诱导丝光绿蝇后,其体内产生了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 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se 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ocephal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别麻蝇(Boetthcherisca peregrina).设计22个ISSR引物,对采集的蝇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8个引物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法医蝇类的鉴定.进行ISSR分析,用PAUP聚类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 8种ISSR引物鉴定我国部分城市与地区5种蝇类,总共扩增样品次数为121,可放大679个清晰和稳定的带,其中516个是多态性.结果 表明我国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麻蝇、黑尾麻蝇分别呈现不同带谱,不同地区的家蝇呈现种内与地域多态性的遗传带谱.而5种腐尸性蝇种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带谱,发现种特异性的片段.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10个不同地区的家蝇聚类为一棵分枝树,细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类群,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的绝大多数种类聚类在一起,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的基因组DNA差异.结论 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我国12个城市和地区的常见嗜尸蝇类做出鉴定,揭示我国10个城市与地区的家蝇种类存在种内基因型和遗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