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观察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较大。结论:8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索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南英 《安徽医学》2005,26(6):538-53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B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 mg,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 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查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单用米非司酮及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更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岁以上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57例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1例,给米非司酮12.5mg/日口服、甲基睾素5mg/日含服连续三个月;Ⅱ组(对照组)26例,甲基睾丸素7.5mg/日含服连续三个月。结果 治疗期间,Ⅰ组均发生闭经(100%),其中15例(48.4%)直接进入绝经期,治疗后瘤体平均缩小48.2%(P&;lt;0.01);Ⅱ组闭经者6例,其中5例(19.2%)绝经,另16例出血减少。经期缩短,瘤体平均缩小12.5%(P&;gt;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其对抗雌孕激素的作用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是较为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以评价两者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女性,以40~50岁最多见。子宫肌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卵巢激素依赖性肿瘤,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且逐渐向微创和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尤其对于患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妇女可能成为保守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的19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命体征。结果患者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 2)、孕酮(P)F等数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T)的改变情况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子宫体及瘤体大小的变化比较,两者治疗后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复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并可纠正患者贫血症状,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诊断明确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平均子宫体及瘤体大小的改变,贫血纠正及用药副作用的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月经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雄激素(T)水平的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平均体积缩小达49.51%,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达46.67%,均较治疗前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至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无1例发生死亡,子宫肌瘤复发2例。168例患者于用药2月内月经来潮,30例患者用药后无月经来潮,诊断绝经。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安全可靠,缩小瘤体效果明显并可以有效纠正患者贫血情况,可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治疗过程为期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并跟踪随访患者1年.结果 ①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小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月经来潮,其中39例(68.4%)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即绝经,余18例(31.6%)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可见月经来潮,但是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全部绝经.③9例(15.8%)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副反应,包括潮热5例,恶心3例,关节痛1例,在治疗结束后所有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对照组行米非司酮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减少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袁红 《医学争鸣》2009,30(8):700-70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因此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较其真实的发病率为低.国内有关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报道较少.我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8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Ru486(mifepriston)为一甾体类化合物,70年代中期由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率先研制,对于抗早孕有显著效果。目前国内Ru486合成尚处于试制阶段,未投入批量生产。本校药化研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加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加快宫内残留物排出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 ,将 2 3 5例早孕妇女分为 2组 :实验组 (1 1 6例 )于胎囊排出后即加服米非司酮 5 0mg,对照组 (1 1 9例 )于胎囊排出后不加服米非司酮 ,观察流产效果和阴道出血时间。结果 :实验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平均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1 ) ,刮宫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 :米非司酮可使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尽快排出 ,并有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志梅  李翎 《吉林医学》2000,21(4):228-229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 ,证实药物流产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方法 :随机将 480例妊娠妇女分为观察组 35 2例行药物流产与对照组 1 2 8例行人工流产进行对比 ;结果 :药物流产对早、中期妊娠各种情况均较人工流产组成功率高 ,经统计学检验 ,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药物流产是终止早、中期妊娠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介米非司酮治疗了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口服,连续3个月,治疗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机症病人,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进行B超及血性激素检查。  相似文献   

15.
Ru486是人工合成的抗孕酮药物。本文用B超连续观察了Ru486和ONO802终止早孕过程中胚囊、胚胎和子宫的变化,以了解Ru486的作用方式。B超观察结果发现:流产前90%胚胎存活,胚囊、胚胎和子宫继续增长。提示:Ru486的作用可能在于损伤蜕膜,使胚囊与子宫内膜分离,然后逐渐排出胚囊和蜕膜,经历不完全流产到完全流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RU486对吗啡依赖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为工具药,进一步探讨吗啡急性成瘾模型小鼠的免疫抑制效应及其机制。结果,RU4865,20mg/kg,灌胃给药,qd×4d,可不同程度地逆转反复吗啡处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ConA或LPS诱导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足跖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的抑制效应。而RU486对正常小鼠的上述免疫学指征皆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肾上腺的激活是吗啡体内给药所致免疫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2月龄的Wistar大鼠,经颈静脉注射~3H—Ru486(~3H—R)或~3H—孕酮(~3H—P)后,可见自显影银粒在子宫肌层细胞核内有明显的聚集,而腔上皮和腺上皮内银粒分布相对较少。在阴道、输卵管肌层细胞核内也有聚集。垂体前叶细胞的核、浆以及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等核团内神经元的胞核内都有相似的银粒聚集。所有动物的隔肌内均未见自显影银粒定位。用非标记Ru486,孕酮或地塞米松竞争的结果表明,Ru486在下匠脑、垂体、子宫等水平均和孕酮竞争特异性结合部位,很可能是孕酮受体结合部位。这提示Ru486在体情况下对上述各个水平的生理机能均可能产生影响,其抗早孕和诱导月经可能是通过多个环节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51例孕9~22周的健康妇女序贯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完全流产42例(82.4%),其中36例(83.7%)在12h内胎儿、胎盘完整排出,不全流产1例(2.0%),失败8例(15.7%)。结果表明药物安全有效、副反应小,使用简便,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程锦  吴泉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42-114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2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136例,占62.96%。无临床症状者80例,占37.04%,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77.78%。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兰春虎  王青  王常友 《当代医学》2009,15(17):295-296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7例,用聚乙烯醇(PVA)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3、6、12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3月,16例肌瘤体积缩小。术后1年,16例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