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低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超声扫查低体重儿颅内结构,观察脑室内出血声像特征,部分病例行CT扫查。结果1级IVH单侧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89.2%的1级IVH病灶可完全吸收。1级IVH的预后良好。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级IVH声像图表现: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高回声影,丘脑尾状核沟室管膜下见各种形态的高回声区;侧脑室腔内回声增强增多,其腔径可增宽或不增宽,有时可见絮团状稍高回声块影;脑室周脑实质可出现高回声或无回声区。结论超声能准确诊断低体重儿脑室内出血并进行分型,可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早产儿资料,生后3-7d内头颅“B”超检查情况。结果:225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76例,发生率达33.8%,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呈相关性,与产科并发症有密切相关。多数早产儿IVH程度较轻,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IVH与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产科并发症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新生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玲  万钧 《医学争鸣》2004,25(9):F003-F003
0引言 新生儿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新生儿期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与围产期窒息及产伤有关,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存活儿神经系统后遗症. 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新生儿IVH和SAH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床边超声对极低体重儿(体重<1 500 g)进行颅脑检查,判断有无脑室内出血(IVH),并探讨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3例极低体重儿出生后3~7 d内常规行床边颅脑超声检查,记录分娩前后的临床因素,且于一周后行颅脑超声复查.结果:73例极低体重儿中IVH发生率76.71%(56/73),轻度IVH占39.73%(29/73);重度IVH占36.99%(27/73),一周后复查,其中重度IVH中15例程度加重,占55.56%(15/27);IVH患儿中有19例在一周治疗后复查时出现侧脑室中度扩张,占26.03%(19/73).极低体重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IVH发生率越高,出生窒息、呼吸暂停可以引起或加重IVH(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IVH发生率较高,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可早期诊断及观察其病程演变,是临床诊断极低体重儿IVH首选的影像学技术,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海兰 《河北医学》2007,13(10):1234-1235
近年来,随着低出生体重儿抢救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早产儿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近几年IVH的发生率逐渐下降,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类型,成为早产儿早期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胎龄的关系,从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间对我院收治的468例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室镜用于脑室内出血(IVH)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IVH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脑室镜清除血肿加基因重组链激酶(r-SK)溶凝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UK)灌洗。两组分别进行CT显示血肿清除情况对比,按临床治疗时间、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实验组脑室镜清除血肿均达8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血肿用r-SK排除血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脑室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加r-SK局部溶凝引流治疗IVH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锈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早产儿240例的临床资料,入院当日血小板采集结果及3~7d内头颅B超及CT检查情况。结果240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80例,发生率达33.3%,与出生时血小板计数、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窒息、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室出血(IVH)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感染、贫血、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加强产前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妊娠,提高产科技术,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室外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内出血(IVH)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势危重;既往传统内科治疗,病死率高.根据Graeb评分标准,中、重度IVH病死率高达60%~90%[1].我们自1994年3月至2000年5月采用脑室外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28例,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室出血     
<正>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以下简称IVH)泛指各种病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近年来随着CT扫描的临床应用,对IVH的发生率、病因、病理改变和预后因素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本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仅就以上几方面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早产儿(男62例,女54例)在出生后72h内行床旁颅脑彩色超声检测。结果胎龄及出生体重越低.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越高,P〈0.05。随IVH的加重,惊厥、肌张力改变更加常见,部分程度较轻的IVH无临床症状。结论床旁颅脑彩超是监测早产儿IVH的首选方法,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IVH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袁坚列  章威 《浙江医学》1995,17(5):279-280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IVH)是临床少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常伴有严重脑损伤,死亡率高。我院1989年8月至1994年2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IVH16例。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IV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内出血,多伴有严重的脑损伤,死亡率高。以往早期诊断较困难,自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后,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我院1988年3月~1992年2月收治11例IVH,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蔡玲 《广西医学》2011,33(9):1156-115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超声诊断,以及其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早产儿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脑室内出血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196例早产儿中发生IVH 121例,发病率61.7%,其中重度IVH发生率24.8%,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血小板减低、机械通气治疗等亦可导致IVH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各种因素引起早产儿血压不稳定,导致脑血流突然增加、脑静脉压增高以及脑血流降低等表现时,易引起早产儿脑室管膜下的胚胎生发层基质破裂导致脑室内出血(IVH),IVH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早产儿IVH的发生率高达65%以上。为有效降低IVH的发生率,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作者依据2002年第6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晔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063-1064
目的探讨连续腰椎穿刺治疗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00年12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科CT确诊的IVHⅡ级以上患儿24例行连续腰穿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24例患儿开始LP时间为生后5~10天,平均(6.28±0.66)天。LP次数为5~15次,平均(10.40±3.20)次。持续时间7~31天,平均(15.62±5.31)天。放液量5~15ml,平均(8.1±2.7)ml。治愈后6个月复查头颅CT,3例Ⅳ级IVH中2例显示双侧脑室轻度稳定扩大,1例发现有外部性脑积水,1例Ⅲ级IVH显示双侧脑室中度扩大,余20例正常;随访时间10个月~4年,LP24例仅1例Ⅲ级IVH显示双侧脑室中度扩大发生脑瘫,余23例生长发育正常,预后不良发生率4.2%(1/24)。结论IVHⅡ级以上,尤其是严重IVH,可早期采用积极主动的连续LP治疗,对预防IVH导致的脑积水效果显著,并可改善IVH患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方法.方法:对产科和新生儿科的345例住院新生儿于生后2~7d进行常规床边头颅超声检查.结果:345例新生儿中总IVH发生率为28.7 %(99/345),重度IVH发生率为2.0 %(7/345),其中早产儿总IVH发生率为90 6%(58/64);足月儿总IVH发生率为14.6%(41/281),93%的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母体因素均与IVH发生率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证实常规头颅超声检查对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IVH)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出血,本病病情多较严重,症状恶化也较快,一旦发生,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抢救IVH的关键。我院自1990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IVH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的吲哚美辛用于预防脑室内出血(IVH)的多中心试验证实,早产儿IVH发病率降低。以性别列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吲哚美辛使IVH的发病率减半,消除了脑实质出血,并可提高3~8岁男性患儿的语言能力评分。吲哚美辛可预防男性早产儿脑室内出血@Ment L. R. @Vohr B. R. @Makuch R. W. @李开  相似文献   

19.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室内出血(IVH)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及幸存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我院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脑CT问世之前,临床常根据患者突然昏迷和继而严重的脑干功能不全来诊断脑室内出血(IVH)。IVH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昏迷、强直痉挛、瞳孔缩小和呼吸衰竭。但自CT临床应用以来,许多病例临床并无这些典型的症状,而脑CT却发现有IVH。为重新认识IVH,对我院1986~1989年收治的32例IVH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