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UIAs)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1]。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数人无临床症状[2~4]。而颅  相似文献   

2.
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横断面式的随访调查.I组44例患者未经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II组36例患者脑动脉经受了SAH的刺激,手术已将破裂或较大、引发相关症状的动脉瘤夹闭,仍留有未破裂动脉瘤的多发动脉瘤患者.结果共随访到53例(66.3%).I组26例,目前年龄(到随访时)8.17~76.17岁,平均46.06岁,平均随访4.02人年;II组27例,目前年龄14.83~73.25岁、平均51.74岁,平均随访6.61人年.I组5例,出院后平均1.22年因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破裂率4.79/100人年;1例椎动脉瘤患者,出院后2.25年瘤体从27 mm增大到34mm,动脉瘤发展率1.30/100人年.II组患者无死亡,1例随访2.42年时,发现一新增的基底动脉瘤,动脉瘤形成率0.56/100人年.结论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性别、首发症状以及动脉瘤大小、部位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 unruptured aneu- 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有诸多文献报道,但尚未达成共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即临床上无破裂出血病史或经病理证实动脉瘤壁未完全破裂的动脉瘤,可分为3类:偶发的无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再次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873例中,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72例(8.25%),术前未破裂出血801例(9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入院时间>6 h(OR=7.338;95%CI 4.356~13.320;P<0.001)、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476;95%CI 1.211~5.060;P=0.013)、入院收缩压≥160 mmHg(OR=3.058;95%CI 1.781~5.249;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如果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动脉瘤较大、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尽早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破裂率。  相似文献   

5.
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早期识别缘于未破裂颅 内囊状动脉瘤的头痛,对预防出血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缘于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头 痛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动脉瘤本身形成的扩张、压迫、血管壁剥离、动脉搏动以及微出血有关, 炎症机制参与其中。缘于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头痛并无特异性特征,以偏头痛样头痛为主,新发 的、剧烈的、持续的以及性质变化频繁的头痛需警惕动脉瘤破裂可能,SWI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头痛。 缘于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的头痛治疗更倾向于简单的盘绕术,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在破裂或先兆破裂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责任动脉瘤判定及治疗策略制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使用AI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20例破裂或先兆破裂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明确的出血来源及出血倾向性分为出血明确组、出血不明确组和疑似先兆破裂组。根据AI评估结果判断责任动脉瘤的位置, 并制定治疗策略。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20例患者中, 出血明确组5例, 出血不明确组9例, 疑似先兆破裂组6例, 共52个动脉瘤。出血明确组和出血不明确组开颅手术中确认的责任动脉瘤均与AI判断结果一致。疑似先兆破裂组患者依据AI的评估结果优先处理较高风险的颅内动脉瘤, 出院时mRS均为0~1分。结论对于破裂或先兆破裂颅内多发动脉瘤, AI能够有效、准确地判断责任动脉瘤的位置。AI评估结果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未破裂动脉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探讨未破裂动脉瘤的长期自然病史和可引起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1956—1978年,142例病人(共181个动脉瘤)被诊断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但未接受治疗。病人随访至①死亡;②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时间截止于2011-2012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得到诊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每年的破裂率在1%~2%之间,不同研究结果报道影响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各异,包括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等等。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特别是某些小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否可以观察,仍存在很大争议。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各有利弊,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患者本身及动脉瘤的特点,还要考虑到设备技术,以及医师经验和技术等诸多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9.
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例如CT、CTA、MRI、MRA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但因为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和介入治疗也存在着风险,所以对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与否,尚存在较大的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继发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7例;其中6例出血位于动脉瘤同侧、1例对侧;3例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3例保守治疗,1例行神经导航下血肿清除术;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例,3~5分3例,死亡1例。与未发生出血病人相比,出血病人术前收缩压和术前血栓弹力图检测ADP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少见并发症,术后控制好血压、术前ADP抑制率较高病人谨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同时伴有直径≤5mm无症状性颅内未破裂小动脉瘤的患者,其口服阿司匹林致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70岁(平均年龄56.3±9.7岁)伴有颅内单发无症状性未破裂小动脉瘤的脑梗死或TIA 63例,其随机分为口服阿司匹林和未口服阿司匹林两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破裂及脑缺血事件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63例,口服阿司匹林组32例,未口服阿司匹林组31例,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口服阿司匹林组患者脑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口服阿司匹林组[5/32 15.63%与17/31 54.84%,χ~2=10.65,P0.005]。口服阿司匹林组和未口服阿司匹林组患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无差异[2/32 6.25%与1/31 3.23%,χ~2=0.32,P0.5]。结论患有脑梗死或TIA同时合并直径≤5mm无症状性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应常规口服阿司匹林预防ICVD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月至1995年1月的6年间,我院共收治颅内动脉瘤46例,其中8例在住院期间或术中因破裂出血等原因死亡(见跗表)。由于死因不同,诊治过程中尚存在经验不足,处理不当,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3],本文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均在发病后74 h内明确诊断并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7月应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的50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栓塞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支架均完全释放。2例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给予罂粟碱30 mg后缓解。术后当天出现远隔部位出血1例。出院时,肢体麻木2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未出现缺血性不良事件。结论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进行全程、规范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1]表明,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IA)不会发生破裂。但IA一旦破裂,则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Agid等[2]提出,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明确IA的诊断及预防再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A的破裂。本文现就IA的破裂及影像学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IA的流行病学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SUIA)[3]结果显示,动脉瘤的年破裂率为0.2%。Ishibashi等[4]随访结果表明,未破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支架扰流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的20例患者,共计21个囊性动脉瘤,其中20个动脉瘤直径≤3mm,1个直径约20mm;5个为破裂动脉瘤,16个为未破裂动脉瘤。每个动脉瘤均采用LVIS支架覆盖,手术即刻造影可见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并发症。分析术后6~27个月,平均(11.0±5.15)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成功随访19例患者,1例失访。18个动脉瘤均实现瘤颈闭合,2个动脉瘤无变化。结论单支架扰流技术适合治疗未破裂微小动脉瘤,易操作。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二者是动脉瘤常见致死原因。文献报道急性期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废率。血管内治疗动脉瘤作为传统开颅手术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接受。我院2000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Ⅰ~Ⅴ级破裂动脉瘤患者447例,其中126患者于急性期(3天内)行血管内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与颅内动脉瘤组织中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代谢物和细胞因子标志物。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单发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动脉瘤组织和血清样本。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分为破裂颅内动脉瘤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组。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检测动脉瘤组织和血清中的代谢物,采用46种细胞因子芯片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与颅内动脉瘤组织中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代谢物和细胞因子。运用ROC检测代谢物和细胞因子能否区分破裂和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2 5例破裂和31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胞因子谱学分析显示,在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之间,有4 3个代谢物和5个细胞因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 5)。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和细胞因子主要为脂质和脂质类似物,并参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胞因子谱学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血清中油酸[22.0(12.9~23.5)μmol/mL vs. 41.5(40.5~43...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其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方法通过用兔建立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理,并结合临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DSA造影影像分析及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时所见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其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与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1)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2)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随访造影动脉瘤消失;(3)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