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状1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8~78岁。结果7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31例(44.3%),阴性39例(55.7%);冠心病组31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2例(71.0%),非冠心病组39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48.7%)。结论体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凡疑及冠心病者,且有手术条件的地区或单位应提倡及早行冠脉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80例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的关系及其治疗进行分析,获得较全面认识,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方法:(1)对80例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作左、右冠脉造影,记录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分布优势类型等。(2)证实病变≥50%直径狭窄者,依年龄、性别、病变累及冠脉数量程度及冠脉优势性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检出率为80%(64/80例),男性发病为女性3.3倍;右优势分布者占81.25%,左优势分布者占11.25%,均衡型占7.5%;随着病变累及冠脉支数增多平均年龄增加;LAD受累最多,计38支(40%);重度以上狭窄支数占55.26%,其中22例心梗中20例≥90%。结论: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冠脉分布多数为右优势;病变多累及LAD,其次为RCA、LCX,病变范围多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心梗患者病变多为严重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准确率为8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阳性率增高。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界限性,而选择性的冠脉造影能直接观察管腔狭窄程度,可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冠脉造影中的痉挛为病理自发性及导管造影刺激引起,使狭窄病变危险增加,须以重视及予以处理。方法:本组按Judl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37例痉挛,男23女14,年龄43至60岁(平均47岁),自发性心绞痛15例。痉挛经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处理后均缓解。结果:单发痉挛多见,表现为(1)左冠脉前降支近中段12例,右冠脉近中段5例,均在10mm以上,呈“长桥”状改变,缩窄达50%-65%,累及分支开口;(2)右冠脉开口鸟咀样缩窄3例;(3)右前降支及回旋支不规则轻度局限偏心型各4例。(4)右冠脉多发痉挛5例,左前降支4例。合并狭窄者19例,痉挛与粥样硬化部位对应。结论:由导管造影刺激引起的痉挛无胸闷和心电图改变。自发痉挛的年龄段与冠心病高发增长期相符,提示为心梗前期病变可能;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阳性者60例,阴性者22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依次为58.3%(35/60)、50.0%(11/22),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单支病变者22例,多支病变38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分别为31.8%(7/22)、34.2%(13/38),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6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25例(57.87%),男性92例,女性33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25例,多支病变31例。10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48例(45.28%),男性36例,女性12例。结论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例患者行低剂量及大剂量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12岁。临床考虑冠心病,包括13例心梗患者,4例经PTCA治疗。结果发现6例负荷前后均无室壁运动异常,其中5例冠脉造影基本正常,1例有单支局部65%的狭窄;另有6例静息时即有室壁运动异常,负荷后无变化;1例PTCA治疗者负荷后室壁运动有改善;6例负荷试验阳性,其中5例低剂量阳性者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另1例在大剂量时阳性,冠脉造影虽为三支病变但最大狭窄程度为75%。结论:潘生丁负荷试验简单实用,检测多支病变准确率高,还可帮助识别PTCA后血供的明显改善。低剂量阳性者提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可帮助筛选高危患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的结果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随机抽取48份心电图正常且作了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的出院病历,并对其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7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被确诊为冠心病,占77.1%,其中单支病变9例(24.3%),双支病变16例(43.2%),三支病变12例(32.4%)。单支病变中轻度狭窄7例,多支血管病变中,有血管狭窄部位相对应的22例。结论以反复胸痛为主要症状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不能轻易除外冠心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心电图正常可能与这些部位产生的缺血性ST-T改变向量相互抵消、病变进展缓慢及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狭窄程度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疼痛是缺血性心脏病最重要临床、诊断指标。同时文献报告有25—40%冠状血管病人无心绞痛。EKG 运动试验有缺血表现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无疼痛。79年Diamond 等报导死于外伤的30—60岁生前冠心病的病理解剖资料,有冠状血管病变的男性占6.4%,女性占2.6%。另外冠状血管造影见到4%无症状冠心病。他认为中年男性有5%为无症状分析30—70岁500例冠状动脉硬化者,生前有绞痛发作者仅50人。他得出结论:明显冠状动脉硬化到70岁一次也可无绞痛,无冠状血管改变者也可死于心绞痛发作。患大病灶心梗后有15—20%为无症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SPECT心肌灌注、冠脉钙化积分及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等检查,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其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60例为本院2005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者,入选患者均行ECT、冠脉钙化积分、冠脉CTA等多项无创性检查,并经冠脉造影检查。60例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4~75岁。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Judkins法,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标准为:至少1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血管腔(直径≥2.0 mm)狭窄≥50%为阳性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以下3级:正常或轻度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常规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心电图在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以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ST-T改变伴或不伴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甲组占94.1%,乙组占65.5%.此外,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心电图阳性率较低.另外,相当比例的患者虽然心电图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病变.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伴胸痛症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T改变者,单独的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电图的检出率也增加.所以,单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局限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方法】对本院120例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其特点。【结果】冠脉动脉造影检查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其中,10例为单纯左主干狭窄病变占8.4%(10/120);43例为单支血管病变,占35.8%(43/120),以前降支者多见,占15.8%(19/120);67例为2~3支血管病变,占55.8%(67/120),前降支和右冠脉者占28.3%(34/12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对于指导早期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1例冠心病(不包括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冠脉造影(CAG)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典型心绞痛组的CAG阳性率(89.47%)明显高于非典型心绞痛组(41.03%)和无心绞痛组(25.00%),P<0.01.心电图示缺血性改变52例患者的CAG阳性率为86.5%,其敏感性为54.9%,特异性为71.1%.CAG显示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大,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静息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男性,45岁以下(包括45岁),并行冠脉造影者76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34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非冠心病组27例,多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史发作,为排除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术,且除外运动试验阳性而怀疑X综合征者。1.2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准,采用Judkins法:狭窄≥50%为轻度狭窄:狭窄50%~74%为中度狭窄;狭窄75%~99%为重度狭窄;狭窄100%为完全梗阻。有多支病变以狭窄最重的1支计算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sT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sT压低的104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55例伴有典型胸痛症状;B组49例不伴有典型胸痛或无症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55例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50例,B组49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27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A组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90.9%,B组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55.1%,两组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x2=17.285,P〈0.01)。结论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压低同时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压低不伴有典型胸痛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50-59岁女性冠脉造影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曹江  吴弘  秦永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388-1390
【目的】探讨50~59岁女性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疑诊为冠心病而住院的50~59岁女性患者17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吸烟史、高血压、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38%比7%、42%比2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组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比例分别为12%、35%、53%;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比例分别为35%、45%、20%。10gistic回归提示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是引起50~59岁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0~59岁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造影特点以多支病变,血管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对 876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进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一致者 5 65例( 64 5 % ) ,其中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冠状动脉有狭窄病变者 3 91例 ( 4 4 6% ) ,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均正常者 174例( 19 9% )。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不一致者 3 11例 ( 3 5 5 % ) ,其中心电图正常而冠状动脉狭窄者 166例 ( 18 9% ) ,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冠状动脉正常者 14 5例 ( 16 6% )。结论临床上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来诊断冠心病 ,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静态心肌断层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综合判断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临床医学》2013,33(8):14-15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情况,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及其严重性。方法:选择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发现糖尿病病史1-15年;对同期随机抽出32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0-75岁之间。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冠心病的标准为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ACC/AHA分析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组C型病变占72%,对照组C型病变占6%,P<0.01;观察组A型病变占8%,对照组A型病变占75%,P<0.01;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20%、19%,P>0.05,无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冠脉病变多为严重、弥漫、多支、多处病变,应积极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周欢 《临床医学》2013,33(8):12-14
目的 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 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 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