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的变异比较罕见,一般常和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干位置变异合并发生,本例亦不例外。作者在学生解剖的成人男尸中,发现1例左侧臂丛只有上、下2干,外、后2束。而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干可能起源于第9节段动脉。 一、变异臂丛的合成: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在第1肋骨上方合成下干,没有中干。由上干在中斜角肌外侧先分出肩胛上神经,然后复分为前、后2股:前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它位于斜角肌间隙中,向下分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相似文献   

3.
鲁智勇  陈梅花 《当代医师》2013,(11):1550-155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阻滞臂丛上、中干,退针时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方间隙内,前、中斜角肌浅面阻滞颈浅丛。记录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麻醉后HR、BP和SpO2平稳,无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解剖尸体中发现一例单束臂丛,现报告如下: 尸体为成年(50岁)男性,身长165cm除左侧臂丛变异外,其它各器官未见异常。左侧臂丛由颈神经第5-8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所组成。该臂丛各根穿经斜角肌间隙,合并成上、中、下三个神经干:C_5前支(长2cm)与C_6前支(长2.5cm)合并组成上干,长2cm,直径0.8cm;C_7前支直接延续构成中干,长4.5cm,直径0.6cm;C_8前支(长1.5cm)与T_1前支(长1.3cm)合并成下干,下干长3cm,直径0.7cm。该臂丛在腋窝内,被结  相似文献   

5.
杨波  单臣 《吉林医学》2009,30(23):2927-2928
目的:探讨切断前中小斜角肌方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6例27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21例22侧,全臂丛型2例,颈肋1例,第7颈椎横突过长1例,手术切除增长的骨组织和颈肋,发现均有纤维束带压迫臂丛神经,做前中小斜角肌切断术。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20个月,疗效按胸廓出口综幌征评定标准评定,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8例19侧,部分改善5例5侧,无效3例3侧。结论:斜角肌的病变及异常纤维束带是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的主要因素,早期手术探查,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彻底松解臂丛神经及血管。  相似文献   

6.
胸上口综合征包括颈肋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骨 -锁骨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Paget-Shrother综合征。多为颈椎、肋骨、锁骨及肌肉发育异常或畸形而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综合征候群。我院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2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治疗胸上口综合征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174例 ,女 119例 ,男 5 5例。病史 1个月~ 10年。其中前斜角肌综合征 5 4例 ,肋骨 -锁骨综合征39例 ,颈肋综合征 6 3例 ,胸小肌综合征 18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7.
胸廓出口综合征 (thoracicoutletsyndrome)是指由两侧第1肋包围的胸廓出口周围 ,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遭受压迫而引起的综合征。可在胸廓出口处引起压迫的骨性结构有颈肋、第 1肋骨和锁骨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可构成肌性压迫。根据本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可分为以下 5类 :①颈肋综合征 ;②前斜角肌综合征 ;③肋锁综合征 ;④第 1肋骨综合征 ;⑤过度外展综合征。颈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最为常见 ,二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相似 ,所不同的是 :前者有颈肋而后者没有。颈肋及其纤维带或软骨 ,可使臂丛…  相似文献   

8.
臂丛变异一例李义泽(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海口,570102在尸解一中年男尸颈部左侧时,发现组成臂丛的左第5颈神经前支行程变异,高位穿过前斜角肌上部,行于前斜角肌前面,从隔神经深面而过并与之成交叉状。穿出点距左锁骨上缘5.3cm,穿出点距第5与第...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斜角肌间隙内臂丛下干与邻近组织结构及胸1神经干与第1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臂丛下干卡压症提供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在21具4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臂丛下干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③结果在42侧标本的斜角肌间隙内,有33侧在前斜角肌的后内侧存在孤立的肌束,臂丛下干分别从其前下方(23侧)或后上方(10侧)通过;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斜越第1肋前内侧面时部分穿行于骨纤维管内。④结论该肌束的压迫或拱抬均可成为臂丛下干受压的因素之一;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越过第1肋时易受压迫。  相似文献   

10.
局部的外科解剖臂丛由第4至第7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根联合组成,有时第2至第4胸神经亦有分枝参加。上述之神经根离开椎间孔後,向第一肋骨上缘会合,穿过前斜角肌及中斜角脱之间而达於锁骨下。在第一肋骨处各枝最为集中,距离皮肤亦最近,被纤维鞘膜包里,为注射最易到连之区(如图1)。该图表示各神经出椎间孔後各分为前索及後索。前索用深  相似文献   

