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2.
儿童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滑膜血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疼痛和局限性压痛,MRI对本病的诊断定位有帮助。结论 滑膜血管瘤是发生在关节和腱稍滑膜组织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以根据其临床特征和MRI检查作出诊断,切除是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低于成人,但恶性病变发生率较高,预后也不同于成人,故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尤为重要.目前对患儿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以及细针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其中以超声及FNAB检查更为重要,超声检查不仅能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还能提供病变的大小、边界、血流等重要信息.通过FNAB则可以直接获取病变内部细胞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是关键,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以保守治疗为主,恶性病变需采取更激进的治疗方式,如甲状腺次全切除、全腺叶切除以及区域淋巴结清扫等,此外还可以给予放射性131 I以及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5.
张伯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3):186-187
过去二十年中对儿童骨骼肌肉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发生了很大的进展和变革,几乎涉及所有种类的肿瘤。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整体性提高,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有所提,高,对良性肿瘤的轻创性治疗成为可能。一、影像学技术CT用于诊断骨肿瘤及可能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6.
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 ,SM)是一种少见的脊髓变性疾病 ,其特征是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有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因空洞侵及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受损脊髓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以及长传导束型功能与营养障碍。本病多见于青年 ,儿童发病较少。为提高对SM的认识 ,将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 12例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1.对象 :本组共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5个月~ 13岁 ,其中 <1岁 1例 ,1~ 3岁 2例 ,4~ 6岁 2例 ,7~ 13岁 7例 ,平均年龄 7岁 2个月 ;病程 :4d~ 2年 6个月 ,平均 8个… 相似文献
7.
发绀是儿科常见症状,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及变性血红蛋白血症3类.发绀的诊断有赖于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资料的综合分析;治疗目的是改善缺氧症状,保证重要器官的供氧;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现就发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 2 0 0 3年收治的 7例儿童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 乳头状癌 6例 ,滤泡状癌 1例。均行手术治疗 ,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6例 ,全甲状腺切除术 1例 ,单侧功能性颈清扫术 4例 ,双侧颈清扫术 1例 ,术后随访 1~ 10年 ,均健康。结论 儿童甲状腺癌多为乳头状癌 ,预后良好 ,选择合理术式可取得满意疗效 ,即使是晚期病例 ,亦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脑型疟128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脑型疟临床特征和降低其病死率。
方法对1996~1997年住院128例儿童脑型疟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病死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1~5a儿童发生率66%,痊愈113例,后遗症4例,死亡11例,死亡率8.6%。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吐泻、惊厥、意识障碍等。血片见疟原虫可确诊,首次阴性应反复多次检查。惊厥、意识障碍者应排除其他疾患。
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尽早抗疟治疗,对抗药性及有并发症等治疗是降低儿童脑型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六例丙酸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丙酸血症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较常见的疾患 ,多于新生儿或婴儿早期起病 ,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挽救患儿、改善预后的关键[1 3] 。近年 ,通过合作研究 ,我科 6例丙酸血症患儿得以确诊 ,现就其临床、生化检查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对象和方法1 资料来源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4月 ,我院确诊、治疗并随访的丙酸血症患儿 6例 ,男 4例 ,女 2例。其中例 1、2为死亡后确诊。例 3~ 6系因发育落后、惊厥等就诊时发现 ,来院年龄 2个月~ 1岁 6个月 ,目前年龄 9个月~ 2岁 3个月。例 3、4家族史中曾有类似情况。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2例甲状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中,女性23例,男性9例。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6例,恶性26例。良性病例均诊断为腺瘤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B超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高达100%。14例患儿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44%)。22例患儿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69%)。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10岁以上者高(94% vs 56%,P<0.05)。3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对6例良性病变患儿实施肿块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对26例恶性病变患儿根据肿瘤不同进展阶段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17例)或患侧甲状腺全切(9例)。经随访3个月至9年,无复发、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儿童甲状腺肿瘤女性多见,恶性病变比例高;常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年龄在10岁以下者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颅咽管瘤的诊断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探讨小儿颅咽管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儿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治疗的经验。结果:31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CT和MRI可确诊颅咽管瘤。31例颅咽管瘤中,肿瘤全切除 19例(61.3%),次全切除5例(16.1%),大部分切除7例(22.6%)。术后出现尿崩症者19例(61.3%),3例为长期性尿崩。6例(19.4 %)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 5例(16.1%)患儿复发。结论:小儿颅咽管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该病以开颅手术治疗为首选。肿瘤切除的程度应考虑降低肿瘤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原则。