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性眼外伤7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 ,探讨眼外伤诊治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 72 0例眼外伤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并发症及后果等因素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 ,男∶女 =4 5 3∶1,单眼∶双眼 =4 1∶1,多发年龄 2 1~ 40岁 ,职业依次为农民、工人、学生及学龄前儿童。致伤物种类主要为异物 ;致伤性质主要为挫伤、穿孔伤 ;治疗前视力高于 0 1者只有 3 2 3眼占 3 7 5 % ,治疗后有 492眼占 5 7 1% ,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眼外伤是可以预防的 ,及时合理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机械性眼球伤,特别是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机械性眼外伤398例(409眼),开放性眼外伤357眼,闭合性眼外伤52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各合作单位将所有的患者信息填表,录人数据库供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视力≥0.025者260眼(63.57%)。获得解剖功能修复者289眼(70.66%);获得解剖修复者34眼(8.31%);低眼压、眼球萎缩、硅油支持眼球和眼球摘除(预后不良)者86眼(21.0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RD)、伤后14d以上实施玻璃体手术者预后较差。受伤至手术时间与PV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伤时有RD发生者促进PVR的发生。RD和PVR合并存在使后果更差。伤后30d以后实施手术者R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单变量Logistic分析提示伤后无光感、视网膜闭合漏斗脱离、PVR形成、脉络膜上腔大出血4个变量是手术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玻璃体手术时机和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眼外伤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龚彤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23-1824
目的:通过对我院300例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急诊处理后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眼别、受伤原因、急诊处理方式、入院视力、出院视力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300例,男女比例约为8∶1,15~2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最高,约为14∶1,发病高峰年龄在35~45岁和5~10岁。以眼球开放性外伤、眼和附属器挫伤最多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中,以异物伤最多见。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为主,爆炸伤等原因较为少见。机械性眼外伤300例311眼的治疗方式中以眼内异物取出为主,其次为保守治疗,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急诊等处理后,出院视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300例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和爆炸伤最为常见。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机械性眼外伤122例12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122例中,开放性眼外伤116眼(95.1%),闭合性眼外伤6眼(4.9%),男女之比6.18∶1,机械性眼外伤以眼球开放性损伤为最多,致伤多以异物为主,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全部保住了眼球,与入院视力相比,出院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机械性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果严重,应加强防范。及时的医院就诊和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是挽救伤眼视力、降低机械性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总结机械性眼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受伤场所及高危人群等特征,为指导安全防护、降低其发病率提供依据;并经统计学研究得出影响机械性眼外伤愈后的相关因素,为伤后估计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愈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9例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得出159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受伤年龄、性别及眼别分布、受伤季节、受伤原因、受伤场合、高危人群等特征。在愈后视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城乡差异为影响愈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就诊时间、患者年龄与愈后视力无关。在并发症对愈后视力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眼内炎、视网膜脱离、晶状体脱位/半脱位、玻璃体脱出四个因素与愈后视力不良有关。在机械性眼外伤愈后视力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年龄<10岁、损伤分区Ⅲ、损伤分级>3级三个因素与愈后视力不良有关。结论: 我院收住的机械性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地区所报道的基本一致;受伤后合理治疗可提高愈后视力;损伤分区Ⅲ、年龄<10岁、损伤分级>3级、并发眼内炎、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这些因素提示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李勇  李锐  刘钊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84-1586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6-01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眼外伤住院患者260例286眼,调查其社会学和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致伤性质、就诊时间以及入院时视力损伤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眼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多见;致伤原因为锐器伤多见;致伤性质中以眼球贯通伤最为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原因、致伤性质、就诊时间以及入院时视力损伤程度与患者预后视力恢复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视力和眼球钝挫伤是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眼外伤是单眼致盲的主要原因,患者入院时视力和眼球钝挫伤与预后密切相关.