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本组48例甲状腺癌共63个瘤体,33例为单发,12例为双侧双发,3例为单侧双发。CT检出58个瘤体,平扫表现均以低密度为主,其中47个瘤体内部密度均匀或较均匀,11个瘤体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整、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者45个,边缘光整、甲状腺包膜完整者13个;29个瘤体内出现钙化,其中16个瘤体内钙化呈细颗粒状。增强后53个瘤体明显强化,其中8个瘤体中央强化明显、周围可见低密度环,2个瘤体动脉期强化程度超过周围正常甲状腺;33个瘤体增强后轮廓较平扫模糊、相对低密度范围缩小。侵犯颈前肌群、气管食管及颈内静脉等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可伴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例中病灶分别位于肠系膜、纵隔及颈部。动态增强CT扫描,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肿块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董珉  杨亮  郭震  张晋  陈勇  沈文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797-4799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 cm~8.5 cm,其中2 cm~5 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 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 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 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巴蕾  管延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85-86,161
目的探讨甲状腺增强CT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调阅本院近年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甲状腺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增强扫描不同时期的影像学特点及CT值变化,同时评价平扫CT及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状腺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强化,CT值增高,甲状腺癌组织平扫期、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CT值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平扫甲状腺癌诊断率为29.7%,强化扫描诊断率为85.0%,增强扫描诊断率高于平扫。结论CT增强扫描甲状腺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变化,能够为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常见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病变病人43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腺瘤16例,甲状腺癌10例,采用Lightspeed 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对比剂采用常规增强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多表现为弥漫增大,整体形态轮廓明显增大,密度呈不均匀性,部分囊变、钙化。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CT平扫呈类圆形13例,10例边界较清,有包膜,其内可见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可见包膜明显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囊变区不强化,实体性腺瘤内部呈中度强化。甲状腺癌均为单发,CT扫描为实性包块,密度不均、偏低,伴有钙化者占5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占30%;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均匀,无强化环。结论多排螺旋CT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可以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但对甲状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cm~8.5cm,其中2cm-5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平扫及强化CT值及强化方式、边界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 5例胃NET病灶主体位于胃体4例,位于胃窦1例,其中4例位于胃小弯侧,2例十二指肠NET病灶主体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1例。病灶长径在1.5-13.2cm之间,CT平扫病灶多(6例)表现为胃肠道内边界光整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平均CT值分别35HU,77HU,91HU。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分泌肿瘤强化方式为渐近性强化。结论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癌的CT三期扫描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腺癌患者行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CT表现。结果:甲状腺内: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沙砾样钙化;瘤周呈“强化残圈”征;瘤内残缺网格强化;包膜外缘毛刺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腺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IPL)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IPL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病变部位:病灶位于右肺20例、左肺6例;形态:19例病灶为扇形团块影,7例为类球状影;边缘:17例边缘呈刀切样改变,5例边缘密度低的晕圈状改变;密度:平扫均匀者14例,不均匀者12例,CT值12~41 HU之间,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后CT值超过100 HU,9例边缘明显强化伴中央液化、坏死,6例中度强化,强化后CT值在70~80 HU之间。胸膜:14例胸膜增厚、局部形成幕状、线状粘连带。淋巴结:7例淋巴结增大。结论:IPL CT特点: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多呈扇形团块、增强明显强化,边缘呈刀切样改变。全面分析病史及CT表现,对减少误诊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73例胃癌患者的就诊资料,将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分析结果和平扫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6.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螺旋CT平扫,P0.05,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转移淋巴结的主要螺旋CT征象: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体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者增加;强化类型分为实体性均匀强化,环带样强化和囊状不强化;强化峰值时间不同,以动脉期达强化峰值者多见。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提高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术前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甲状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理证实乳头状癌27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癌1例,中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30例,出现坏死18例,囊变12例,钙化18例,突破甲状腺包膜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8例,淋巴结转移5例。增强扫描后均呈不均匀性强化。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周围组织器官有无侵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37-133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内呈瘤结节,2例瘤周呈强化残圈,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内呈瘤结节,2例瘤周呈强化残圈,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曾志文 《吉林医学》2010,31(31):5581-5582
目的:分析颈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0例颈部肿瘤的CT扫描资料,分析病变发生部位,平扫及增强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38例,表现为结节状或软组织块影,后者常伴中央坏死;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表现为两侧颈部融合成块的淋巴结,无明显坏死区;颈部神经纤维瘤2例,表现为颈动脉鞘后境界较清晰的软组织块影,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中央无坏死区。结论:CT在颈部肿瘤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6):542-544
目的探讨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3例乳头状癌、2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8例淋巴结转移。CT平扫35例癌灶形态不规则,29例边缘不清晰,5例突破包膜;23例癌灶纵横比>1;28例癌灶为低密度,癌灶内钙化17例,11例砂砾样钙化,12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心;增强扫描36例癌灶不均匀强化,4例囊变中可见中等强化壁结节,13例癌灶边界较平扫模糊。4例侵犯周围组织,6例发现颈部转移淋巴结>10 mm。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CT征象相比于单纯性甲状腺癌无特异性CT表现,根据结节的边缘、形态、纵横比、钙化、平扫及增强密度、与周围组织关系、淋巴结增大情况综合分析,能提高甲状腺肿疾病中合并甲状腺癌诊断正确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病人,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CT结果和病理结果,从而分析应用CT确诊甲状腺癌的效果。结果增强CT较平扫CT在病灶及主、次要征象,淋巴结肿大程度及数目检出方面更好。结论应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能够更好地明确肿瘤的性质、形状、大小及淋巴结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确诊甲状腺癌及判断其病程发展,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王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4-824,769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痛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倒,甲状腺癌18例。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痛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痛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痛变(8%)。结论CT对甲状腺占住痛变的臣、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痛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手术前均经螺旋CT平扫及皮质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部分加肾盂期扫描,观察总结小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征象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形态学特点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皮质期一过性不均匀显著强化,皮质后期及实质期强化迅速减低,多期扫描具有“快进快退”型强化特点。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肾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率。对术前准确分期,指导手术方案及估计肿瘤预后等各方面都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SCT表现,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淋巴结结核10例:多为环形强化;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病变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有强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淋巴瘤5例:增强病灶稍有强化,边界不清晰,部分呈融合状;转移瘤25例:淋巴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MSCT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