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时及对白内障术后后囊不完整的患者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及白内障术后后囊不完整的患者,前房植入美国产S型襟前房型人工晶体,并常规行周边虹膜切除。结果所有眼术后视力均在0.1以上。术后早期8例眼压升高,但小于28mmHg;随访3个月~2年,末见眼压明显升高者,未出现人工晶体脱位、大泡性角膜炎、葡萄膜-青光眼-前房出血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颖  闫筠 《天津医药》1998,26(3):182-183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要领之一是保留完整的后囊,才能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属于该手术中严重的操作性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则难以进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并严重影响远期疗效。现将我院1989年5月至1996年7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光 《淮海医药》2001,19(1):16-17
目的 探讨半园形撕囊术的优点、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120只眼行白内障囊外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用半圆形撕囊法进行前囊膜切开为治疗组,对40只行改良信封式(弧形)前囊膜切开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通过房角镜观察前囊膜及人工晶体袢的固定位置。结果 术中可见,半园形撕囊组中获亘直径约6mm园形撕裂孔,人工晶体双袢均在囊袋内(100%);对照组中,36只眼人工晶体双袢在囊袋内(90%),结论 在标准的白内障囊外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半园形撕囊方法切开前囊可保持囊袋的完整性,保证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固定。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只适应于晶体后囊完整者,而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后囊已破裂,或已行白内障囊内摘除二期植入人工晶体,以及准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破裂、悬韧带离断者,以往的做法或是放弃植入人工晶体,或是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的56例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和B组(后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1周、4周及8周的视力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优势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长生  栾洁  孙建宁 《江苏医药》2003,29(3):236-237
外伤性白内障多单眼,以中青年居多,白内障摘除术后为了能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屈光参差的矫正显得尤为重要。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矫正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的最佳方法。晶体囊膜的完整与否是后房型人工  相似文献   

7.
刘济民  蔡军勇 《江西医药》2001,36(6):432-433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仍为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术式,但是术后一些并发症常常影响视力的恢复,为此,本文收集我院1996年10月至2000年4月2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志红  何晓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149-1149
我们对840例在门诊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使病人手术后有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知识,促进术后的康复。1 临床资料自1998年1月-2000年1月在门诊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共840例,862眼。其中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后囊膜破损的情况下采用固定方法实施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根据残余的后囊膜形成设计出不同的植入方法;结果:术后的人工晶体位置,视力恢复情况与后囊膜完整的病例相同或优于后者;结论:只要巧妙的利用残余的后囊膜的支撑,在后囊膜缺损的状态下,不用巩膜固定仍能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福建省立医院何晓清1996年3月~10月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71例,术后出院视力0.3以上者占90%,最佳视力达1.0。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1例、111只眼,...  相似文献   

11.
王勇  詹邶  秦永年 《安徽医药》2016,37(5):566-568
目的 评估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伴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 对人工晶体前膜伴虹膜粘连患者55例(59眼),使用Nd: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方法切除人工晶体前表面机化膜,对合并虹膜粘连者予以松解,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一次性激光治疗成功率、人工晶体的损伤、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7眼一次性激光治疗后前膜全部切除且解除虹膜与人工晶体间粘连,2眼因前房炎症反应较重复发,行第二次激光治疗后痊愈,激光治疗一次成功率达96.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瞳孔区人工晶体前膜完全切除,虹膜粘连松解。视力稳定提高≥3级者51眼(86.4%)。结论 YAG激光联合氩激光切除人工晶体前膜、松解虹膜后粘连的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及早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2.
周苏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35-36,39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者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意义。方法109例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利用残余后囊及(或)前囊为依托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09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矫正视力0.05—0.1者5例(5眼),0.1—0.3者52例(52眼),0.3~0.5者40例(40眼),0.5—0.8者12例(12眼)。结论白内障术中后囊破损者只要有足够的残余后囊及(或)前囊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32眼,其中伴眼内异物13眼,伴玻璃体混浊19眼。老年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4眼,伴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6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90.5%),不变4眼(9.5%)。保留晶体前囊的19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4眼(21.1%),保留晶体后囊的23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3眼(13.0%)。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经选择的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好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希  李平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0-24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段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单纯的老年性白内障50例(50眼)为LMWH组,以同期相同病例50眼为对照组,二组均采用6mm巩膜隧道切口行ECCE及IOL植入手术,LMWH组在手术中应用加入LMWH的乳林格液为灌注液,其浓度为LMWH12.5IU/ml,对照组用单纯的乳林格液为灌注液。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前房反应。IOL表面的细胞学反应、后囊膜混浊程度及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出血等情况。结果:LMWH组手术后前房反应、IOL表面的细胞学反应、后囊膜混浊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P<0.05)。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出血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LMWH可明显抑制IOL植入手术后眼前段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200只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组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3),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6±2.8)个月。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期间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0.2%、100%、94.6%;超声乳化组与联合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小梁切除术组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主要并发症为小梁切除术组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只眼,眼压再次升高需药物控制的小梁切除术组5例,联合手术组2例。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郑婕  温跃春 《安徽医药》2015,(5):895-89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植入Bigbag及MI60两种人工晶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该科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人工晶体83例(117眼)。其中植入Bigbag人工晶体44例(61眼)为A组,植入MI60人工晶体39例(56眼)为B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评价指标:眼轴及前房深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屈光状态、晶体位置、并发症等。结果(1)术后6个月两组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同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玻璃体腔前后径(视轴区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的差值:B组(4.51±0.81)mm明显大于A组(2.92±0.79)mm,P<0.01。(2)两组术后6个月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A组≤±1.0D有43眼(70.49%),B组≤±1.0D 有32眼(57.14%)。(3)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两组术后6个月BCVA(最佳矫正视力)及对比度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观视觉问卷调查显示A组满意度高于B组。(4)并发症:A组后囊膜混浊4例、玻璃体后脱离2例;B组后囊膜混浊5例、人工晶体偏心1例、玻璃体后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Bigbag人工晶体使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前后径的改变较小,预留晶体度数更准确,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主观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report 2 cases of reiterative membranous proliferation with giant-cell deposits on hydrophobic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after a triple procedure of vitrectomy,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uveitic eyes with cataracts and vitreous opacity.

Methods: A 72-year-old Japanese woman and a 67-year-old Japanese man underwent AcrySof IOL (SA60AT) implantation in their eyes (both eyes in the first case and the left eye in the second c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and vitreous opacity with uveitis. Although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seemed to b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number of giant-cell deposits on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in 5 and 9 months, respectively, and neodymium-doped yttrium-aluminum-garnet (Nd:YAG) laser capsulotomy was requir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Nd:YAG laser membranotomy (4 and 5 times) was required because of repeated membranous proliferation with giant-cell deposits occurring on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IOL monthly, althou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seemed to be controlled.

Conclusion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this undesirable complication,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limited in cases with hydrophobic acrylic IOL implantation, should be kept in mind. Also, Nd:YAG laser membranotomy for the proliferative membrane is an available option for recovery of vis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改变。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均较术前改善。并发症包括:术后一过性浅前房、角膜水肿、后发障。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360眼IOL术后后囊混浊随访观察6个月~2.5年的结果,有87眼发现有后囊混浊(24.17%);但其中仅14眼(3.89%)影响视力。先天性白内障IOL术后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占47.37%,老年性白内障IOL术后后囊混浊未发现明显影响视力。IOL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的高峰时间是术后3~6个月内,并没有随时间延长混浊率增加的趋势,术后后囊混浊的防治关键时间应放在术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