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薷为常用中药,具有发表祛暑、利湿行水的功能,常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等症。据药理及临床报道,石香薷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灭活能力,挥发油的制剂用于预防流感收到了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的效果。其中所含百里香酚(Thymol)、香荆酚(Carracrol)是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成分;对一聚伞花素(P-cymene)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1)。《中国药典》1995版一部收载。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ehinensis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商品香薷来源较杂,据文献报道,全国各地所用香薷的原植物有唇形科3个属10种,2个变种…  相似文献   

2.
经考证认为,香薷最早的药用品种应为唇形科香薷属香薷组的几个品种,并非专指海州香薷;唐代《四声本草》中即记有石香薷疗效更佳;至宋代《图经本草》将石香薷归入香薷类;至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江西新定新安产者”为香薷的“道地”药材,此即现今广泛应用的江香薷(石香薷)。由此证明,历代本草以石香薷为香薷的新兴品种,自《本草品汇精要》的时代就正式开始了。目前国内香薷主流品种为江香薷,据研究认为,它是石香薷在江西的一个栽培新变种。  相似文献   

3.
蒋红梅  卢向阳  方俊  徐向丽  易克  葛冰 《中药材》2007,30(9):1135-1139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总时间210 m in,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8∶1(m l∶g),提取温度65℃,提取率可达1.83%。超临界CO2法萃取石香薷挥发油,萃取率为3.4%。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萃取的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葎草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6.25%,其次是香荆芥酚为19.21%;有机溶剂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结论:有机溶剂提取与超临界提取各具优点,有机溶剂法提取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含量高于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法提取成分则多于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的超临界提取条件下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四种香薷挥发油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廷楷  周永录 《中药材》1992,15(8):36-38
本文对青香薷、江香薷、土香薷、海州香薷四种挥发油进行了药理作用和毒性的比较研究。青香薷和江香薷在镇痛、镇静、解痉、抗菌作用较接近,作用明显。海州香薷、土香薷作用次之,前者毒性大,后者毒性小。海州香薷抗菌作用最差。四种香薷挥发油均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6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麝香草酚(39.99%)和香荆芥酚(36.88%),此外还含有对聚伞花素(6.05%)和一定量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比较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结果: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不断升高。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蒸馏时间1 h的香薷挥发油中香荆芥酚的含量低于其他蒸馏时间(P <0.05)。不同蒸馏时间香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可用于测定香薷挥发油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蒸馏时间对香薷挥发油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成分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种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密花香薷(Elsholtzi adensa)、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A/WSN/33/2009(H1N1)病毒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对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结果 不同唇形科植物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中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0.50%的挥发性成分105种,包含萜烯类、烷烃类、醛类、醚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其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40%~72.50%。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显示,这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密花香薷的抗流感活性最强,对流感病毒A/WSN/33(H1N1)的抑制率达(44.43±1.30)%。结论 挥发油是唇形科植物的重要药效成分,分析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活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石香薷和海州香薷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香薷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从海州香薷和石香薷挥发性成分中分别检出39,46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0.50%,92.44%.结论:香薷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高级烷烃、烯烃、醇、酮、酚及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食品应用价值,为香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9)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共鉴定出59种成分,其中香薷以柠檬烯、芳樟醇、β-蛇床烯为主,野草香以环氧玫瑰呋喃、百里醌、β-石竹烯为主。香薷花、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相近,野草香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略强于花。野草香花挥发油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伤寒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香薷、野草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差异明显,并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有着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香薷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Maxi-mak或江香薷M.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性辛,微温;为常用中药,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香薷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1);含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16%[1]。资料表明:香薷药材中所含挥发油成分随产地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这将直....  相似文献   

11.
江西栽培的江香薷是近代中药香薷的主流商品,其原植物过去均被误定为海州香薷Elsho-Itzia splendens Nakai et F.Maekawa。经重新鉴定认为是石香薷(华荠芋)Mosla chinensis Maxim.的栽培型。  相似文献   

