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详细综述了喉罩的优点、置人方法和置人成功的标志,并对喉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做了必要的描述。喉罩作为新型通气装置,具有面罩和气管导管不可比拟的优点。喉罩通气作为解决困难气道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及快捷的特点,可在临床麻醉及急救复苏中推广应用,特别在处理困难气管内插管方面尤为突出,其使用方便,建立气道迅速,无需喉镜等特殊设备,而且不用进入气管,避免了声门及气管内粘膜损伤,其建立气道的密闭性及可控性为面罩通气所不能达到,在解决困难气道的通气上具有快捷有效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喉罩通气(LMA)作为一种新型的气道处理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插入喉罩过程中不会像插入气管导管那样引起心率和血压明显改变,以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喉罩的插入方法,多数用盲探手指引导插入法和明视下插入法,而对于喉罩盲探逆转插法少有报道。近年来作者采用喉罩逆转插法用于全麻病人,  相似文献   

3.
喉罩通气道(LMA)足近年来使用的一种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新型通气工具,具有气道维持可靠、操作简单及生理影响小的优点。我们总结了在15例病人的应用体会,旨在探讨喉罩通气道在困难气管插管病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根据成人咽喉解剖结构于1981年研制,1991年获FDA批准用于临床。根据喉罩的发明先后时间和用途分为三类:第一代为普通喉罩(LMA);第二代为插管喉罩(ILMA);第三代为双管喉罩(ProSeal-LMA)。喉罩属介于气管导管与面罩之间的上呼吸道通气装置,自1991年美国药物管理局认可并进入临床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目前已成为可靠的上呼吸道处理方法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已经将其列为"无法通气、无法插管"即上呼吸道控制与管理困难(困难气道)的急救方法之一。某些气管插管(IT)困难患者,若插管失败,除可安置喉罩代替气管插管通气外,还可以借助喉罩引导使气管插管得以成功。临床上时常遇到其外表正常,但未能预知的气管插管困难患着,常使操作者措手不及,深感棘手。喉罩虽然不是一种最可靠的人工呼吸道器具,但在许多紧急情况下是一种有效且很重要的过渡性人工呼吸道,尤其人手少,插管器具不全情况下遭遇常规气道插管困难的危急患者,采用喉罩则能作为一种救命的临时通气措施。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指的是不经过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而是通过鼻罩、鼻塞或面罩等无创伤的方式将患者和呼吸机相连接,经呼吸机给予压力支持而完成通气的方式,临床主要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气管插管拔管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正压通气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和经鼻高频通气等。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支持措施中,常被优先考虑,旨在减少有创通气带来的相关损伤及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因此,加强对无创通气的理解及认识很有意义,本文就以上几种常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急救手段之一,可改善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通常都需要持续给氧和气道湿化。而目前临床上通用的气管导管因未有专用吸氧管道和气道湿化装置,当病情允许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吸氧管只能直接放在气管导管口内并另设气道湿化管,  相似文献   