[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63-6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根据病理、骨髓、影像学、尿3-甲氨基-4羟基杏仁酸(VMA)测定,分析17例NB临床资料。结果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3岁。就诊前平均病程2·8月。后腹膜为首发部位占11/17(64·7%)。主要症状为发热9/17(53%)。主要体征为肿块占17/17(100%)。诊断:病理确诊者16例;影像加胸水培养发现神经细胞1例。病理分类:病理确诊的16例中,神经母细胞瘤者12例,神经节母细胞瘤者4例。临床分期:Ⅳ期13例;Ⅲ期2例;Ⅱ期2例。其它化验:乳酸脱氢酶(LDH)共做7例均增高。ESR共做3例均增高。Hb共做17例,降低4例,平均102·6g/L,范围64~122g/L。治疗:Ⅲ、Ⅳ期者在化疗前或化疗中择期手术,Ⅱ期者手术后化疗。15例未坚持完成治疗,未治自动出院1例,正在治疗1例。结论①对骨关节肌肉疼痛、发热、体检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但影像学发现腹腔结节或肿物,排除感染性疾病以后,医生应提高警惕,早作腹腔探查术。②对术前已确诊的病例,需由多学科(小儿肿瘤内科、病理科、手术科、放疗科、放射科)密切配合,联合讨论最佳的治疗方案。③外科医生术中要提供分期的重要依据,以便化疗。术后加强与小儿肿瘤内科联系,以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11岁5个月.结果 小儿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或实性占位.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颈部4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3例.肿瘤直径2.8~16.4 cm,无腹腔或肝脏转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4例,胰腺节段切除、胰肠吻合术1例、胰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例.9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随访3个月~8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CT是小儿SPTP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和术中对肿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探查来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8例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通过食管造影确诊5例,胸部CT±气道重建确诊1例,纤维支气管镜确诊1例,瘘管切断缝合术6例。结果 8例均手术治疗痊愈,1例术后第4天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至9年,1例术后1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诊断困难,对临床表现可疑者可通过多种检查方式获得诊断,瘘管切断缝合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此类少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式。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收治3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7岁(患者1)、53岁(患者2)、9岁(患者3),均以颈部或颏下囊实性包块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1例在术前通过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术中冰冻切片再次确诊,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其他2例首次手术仅行包块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恶性病变,分别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和(或)双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131I治疗。结果3例均顺利完成一次或多次手术,术中无输血,术后7天内出院。患者1及患者2分别随访5年、4年,随访期间无症状存活,无复发;通过甲状腺素的补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患者3术后2个月出现肺部多发小结节,不排除转移,后行131I治疗,3个月后复查无明显病灶。结论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效果理想,术后131I治疗可减少复发,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维持激素水平及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小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方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7月~1997年12月我院头颈外科治疗的15岁以下31例小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范围程度,选择腺叶峡部切除,次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原发灶,颈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性清扫术。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包括Ⅱ,Ⅲ,Ⅳ,Ⅴ和Ⅵ区。远处转移行Ⅰ或甲状腺素治疗。结果 31例中乳头状癌25例,滤泡癌6例,术后随访5~27年,平均随访13年8个月,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2例,颈部复发1例,复发率为9.7%(3/31)。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4.2%(23/31),甲状腺外浸润占58.1(18/31)。全甲状腺切除的合并症为42.9%(3/7),腺叶及次全切除合并症为8.3%(2/24)。结论 小儿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程长,转移率高,甲状腺外浸润较成年人更常见,但预后较成人好。主张行腺叶及次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癌在甲状腺外侵及的器官及神经应尽可能保留其功能的完整,少许残留癌可行Ⅰ或甲状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6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 1973~2 0 0 2年收治的 6 1例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例 (发病年龄≤ 14岁 ,男 4 1例 ,女 2 0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抽搐和癫发作 ,出现癫者为 39例 (6 3 9% ) ,颅内钙化者 5 1例(79 6 % )。颅内钙化是癫发生的预测因子 (OR =3 6 0 4 ,P =0 0 0 6 ) ,而病程长短影响颅内钙化的发生 (OR =2 982 ,P =0 0 11)。治疗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结论 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以癫和颅内钙化多见 ,维生素D制剂及其衍生物和钙剂治疗效果好。对小儿手足抽搐、癫发作应检查血钙磷水平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疑难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疑难EBTB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等资料.其中12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术及灌洗术以辅助诊断,4例行支气管内膜病理活检.分析12例患儿临床及支气管镜特征.结果 12例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主要为咳嗽(11例,91.7%),发热(7例,58.3%),另外还有喘息(3例,25.0%)、活动后气促(2例,16.7%)等表现,咯血少见(1例,8.3%);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0例,83.3%),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5例(占41.7%),其发生率较其他类型肺结核高;纤维支气管镜示肉芽组织及赘生物阻塞7例(58.3%),干酪样坏死4例(33.3%),管外压迫4例(33.3%),开口狭窄2例(16.7%);其中病变位于右肺8例(66.7%),左肺4例(33.3%).灌洗液结核菌培养阳性6例(50.0%),4例经支气管镜行内膜活检确诊,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胃液涂片找到结核菌.结论 儿童疑难EBTB临床表现多样,支气管镜直观检查、肺泡灌洗术、内膜病理活检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