眼外伤预防为主,需尽早治疗,应在劳动和生活中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眼外伤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09-04/09就诊于季马大学专科医院的眼外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诊断,并接受全面眼科检查。 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眼外伤总患病率为3.03%。近99%的眼外伤为机械性损伤。多数眼外伤(53.2%)与工作相关,这些患者受伤时均未使用眼部防护装置。在170例眼外伤中,57.6%为闭合性眼外伤,42.4%为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较开放性眼外伤的损伤程度较低,且有明显较好的视力预后(P<0.05)。最终视力和就诊时视力与从诊断到手术的时间间隔明显相关(P<0.05)。眼外伤致单眼失明患者59例(34.3%)。就诊晚、就诊时视力差、开放性眼外伤和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的危险因素。
  结论:大多数眼外伤发生在工作场所,且有较大比例的眼外伤患者发展为单眼失明。为预防严重的眼外伤,应在家中和工作场所普及眼部健康教育知识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眼外伤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减少眼外伤致盲、预防眼外伤一直是防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分析本地眼外伤原因,了解致残、致盲情况,寻求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现将1988~2003年笔者收治的1302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机械性眼外伤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a ZZ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736-738
据文献报道,我国县级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机械性眼外伤占有重要比例,出院时确定眼外伤盲位居首位。眼外伤的防治依然是我国眼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几年,国际眼外伤的分类和分区已被逐步认可和采用。眼外伤一期处理水平普遍提高,二期手术的手术时机广泛受到重视。一期眼球摘除的指征得到严格控制。对拟行眼球摘除患眼的挽救效果取得重要进展。另外,建立全国眼外伤登记网络和实施多中心研究是有效预防眼外伤发生和提高救治水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眼外伤14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龚毅 《国际眼科杂志》2008,8(5):980-981
目的:分析研究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眼外伤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对1452例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受损环境、致伤原因、视力和后果等各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眼与左眼之比1∶1.14;男女之比4∶2.1;高发年龄为<10岁和10~20岁组;高发的职业依次为学生、工人和农民;外伤性质以眼球开放性挫伤首位;工业、家庭和公共场所是眼外伤的高发地点;致伤的多以异物为主;致盲率为31.31%,眼球摘除占2.82%。结论:眼外伤发生后应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眼外伤评分( OTS)在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非对照、连续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后节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研究其预后视力与OTS系统预测视力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81例患者在本科接受眼后段手术治疗,OTS评分为2~47分,其中OTS-1级60例、OTS-2级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5.6±3.3)个月。本院治疗的OTS评分分级为1~2级的眼外伤患者,最终视力预后显著优于OTS预后。结论 OTS评分可以提供机械性眼外伤手术的预后参考,但对于OTS评分在1~2级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并不能直接使用OTS预后信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16-19)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泉州沿海地区住院眼外伤2316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锋  刘圣国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28-2329
目的:调查分析福建省泉州沿海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06/2010-06住院眼外伤患者2316例291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女之比为4.1∶1,左右眼之间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青壮年(16~45岁)居多。职业主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眼外伤的种类依次为开放性眼外伤(48.49%)、眼挫伤(36.33%)、眼附属器外伤(10.61%)、热烧伤(3.02%)和化学伤(1.55%)。眼外伤常见的致伤原因依次为工作不慎、意外摔倒或运动和纠纷殴打等。治疗后致盲率为53.03%,眼球摘除率为1.47%。结论:眼外伤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眼外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眼外伤实施手术的651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52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乍医院感染的眼外伤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将曲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致伤原因、外伤至于术间隔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存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14岁或超过60岁、植物性眼外伤、外伤至手术间隔3d以上或对患荷实施了侵入性操作,均可能成为眼外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眼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复杂,应依据患者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眼外伤4210例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作者对1981-1991年的11年间我院4210例眼外伤住院病人临床研究的部分结果表明,右眼伤与左眼伤比率为1:1.08;男性占89.07%,女性占10.93%;年龄分布为1-78岁,多发生在10-40岁,高峰期20-30岁;职业因素依次为工人、农民和学生等;受伤地点多见于工厂矿山、公共场所和家庭范围;主要致伤原因有敲溅击伤(38.91%)、爆炸伤(25.87%)、玩耍斗殴(16.70%)等;致伤性质中穿通伤3525例占83.73%,其中异物伤占绝大多数;致伤物常见的有铁屑、铜屑、玻璃、石粒等碎片和刀、剪、针、锥、树茬等锐器,以及雷管、鞭炮等爆炸品。