7.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分别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0)、后1min(T1)、3min(T2)和拔喉罩/气管导管前(T3)、后1min(T4)、3min(T5)的SBP、DBP、HR和SpO2以及血气指标(pH值、PaO2和PaCO2)。同时在8ml/kg潮气量下监测T1~T3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PETCO2;并观察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术中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T1、T3、T4时B组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高于T0时及A组(P〈0.05)。A组在T1、T2时的Pmean、Ppeak明显低于B组(P〈0.05)。T0~T5时血气指标(pH值、PaO2和PaCO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下SLIPA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小,并能有效通气,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气管导管,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在普通的气管导管的呼吸机端约27cm处旁开一个吸引器接口,同时在呼吸机接口和吸引器接口加一个可以打开的密封帽,使该气管导管既能通气,又能吸痰。结果:当患者气道充满大量痰液或者其他分泌物时,该气管导管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气道的再通畅或者相对通畅。结论:理论上认为该气管导管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吸痰效果,可以成为临床抢救治疗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第三代喉罩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比较两者在维持通气效果、置入难易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几方面的优劣。方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PLMA组,n=30)和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ETC组,n=30),两组均在快诱导下分别插入第三代喉罩和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维持通气,观察两种装置插入的情况,维持通气的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低等。结果两组在置管成功率、心血管反应、通气效果、防止反流等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C组术后咽喉痛高于PLMA组,在一次插入到位率、导管密闭性方面逊于PLMA组。结论第三代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较食管联合导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判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大小是否合适。方法对60例经口气管插管和4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进行测量。结果实际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明显高于推荐的理想压力值(P<0.01);实际的注入气体量明显高于理想压力所需要的注入气体量(P<0.01)。结论应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进行监测和调整,以减少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许银实  赵鲜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07-6008,6011
目的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病人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后即刻(T2),插管后3(T3)min,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喉罩或气管导管拔除时病人是否出现躁动、呛咳、反流误吸以及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喉罩通气复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七氟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喉罩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对循环影响轻,七氟醚复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都采用咪唑安定0.02~0.04mg/kg,芬太尼2~4μg/kg,异丙酚1.5~2.5mg/kg,阿曲库胺0.4~0.6mg/kg,麻醉诱导,分别插入气管导管和喉罩。瑞芬太尼0.2~0.4μg/(kg.min)麻醉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2),及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3),切皮时(T4),拔管后即刻(T5)各点患者的SBP、DBP、HR、SpO2、PETCO2,及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2,T5时气管插管组SBP、DBP、HR都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呛咳、烦躁、苏醒延迟等)喉罩组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全麻下行乳腺肿瘤手术采用喉罩通气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3.
无创通气(Non 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而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模式。无创通气通过鼻罩或面罩将病人与呼吸机连接,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使病人免受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之苦,减少气管插管及其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合并症。在临床广泛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袁振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99-1300,1303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外科手术中的麻醉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阻滞组各40例。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是否安静,患者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呕吐,观察有无咽喉疼痛。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MAP和HR均较诱导期显著降低(P﹤0.05),插入导管或喉罩后: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较诱导前迅速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MAP、HR值均较平稳,基本恢复至全麻诱导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升高不明显,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组升高则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安静拔管例数明显多于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不良反应前者也明显少于后者。结论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外科手术麻醉,麻醉效果好,可有效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可广泛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中。  相似文献   

15.
朱庆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17-1418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均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其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  相似文献   

16.
经典型喉罩和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经典型喉罩和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中通气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等,为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方法 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潮气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PETCO2、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潮气量预设值与实际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各时间点囊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1/30)低于气管插管组(23.3%,7/30)(P<0.05).结论 经典型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相对于气管插管具有使用简单、局部刺激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LMA)在小儿腹腔镜隐睾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气管内插管通气(TT)同类手术比较。方法选择腹腔镜小儿隐睾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6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60例,入室前静脉慢推丙泊芬1~3 mg/kg让患儿安静再入室。全麻诱导维持采用静脉TCI泵分别泵注维持靶控血浆浓度:瑞芬太尼3.5μg/kg/min和丙泊芬(静安)3.5μg/kg/min,并单次静脉注射顺苯阿曲库铵0.1 mg/kg,每45 min可以追加一次。诱导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小儿腹腔镜隐睾手术对循环无明显影响,置入简便,通气满意,对气道损伤小,不良反应少,苏醒较快,安全可靠。在小儿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常见并发症的原因 1.1导管阻塞气管切开术后引起气道出血,气道内痰痂形成等造成导管阻塞,若不及时吸出积血,容易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导致缺氧,窒息。  相似文献   

19.
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36例经喉罩通气全麻下进行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和病人的访视工作;做好喉罩置入的护理,固定喉罩,避免反流误吸;术中监测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正确拔除喉罩,减少并发症。结果 97%的患者一次性顺利通过检查,10例患者置入喉罩通气前后不同程度出现位置偏离或喉痉挛,检查患者中无发生误吸、反流。术后拔除喉罩出现恶心、呛咳2例,咽喉不适8例。结论加强喉罩通气的气道管理,全麻过程进行安全护理,掌握拔除喉罩时机,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3):105-105
机械通气可出现的并发症: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循环系统并发症(心排出量减少、低血压、心律失常);气道并发症(导管堵塞或脱出、气管黏膜溃疡、气管切口周围皮下气肿);气压伤;医院内感染;肺不张和氧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