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除了行脑卒中常规治疗以外,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nhel Index),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OAB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提高脑卒后尿失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头针配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降脂稳斑、营养神经等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针联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依据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及比较,并根据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疗效估算。【结果】(1)完成试验情况:至观察结束时,68例患者中有7例因转科、失访等原因予以剔除。其中,治疗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4例。(2)临床疗效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量表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下降(P0.01),SWAL-QOL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SSA评分的下降作用和对SWAL-QOL评分的升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头针结合吞咽言语诊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配合药物(氟西汀)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氟西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分别对患者行HAMD-17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结果治疗后2、4和8周治疗组患者HAMD-17和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治疗伴躯体形式障碍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躯体形式障碍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主要由石菖蒲、远志、郁金、柴胡、合欢皮、巴戟天、丹参等组成)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2组疗程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神经网络重建原理,研制一种康复治疗仪,检测卒中后患者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形成生物反馈,调动患者积极性,通过患者主动努力和治疗仪辅助电刺激,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以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选择260例脑梗死和2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分别设立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使用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3个月时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梗死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6.6分(P<0.01),脑出血组比对照组降低4.4分(P<0.01).结论 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造成的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6.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玉英 《海南医学》2011,22(24):38-39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40 mg每天早晨服用;研究组同时予以每周3次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军  徐文安 《医学综述》2009,15(22):3470-3473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越来越引起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但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的标准,临床中仍参考原发性抑郁的标准进行诊断。由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常无法与其正常交流,影响了脑卒中后抑郁诊断的准确性,因而急需开发合适的非语言依赖的诊断方法。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非语言依赖的诊断量表相继开发,并且有学者正研究适合的生物学指标,以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出现焦虑症状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组和阿普唑仑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下降,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迭82.4%,高于对照组74.5%(P〈0.05)。结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卒中后焦虑有效,不良反应少,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并在治疗1个疗程(28 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排除脱落病例,靳三针组40例、对照组39例进入统计分析处理。(2)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靳三针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靳三针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临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单用万拉法新治疗3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1,3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6.28±6.49)分、(9.62±5.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52±6.27)分、(12.48±5.48)分](P<0.05、P<0.01);临床疗效(痊愈率82.50%、显效率7.50%、有效率5.00%)好于对照组(55.00%、12.50%、15.00%)(P<0.05)。结论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并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外展和被动上举的无疼痛范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 例脑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研 究组给予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 及6 周汉米尔顿抑郁 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HAMA、PHQ-15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疗后第2、4 及6 周研究组HAMD、HAMA 及PHQ-15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 床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量表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常规抑郁量表的评定难点,采用两种非语言性抑郁量表[卒中后失语抑郁量表(SADQ)和失语抑郁量表(ADRS)]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并判断在卒中后抑郁诊断上的信度、效度,评价其是否能满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方法对90例脑卒中后患者在病情稳定2周后,采用SADQ、ADRS同时对其进行测量,并在首次测量2周后及6周后分别复测,分析其各自的信度、效度;对于无失语的患者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作为效标依据。结果两种非语言性抑郁量表信度效度均较满意,ADRS在信度上优于SADQ,SADQ在敏感度,尤其在早期对抑郁的敏感度优于ADRS。根据量表的评定结果,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失语的患者。结论 ADRS、SADQ均可作为卒中后抑郁的测评量表,在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的早期识别上发挥作用,研究中ADRS的信度更好,SADQ在卒中后早期较为敏感,而ADRS在卒中后的亚急性期敏感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效果。方法 11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中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海坤失眠治疗仪治疗,观察组56例再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54例(96.43%),对照组总有效47例(87.0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肯定,提示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疗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24项)抑郁量表与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χ2=8.91,P=0.031,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1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至观察第8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用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与病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以及盐酸舍曲林 (左洛复 )治疗此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头CT或MRI检查病损部位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 [结果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 ,且大脑皮质、丘脑、脑干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P <0 .0 1 ) ,盐酸舍曲林治疗有效。 [结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脑卒中病损部位有关 ,盐酸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的针刺疗法(针刺解痉调气法)治疗疗效。方法将98例脑卒中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人,取肩髃、肩髎、尺泽、天井、合谷、极泉、后溪、三阴交、血海、解溪、足三里、委中穴,头针患侧对应运动区;手法为行浅刺多捻,针前注重押手的作用,在施术部位切按重压,快速进针,深度约0.5~1.0寸,行小幅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48人,康复训练采用常规Bobath康复训练手法进行治疗;1次/d,40min/次。5次/周,15次为一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做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8%;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解痉调气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pasticity scale,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判断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CSS与改良BI量表评定3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社区康复个体化治疗原则下治疗前、治疗后30d及第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前CSS与改良BI评分与治疗30d、3月后CSS与BI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区康复治疗前、治疗后30d、3月CSS与改良BI之间均呈负相关性(P〈0.01),CSS评分越低,改良BI评分越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功能。  相似文献   

19.
齐永乐  孟红旗 《吉林医学》2010,(26):4439-444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和治疗。方法:将101例脑卒中后抑郁症101例分为治疗组62例,应用氟西汀治疗,20mg/d;对照组49例不用任何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发病率、损害部位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变部位多见于左侧半球(72.2%);自杀者年龄(59±14.8)岁,显著高于未自杀者(53.2±6.8)岁,t=2.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抗抑郁治疗和神经功能康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影响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刺五加注射液滴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黛力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6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82.35%,两组间差异显著(X2;6.0694。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值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同一时间对照组与治疗组的HAMD评分值亦均具有显著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极显著(t=17.1049,Pd0.01)。结论刺五加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