文中分析讨论了这些眼外伤的并发症和眼外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粗浅的见解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诊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及致盲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眼外伤患者资料进行描述及分析。结果所有819例(829眼)患者中,687例为男性,占83.88%,男 女=5.20 1;年龄为(34.82±18.20)岁;不同眼外伤类别中,688眼为开放性眼外伤,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4.881。所有致伤因素中,金属类占42.49%(348例),其次为植物类(94例)、爆炸物(82例)。将患者按入院视力是否≥0.05进行分组,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受伤环境、眼外伤类型及分类、是否合并眼部并发症,以及是否及时就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这5个因素均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眼外伤类型的回归系数为1.697。将受伤眼按照治疗后视力有无提升进行分组,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是否合并眼部并发症、致伤物类别、眼外伤类型及分类、治疗是否及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具有意义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眼部并发症、眼外伤类型、治疗是否及时,其中治疗是否及时的回归系数为-0.957。结论 眼外伤以中老年男性常见,类型以开放性眼外伤最多。金属是主要致伤因素。工作中受伤、开放性眼外伤、发生眼部并发症、延迟就诊与视力丧失相关,且开放性眼外伤为最重要因素。而年龄大、发生眼部并发症、开放性眼外伤、延迟治疗与视力无法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海洋石油工人眼外伤的致伤因素为安全监督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条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2年间收治的650例眼外伤病例按不同致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高致病性工种和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伤者以青年男工人居多(58.00%),特别是电焊工(27.54%)和操作工(23.23%),如角膜异物伤(31.23%)、眼睑挫裂伤(17.23%)等,眼外伤并发症较重。结论 眼外伤除特定的工作性质外,与工人的职业技能高低和安全生产防护意识有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7.
儿童眼外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儿童眼外伤相关因素。方法 对近10年来我科收治的儿童眼外伤189例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儿童眼外伤占同期眼外伤患者的22.34%,右眼伤与左眼伤之比约1:1.08,男性占85.71%,多发年龄为4-6岁,主要致伤原因有玩耍斗殴、爆炸、交通事故等。致伤性质中眼球穿孔伤占78.89%。致伤物常见的有针(特别是一次性注射针头)、刀、剪、树枝、铁丝等锐器及雷管、鞭炮等爆炸品。结论 分析了这些眼外伤的并发症和眼外伤发生的相关因素,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千例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2,他引:33  
目的 通过对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1226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地点、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及后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男:女=4.89:1,右眼:左眼=1:1.16,多发年龄10~40岁,高峰年龄20~30岁。职业依次为工人、农民、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家庭、公共环境;致伤物种类主要为异物;致伤性质主要为挫伤、穿孔伤;并发症最常见和较为重要的有葡萄膜炎、白内障、前房积血。出院裸眼视力低于0.05者412眼,占31.16%。眼球摘除者占4.54%。且就诊时间越晚致盲率越高。结论 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从眼外伤的致伤人群及性质的分析中可知眼外伤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及预防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眼外伤住院72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研究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眼外伤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对726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受伤环境,致伤原因,视力和后果等各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眼与左眼之比为1:1.14,男女之比为4.2:1,高发年龄为<10岁和10-20岁组;高发的职业依次为学生,工人和农民;外伤性质以眼球开放性损伤居多,工业,家庭和公共场所是眼外伤的高发地点;致伤物以异物为主;致盲率为31.31%,眼球摘除占2.82%,结论:眼外伤的统计应采用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眼外伤的预防及眼外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海拔条件下铁路施工人员眼外伤的发生规律及救治特点。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26例青藏铁路工人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受伤眼别、就诊时间、上高原时间、致伤原因、致伤性质、全身其他部位外伤及视力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致伤原因为机械伤共44例(34.92%)。眼外伤性质主要为眼挫伤共52例(41.27%)。其中43例(34.13%)有全身其它部位外伤,以颌面部、头颅四肢伤居多。人院时盲目者23眼(17.16%),出院时盲目者8眼(5.97%)。结论高海拔地区铁路工人眼外伤发病率高,伴全身其它部位外伤者多,就诊距受伤时间较长,发生原因多与高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