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指母体在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者,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或两种方式兼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乙肝孕妇怀孕最后3个月,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IU,婴儿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及乙肝疫苗30 μg.结果 106例新生儿6个月内检测乙肝5项指标,93例HBsAg(-),13例HBsAg( ).成功率为87.73%.结论高危孕妇应采用高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以提高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VIg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1)在母亲怀孕后三个月,每月注射HBVIgG三汉,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2)只给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3)婴儿不注射HBVIgG,仅注射乙肝疫苗三针。观察其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阳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结果三种方案均对阻断母婴传播有效。第一种方案保护率为95.88%,第二种方案保护率为77.39%,第三种方案保护率为63.46%。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我国流行广泛,为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甘肃省甘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甘谷县人民医院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23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13例,分别于孕28、32、36周时肌肉注射HB IG 200 IU;对照组110例,不注射HB IG。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注射HB IG 200 IU,并按0,1,6月龄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月龄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时的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77%,12月龄时具有保护性抗体的有效保护率为94.69%;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8.18%,12月龄时具有保护性抗体的有效保护率为75.45%。[结论]HB 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婴儿乙肝感染率实验组仅4.7%(6/128),而对照组达19.2%(17/89)。[结论]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尹昌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89-90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357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4倒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支,200IU/支,所生284例婴儿接种HBIG 2支, 100IU/支,同时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73例孕妇所生婴儿,只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在12月龄时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实验组阻断率(93.8%)高于对照组(81.2%,x~2=7.68,P<0.01)。[结论]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优于单用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8.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孕妇于怀孕28周起每隔4周注射HBIG200 IU,婴儿出生4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按0、1、6个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剂量5μg)。对照组婴儿仅按0、1、6个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观察两组中婴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携带者中HBeAg阴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婴儿HBV感染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阳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婴儿HBV感染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HBeAg阳性孕妇孕期及婴儿出生4h内注射HBIG能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酵母重组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剂量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 ,为改进乙肝免疫接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1 998~ 2 0 0 2年对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 )对象及分组 :观察对象为绍兴县 1 998~2 0 0 1年期间出生的新生儿 ,根据其母亲乙型肝炎标志物分为3组 :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组 50名 ;母亲HBsAg单阳性组 2 0 0名 ;母亲HBsAg阴性组 87名。上述 3组再按疫苗接种剂量各分为 2个剂量组 ,即 1 0和 5μg组。上述观察对象经过均衡性因素 (包括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妇幼保健》2017,(3)
目的探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大庆市乙肝表面抗原(HBs Ab)阳性孕妇402例,分为实验组200例、对照组202例。实验组在孕28周、32周、36周3次注射同批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及乙肝疫苗(RHBV)10μg,在婴儿期出生6 h内、1个月龄、6个月龄3次注射同批次HBIG 100 IU及RHBV 10μg,临床对照组婴儿期出生6 h内、满1个月、满6个月给予RHBV 10μg。以上婴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均随访到3周岁。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定量PCR方法测量病毒HBV-DNA的载量。结果 1新生儿期,实验组的新生儿宫内病毒感染率为6.50%,低于对照组的16.34%(χ~2=8.02,P<0.001);新生儿的HBs Ab阳性率为21.00%,高于临床对照组的6.44%(χ~2=21.00,P<0.001);21年后幼儿期,实验组的HBV感染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13.87%;实验组HBs Ab阳性率为94.94%,高于对照组的8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年后幼儿期,实验组的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36.0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的HBs Ab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58,P>0.05)。结论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与对抑制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有效,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的健康,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寻找乙肝疫苗母婴阻断的最佳免疫策略。方法: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接种不同剂量的HBIG和乙肝疫苗,分别检测全程免疫接种后1个月、6个月儿童抗体滴度。结果:⑴共调查463例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滴度,抗-HBs阳转率为96.49%,7月龄与12月龄儿童抗-HBs(>10 IU/ml),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⑵母亲双阳与母亲单阳的儿童,抗-HBs滴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接种HBIG100 IU与200 IU的12月龄儿童抗-HBs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接种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尤其在母亲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中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可达到较好的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10%,慢性HBV感染者约1.3亿.其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当孕母HBeAg阳性时,其新生儿80%~90%将感染HBV并且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切断该途径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对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目前已取得很大成绩.我科自2003年4月~2004年5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165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7月本院310例出生(接诊)的婴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按照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不同预防方式分为三组,将79例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在婴儿出生后0、1、6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结果设为对照Ⅰ组,将67例既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未在0、1、6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结果设为对照Ⅱ组,将其余164例婴儿出生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且0、1、6月均接种乙肝疫苗设为研究组,对比三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Ⅰ组与研究组HBs Ag、抗-HBs及HBV-DNA阳性检出明显低于对照Ⅱ组,其中研究组最低(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显著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效果,并且不会给婴儿机体造成损害,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阻断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不同模式。[方法]在新生儿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3种方案注射HBIG,以观察HBIG的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阴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按常规接种乙肝疫苗者。[结果]方案1HBsAg阳性率为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率为79.39%;方案2HBsAg阳性率为2.94%;方案3HBsAg阳性率为10.26%。[结论]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血清HBVM模式复杂,阻断有效的婴儿HBVM模式可有多种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较广,发病率较高,其中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切断该传播途径是控制乙肝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BVac)联合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16名HBsAg阳性孕妇分成2组,预防组62例,自孕28周起3次注射HBIG和HBVac;对照组54例,不予免疫注射。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