11.
臂神经丛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亦接受C4及T2脊神经前支发出的小分支,主要支配整个手、臂运动和绝大部分手、臂感觉。组成臂丛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沟分上、中、下干。  相似文献   

12.
臂丛下干的应用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斜角肌间隙内臂丛下干与邻近组织结构及胸,神经干与第1肋的关系,为诊断诊治臂丛下干卡压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1具4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臂丛下干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 在42侧标本的斜角肌间隙内,有33侧在前斜角肌的后内侧存在孤立的肌束,臂丛下干分别从其前下方(23侧)或后上方(10侧)通过;组成臂丛下午时的胸,神经干在斜越第1肋前内侧面时部分穿行于骨纤维管内。(4)结论 该肌束的压  相似文献   

13.
据教科书记载,臂丛可分为正常及异常型两大类。正常型臂丛是由第5~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它们再合成3个干、6个股及3个束,无论是根、干、股、束的任何一部分在数目及编排上违背了上述规律,都称为异常型。文献报导臂丛根变异者多为有第4胸神经前支参加的前置型臂丛,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2 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42岁。锁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 ,仰卧 ,头偏向健侧 ,麻药为 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0 1 %肾上腺素 )。肌间沟法阻滞 :在第六颈椎和环状软骨水平线 ,与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组成肌间沟交点进针 1 5~ 2cm ,触及异感 ,回抽无血 ,注药 1 5ml;颈浅丛阻滞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点后缘 0 5cm…  相似文献   

15.
余修贵  徐建 《九江医学》2003,18(1):20-21
目的:探讨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的关系,为临床诊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文对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前、中斜角肌起点位置及其与臂丛上干关系。结果: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中斜角肌起于第2—7或2—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臂丛上干C5-6神经根出推间孔后被前、中斜角肌起点的腱性交叉纤维所包裹。结论: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前、后结节均有起点,该交叉起点可能是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采取改进的穿刺方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者左侧手术,麻醉者位于头侧,用左手中指、食指分别依次按在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间隙内,从第七颈椎向胸锁乳突肌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外伤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或无骨折脱位型的颈脊髓损伤,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钛板固定,椎体融合术后,仍然逐渐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首先经查体确立感觉异常的范围与颈椎外伤所累及的神经根的范围是否一致。经上肢疼痛侧颈丛封闭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后,确诊为前中斜角肌综合症后,将前、中斜角肌完全切断。结果:3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两例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结论:很多颈椎外伤,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后逐渐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的患者很多是因为前中斜角肌损伤,变性,逐渐压迫臂丛神经所致,而非椎管内因素。  相似文献   

18.
前锯肌起自侧胸壁上八条肋骨,附着于肩胛骨的椎缘及下角。此肌收缩用力时可使肩胛骨贴近胸壁,并能配合斜方肌外旋肩胛骨而使肩充分外展上举。支配该肌的胸长神经来自颈_(5、6、7)神经根,在颈越过中斜角肌,走向腋动脉后方,表浅地沿腋部及前锯肌的外缘而支配该肌。胸长神经的直接或间接外伤、中毒或感染等均可引起前锯肌瘫痪。瘫痪后,如经半年以上不见恢复时,方考虑外科疗法。本文介绍我院治疗的一例胸大肌移位术及长期追访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6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根据肩周炎的发病特点及轻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辅以疼痛敏感点注射和功能锻炼。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术者手指依次按在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肌间隙,前斜角肌间隙与中斜角肌肌间隙内,从第7颈椎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作一条垂直线,两线交点距锁骨上1.5~2cm处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约1.2cm,有肌膜突破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15ml。对肌膜突破感不明显的患者,可找到异感后注药。  相似文献   

20.
颈部神经压迫综合征,又称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上口出口挤压综合征。从诊断病名来看,其病变部位在颈部或定为胸廓上口出口。其病因是臂丛神经和锁骨不动脉受挤压所致。该部位的解剖特点,臂丛神经和锁骨干动脉,在颈部经过一三角形时间隙。三角形的基部为第一肋骨,前边为前斜角肌,后边为中斜角肌,这是神经容易受挤压的部位之一。三角形间隙的基底是第一肋骨,者患者出现颈助,则将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向上推移,使之产生受压症状。但在临床上也不是所有的颈肋患者都出现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有压迫症状。因此,有部分医生将此病诊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