12.
香薷是常用芳香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香薷挥发油具有一定刺激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制备为特定剂型以供使用。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薷挥发油,采用HPLC测定其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11 9±0.001 0)、(0.235 4±0.004 7) mg·mL~(-1);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和表面活性剂复配法,筛选最适辅料(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继而载入压力容器得到喷雾剂,并对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评价。以澄明度、黏度、气味、体感等为综合指标,最终确定纳米乳的优选处方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 EL-无水乙醇-蒸馏水7.78∶1.58∶19.26∶6.15∶65.23,制得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经平行光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测得其pH为5.50,电导率为125.9μS·cm~(-1),平均粒径为15.4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6,Zeta电位为-17.9 mV;在透射电镜下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相互之间并无粘黏团聚现象。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在4~55℃稳定性良好,且30 d内并未出现破乳分层的现象;将香薷挥发油纳米乳以12 000 r·min~(-1)离心30 min,无分层现象。制得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及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39、3.12、1.56 mg·mL~(-1)。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工艺可行、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为香薷挥发油的防疫防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 香薷为常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能,现时药用香薷主要有香薷属Elsholtzia植物香薷E.ciliata和海州香薷E.splendens;石荠苧属Mosla植物石香薷M.chinensis(又名:华荠苧,药材通常称青香薷),和江香薷M.chinensis cv.jiang xianru(为石香薷的栽培变种)。其中后两种产销量较大,并成为主流药用香薷品种。除此之外,我们在工作中还时有发现以穗状香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建立了体外炎症反应模型,对挥发油进行抗炎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研磨法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的包合,采用GC对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PPH有消除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分别在0.021 3~0.426,0.020 04~0.400 8,0.022 6~0.452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三者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1.6%),100.15%(RSD 1.5%),100.70%(RSD 1.4%);胶体磨法测得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均可验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挥发油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胶体磨法为香薷-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建立的GC具有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同时测定包合物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要求,提高了分析效率,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隔山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李润美  卫罡  赖小平 《中草药》2009,40(8):1221-1222
隔山香为伞形科山芹属植物隔山香Ostericumcitriodorum(Hance)Yuan et Shan的根及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地.隔山香有疏风清热、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心绞痛、胃痛、疟疾、痢疾、闭经、白带、跌打损伤等病[1].<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及诸多地方本草如<广西药植名录>、<江西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均有收录.田文艺等[2]报道隔山香蒸馏液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甲、乙型链球菌及肺炎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隔山香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提取隔山香药材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高山蓍、黄花蒿、连钱草、黄花败酱、老鹳草、香薷六种长白山药用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离检测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六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00种化合物,其中高山蓍检测出34种,黄花蒿检测出49种,连钱草检测出37种,黄花败酱检测出40种,老鹳草检测出46种,香薷检测出27种。2-(苯基甲气基)丙酸甲酯、2-莰醇、α-可巴烯、石竹烯、律草烯、β-可巴烯、氧化石竹烯为共有成分。其中,乙酸龙脑酯(19.88%)、3-蒈烯(16.22%)、石竹烯(15.69%)是高山蓍挥发油主要成分,β-榄香烯(9.68%)、γ-榄香烯(6.89%)、大根香叶烯D(7.30%)是黄花蒿挥发油主要成分,母菊薁(15.63%)、1(10),11-愈创二烯(5.98%)、β-可巴烯(6.47%)是连钱草挥发油主要成分,6-芹子烯-4-醇(12.34%)、石竹烯(8.29%)、β-可巴烯(15.53%)是黄花败酱挥发油主要成分,石竹烯(8.85%)、大根香叶烯D(5.79%)、1(10),4-杜松二烯(5.80%)是老鹳草挥发油主要成分,脱氢香薷酮(34.32%)、桉油精(12.69%)、2-(苯基甲氧基)丙酸甲酯(5.90%)是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结论:该研究为长白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香薷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葛冰  卢向阳  易克  蒋红梅 《中药材》2004,27(4):302-305
本文综述了石香薷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说明了石香薷在医药、食品、畜禽饲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香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香青兰挥发油的抗菌、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测定香青兰挥发油最小抑菌浓度(MIC)。以流感病毒滴鼻制备肺炎模型,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结果:香青兰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5、45、90mg/kg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香青兰挥发油具有抗菌及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生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探讨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香薷生品、生姜汁以及姜制香薷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 25 mm×30 m,0. 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1. 0 m L·min~(-1),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0. 2μL,分流比50∶1,升温程序为柱温初始温度40℃,以5℃·min-1升温至60℃,保持2 min,再以5℃·min-1升至160℃,保持3 min,最后以25℃·min~(-1)升至250℃,保持2 min后结束。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碰撞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四极杆温度150℃;溶剂无延迟,电子倍增器电压设定2. 188 k V;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35~550。通过检索比对NIST 11标准质谱图谱库,鉴定样品挥发油中化学成分。选择炒制时间、料液比、闷润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相对质量分数、挥发性成分数目和挥发油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结果:香薷生品中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辅料生姜中有81种挥发性成分,第1~9组正交试验样品中分别有31,38,29,35,38,33,34,22,26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油提取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姜制香薷生姜香薷生品。姜制香薷最佳炮制工艺为香薷饮片加等体积生姜汁闷润6 h后炒制8 min。结论:炮制对香薷挥发油提取量与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一定的影响。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香薷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数据,为阐明该炮制品的炮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密花香薷能否作为香薷的代用品。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两种植物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um,GC-MS)联用技术检测其两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含量的差异。结果检测得到7种共有成分,分别占密花香薷与香薷挥发油含量的98. 941%和98. 630%,其中主成分均为香薷属特征性成分β-去氢香薷酮。结论密花香薷与香薷的挥发油成分与比例高度契合,可以进一步探讨密花香薷替代香薷的可能性,为临床尝试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