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效果。验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的优劣。方法:择期乳癌根治手术100例:I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满意,但复合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对照组稳定,对照组全麻药用量比复合组明显增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乳癌根治手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上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比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325027)金胜威徐旭仲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全胃切除优于单纯全麻(1),我院于1995年上腹部选择性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00例,并与同期应用单纯全麻100例做比较...  相似文献   

3.
黎阳 《当代医学》2010,16(16):81-82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择期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的用药量少(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老年人上胆囊切除手术适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血压控制情况,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及胆囊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37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30min、术毕拔管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的苏醒拔管时间及所用麻醉药剂量。结果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单纯全麻组少。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异丙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且单纯全麻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5.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普胸手术术中知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普胸手术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将34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结果: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用量较单纯全麻组低,术中知晓例数较单纯全麻组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普胸手术术中知晓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总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  80例上腹部手术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两组 ,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的临床变化。结果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血压和心率波动小、拔管时间早。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上腹部手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 80例上腹部手术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病组。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的临床变化。结果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血压和心率波动小,拔管时间早。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上腹部手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小东 《中外医疗》2010,29(14):99-99
目的观察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全凭静脉麻醉组。连续监测SBP、DBP、MAP及HR。结果 A组SBP、DBP、MAP及HR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手术时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用硬膜外阻滞、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些年来300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54.8%,全麻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14.6%.结论 对术前心电图异常、黄疸、低钾、高龄和术式较复杂等胆囊手术患者选用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可降低胆心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83年以来,食道癌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可减少全麻用药量,麻醉较平稳,术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 止痛。其中1例硬膜外阻滞导管误入胸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阻滞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和交感神经, 从而阻断该区域内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 使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减少, 有效降低了全麻诱导及术中的应激反应,避免循环的剧烈波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保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强刺激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加快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14.
全麻加单次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王心怡马书林(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100038)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阻滞;动脉导管未闭;儿童中图号R726.2单次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静吸全麻行婴幼儿漏斗胸及腹部手术曾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1,2]。我院将气管...  相似文献   

15.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机体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监测围麻醉期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Ⅱ组)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1)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平均动脉压,心率相对稳定,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P<0.01)。(2)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呼吸平稳,血氧变化不明显,术后病人能及早咳嗽、排痰和深呼吸。全麻组术后血氧低于实验组(P<0.05)。(3)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P<0.05)。(4)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5)。VAS评分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低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能较好地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并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机体的应缴反应,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0966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手术/周玉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一2001,4(2).一106一107 对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试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50例,另设全麻组及硬膜外组各50例作对照。结果:复合组镇痛、肌松效果及牵拉反应与全麻组无异,但明显优于硬膜外组;对循环的干扰明显小于全麻组及硬膜外组。认为:复合组中,全麻阻断了垂体一肾上腺系统的应激传导.硬膜外阻滞阻断了交感一肾上腺系统的应激传导,从而显著抑制了许多应激激素的提高,减轻了儿茶酚胺的分泌,避免了血压的明显上升。因此,复合组儿茶酚胺平稳,术毕清醒、拔管时间均早…  相似文献   

18.
杨洪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231-1232
目的:讨论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开胸手术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72例准备进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和实验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每组各36例。观测并记录术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镇痛效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开胸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1min、进腹探查时、拔管后监测血压及心率。结果 A组插管后、术中、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P均<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